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现代性问题实质的指认有不同的理解,但在马克思哲学的视野中,现代性问题的实质是与“资本逻辑”的扩张联系在一起的,说到底是资本与人的自由发展的关系问题。这就决定了马克思解决现代性问题的“反现代性的现代性”的辩证立场。而这一立场,对当代中国的现代性建构,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的历史境遇和它的进一步发展 ,使马克思理论在当代的实践中面临着新的课题 ,目前进行它的当代性问题研究 ,就其适用性呈现了否定论、改造论和坚持发展论的几种观点。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分歧 ,其实是对“现代性之发展”的看法不同引起的。因此 ,讨论马克思理论的当代性 ,就是弄清马克思理论与现代性的关系问题。过去把现代性视为资本主义的同构物而予以批判 ,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使现代性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呈现出来。事实上现代性并不是与“历史运动”的社会主义不相关的。当今现代化的任务使我们仍然生活在现代性的框架之中 ,现代性仍然是我们的目标。这样 ,马克思理论在当代面临着适用于现代性的建设性问题 ,而不仅仅是对现代性批判的问题。实际上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邓小平理论的建立 ,马克思理论对于现代性的适用的建设性仍是一个重要任务 ,同时现代性作为一个历史范畴 ,也不能忽视对它的批判。马克思理论的当代性问题实质就是关于它对现代性进程的建设性与批判性的辩证运用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的历史境遇和它的进一步发展,使马克思理论在当代的实践中面临着新的课题,目前进行它的当代性问题研究,就其适用性呈现了否定论,改造论和坚持发展论的几种观点,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分歧,其实是对“现代性之发展”的看法不同引起的,因此,讨论马克思理论的当代性,就是弄清马克思理论与现代性的关系问题,过去把现代性视为资本主义的同构物而予以批判,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进程,使现代性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呈现出来,事实上现代性并不是与“历史运动”的社会主义不相关的。当今现代的任务使我们仍然生活在现代性的框架之中,现代性仍然是我们的目标,这样,马克思理论在当代面临着适用于现代化的建设性问题,而不仅仅是对现代性批判的问题,实际上,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邓小平理论的建立,马克思理论对于现代性的适用的建设性仍是一个重要任务,同时现代性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也不能忽视对它的批判,马克思理论的当代性问题实质就是关于它对现代性进程的建设性与批判性的辩证运用。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视野下,现代性无论是在社会存在还是在社会意识层面,都呈现出尖锐的矛盾,而资本的私有制乃是它的“根”。马克思既对现代性的“物的依赖”现象和形而上学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及其现实基础资本私有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否定,也对其普遍而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及其理性精神和主体性意识这一基本原则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而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共产主义理想,则集中体现了对现代性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要是通过资本主义来透视现代性问题的,他的现代性思想与资本主义批判紧密相关.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看作现代性赖以存在、发展的一种社会形式即“资本主义现代性”.但这并不是指现代性就等同于资本主义,而是说,资本主义制度是现代性的一种特定的发展形式或实现方式.在资本主义现代性之外,还可能存在“社会主义现代性”等其他类型的现代性发展形式.马克思主要依据现代性的内在发展逻辑来展开对资本主义的内在批判,寻求现代性的内在超越.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交往实践观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困境,我们应从何种理论视角审视我国处于特殊历史方位中的道德教育?如何实现道德教育的真实内涵?道德教育的根基在哪里?马克思交往实践观为解答这些重要的相互关联的道德教育理论问题指明了方向。一、为道德教育找到了“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的结合点马克思交往实践观重视人本身,克服了现代性态度的奴役人的工具化色彩。启蒙运动在对宗教蒙昧思想的批判中,形成了哲学意义上的现代性态度。现代性态度中的主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蕴涵着深刻的“现代性”和“文化学”维度。澄清该问题有利于更为深刻地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虽然没有直接提出“现代性”和“文化学”两个概念,但他在有关社会发展理论的相关论述中,“现代性”和“文化学”维度已经内涵在其理论中。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对“现代性”概念作具体论述,但其“现代性”思想内蕴于其整个社会发展理论中,具有历史性、总体性和全面性的特征。文章试图从马克思社会发展视域出发,用资本逻辑、历史和全球性的观点来透视“现代性”的逻辑及流变,在分析、借鉴和反省西方现代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马克思社会发展视域,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须立足于新时代中国发展实践,科学阐释当代中国“现代性”的历史超越,阐明其建构的问题意识和实践路径,从而探索和建构中国特色“新现代性”。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不是停留在理性批判和理性重建的层面上探讨现代性问题,相反认为,理性原则从属、依附于利益原则。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和奴役是导致“现代性悖论”的最深刻的根源。马克思的实践批判是解决现代性的根本矛盾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在现实矛盾分析中层层展开,表现出了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的双重视野。科学与价值的统一、批判与发展的统一是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两大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现代性?现代性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现代性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列斐伏尔在其著名的《现代性导论》一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回答:(1)“现代性不是本质,而是一种情境”。(2)“现代性起源于(马克思式的)总体性革命理想的失败”。(3)“现代性是对总体性革命的拙劣模仿与替代”。(4)总体性革命的不断失败导致了现代性不断发展与日常生活的不断危机,这反而使得总体性革命变得越来越成为迫切需要。(5)总体性革命不再可能发生于经典哲学意义上的历史必然性统一性过程中,但可以在日常生活的艺术化瞬间中成为可能。虽然列斐伏尔错误地否定了马克思现代性政治革命概念的经典意义,但对我们理解中国现代性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人学,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理论武器。马克思称,无产阶级要解放自己,首先要解放全人类,马克思把无产阶级的解放叫做“人的解放”。马克思从研究人开始,进入研究经济学,撰写‘资本论》,最后又重点研究人类学。从人开始,又以人为归宿。当前我国的人学基本理论研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资本“抽象共同体”从其本意上蕴含着对现代性批判的基因,同时也通过对资本彳丁原则高度的批判和对现代形而上学的批判有机统一而成为马克思对资本现代性批判的两大基本原则,从而界划了形形色色的各色非批判的实证主义。  相似文献   

13.
自由是一个重要概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的自由概念,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维度:其一,马克思的自由概念具有实践性、历史性,即自由的实现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其二,自由是人的能力、素质的提高,这是马克思自由概念的现实性维度;其三,马克思主要是从“社会关系”的维度看待自由,每个人的自由与一切人自由的关系是马克思关注的重点。就此而言,马克思的自由概念具有批判性,批判了资产阶级法律意义上的自由,遮蔽了背后的“社会关系”,从而在~个制高点上探索自由,夯实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人类自诞生以来,关于"人"自身问题的思考始终占据思想界的主旋律。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提出的"人是目的"命题开启了人学研究的新时代,马克思对其扬弃并发展为"人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以及"以人为本"思想都是对康德人学思想的进一步传承和完善。在教育中,更应秉承"人"的思想,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逐步加强现代教育目标的人本性、教育内容的实践性以及教育方法的针对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类自诞生以来,关于"人"自身问题的思考始终占据思想界的主旋律。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提出的"人是目的"命题开启了人学研究的新时代,马克思对其扬弃并发展为"人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以及"以人为本"思想都是对康德人学思想的进一步传承和完善。在教育中,更应秉承"人"的思想,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逐步加强现代教育目标的人本性、教育内容的实践性以及教育方法的针对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过去,马克思人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不在场";现在,从西方的"出场"到经过中国化的历程,一批学者的努力使其在中国学界已经开花结果;未来,经过一代代学人的批判创新,马克思人学思想将不断焕发生命力,在追求人类解放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17.
“历史”视野作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珍贵遗产,是马克思对近代知性思维和黑格尔辩证法的双重超越,彰显出“人的存在的现象学”的特有品格。马克思诉诸“历史”本身的实现来消灭现存事物的态度及其所孕育的釜底抽薪式批判方式。是我们特别应该习得的。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非历史地对待马克思哲学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贻害无穷。其学理原因在于对马克思“历史”视野的误读和遗忘。这要求我们吃透马克思“历史”视野的真精神.重新认识马克恩哲学革命的珍贵遗产,立足“历史”本身,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8.
《苍蝇》是萨特创作成功的第一部剧作。我国学者关于这部剧作的评论文章,主要探讨了剧中的主人公俄瑞斯忒斯的思想特征,以及萨特创作《苍蝇》时的思想变化轨迹。这些文章大致可分为:俄瑞斯忒斯是存在主义或启蒙主义的英雄、《苍蝇》是萨特的自由观发生转变时的产物、比较俄瑞斯忒斯和哈姆雷特的异同三种情况。此外,评论的文章中还有《苍蝇》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一生都在关注现实政治,关注人的解放问题.《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一篇重要的檄文,他在批判鲍威尔宗教解放和政治解放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解放的观点,笔者就从宗教解放、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三个方面试图解读马克思的解放理论.  相似文献   

20.
从黑格尔"精神的人"、费尔巴哈"感性的人"到马克思"现实的人"的理论,不仅推动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发展,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供了重要理论来源。中共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实践和体现了马克思"现实的人"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