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奇述 《云南教育》2005,(11):13-14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目标”是工作行进的方向和达到的程度。数学“课程目标”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它的显著特点是反映了对未来公民在与数学相关的基本素质方面的要求,也反映了数学课程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价值。可以说,对数学“课程目标”内涵的准确理解是有效指导数学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关键。那么,《标准》中“课程目标”的特点是什么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也逐步得到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达到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教学目标(即《标准》所说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与美国《学校数学的原则和标准(2000)》的“内容标准”和“过程标准’’中的“目标”为基础进行比较,得出它们在目标体系、表述方式等方面有较大的不同。而在课程目标的结构和内容等方面则有许多共同点.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在数学教育中如何发挥自己的特色、如何“博采众家,发展自己”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七条具体的教学建议.第一条为“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这些建议是指导数学教学的“宏观”策略。本文就如何实现课程目标问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目标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已于2001年7月正式颁布,这标志着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数学课程目标作为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反映了“大众数学”的思想,是对新时代的数学素质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充分体现了新  相似文献   

6.
刘喆 《中学教研》2003,(10):31-34
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更高的数学素养。随着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诞生了。数学教学“目的(目标)”是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值得我们探讨研究,本文试图将课程目标与教学目的进行比较,希望能对新课程的实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从新课程标准看数学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变化 ,传统的数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数学教学目标 :双基、三大能力、思想品德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求及数学发展的趋势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以下简称《标准》)在新的时代下应运而生 ,《标准》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详细阐述了新时期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目标 .数学教育无疑要实现两大教育目标 :传授数学知识与育人 .即《标准》中所提到的知识性领域目标与发展性领域目标 .过去 ,我们更多的注重了传授数学知识 ,而忽视了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 ,其基本出…  相似文献   

8.
中美数学课程目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与美国《学校数学的原则和标准》的"内容标准"和"过程标准"中的"目标"为基础进行比较,得出它们在目标体系、表述方式等方面有较大的不同,而在课程目标的结构和内容等方面则有许多共同点。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在数学教育中如何发挥自己的特色、如何"博采众家,发展自己"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易良斌 《云南教育》2002,(28):20-2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学教育改革浪潮。《数学课程标准》的主要精神是什么?数学教师对此应有清楚的认识,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把握数学教学改革的正确导向,推动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沿着健康、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行。一、科学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数学课程标准》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数学教育目标,《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前言”中首先从“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应贯穿整个数学课程之中.‘综合与实践’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和有效的载体.".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数学》教材,旨在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中"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的课程目标,注重引导学生"做"数学,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为主线,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做"  相似文献   

11.
一、《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简介   2000年 3月,北京师范大学正式出版了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 (征求意见稿 )》 (以下简称《标准》 )。本标准的制定,结束了我国数学教育中对数学教学大纲修修补补的时代,具有全新的意义。   《标准》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基本理念;中篇,课程目标;下篇,课程实施建议。在“课程目标”篇中,按发展性领域和知识技能领域划分目标,同时按不同学段 (1— 3年级、 4— 6年级、 7— 9年级 )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课程实施建议”中,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三个方面对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目标”部分的阐释指出:“小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其一个方面的目标是要·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科书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其素材与特征的定位应以《数学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曲于《数学课程标准》所特有的数学教学理念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教科书应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基本素材、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下面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实践,就几种课标教科书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内容处理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大量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数学学习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应如何实现数学学习过程化的目标要求呢?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将课程目标从“双基”拓展为“四基”,即由原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活动经验是新课标提出的新的数学学习目标,也是促进学生数学理解的发展、提升学生数学认知能力的重要路径.教育家杜威认为:“一盎司经验胜过一吨理论.”这一个观点形象地反映出经验对于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对未来公民在与数学相关的基本素养方面的要求,也反映了数学课程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价值.“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一目标反映了《标准》把发展思维能力作为培养能力的核心,而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  相似文献   

17.
据悉,《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与实验稿相比,在数学教学目标上除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强调,是数学教育目标现代演变的一个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邓长新 《云南教育》2004,(16):22-23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情感与态度”目标中提出: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质疑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改革的具体课程目标。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目标。由此可见,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获取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解决”与“解决问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数学课程标准(2011)》中,把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与学段目标,并分别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加以阐述。可见,“问题解决”是数学课程目标。就“问题解决”的课程目标而言,具体的要求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发展创新意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