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书发行质量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以及其他出版物,下同)出版系统工程包括编辑、印制、发行三大环节。编辑有编辑质量,印制有印制质量,发行有没有发行质量?回答应当是肯定的.但这个问题先前极少提到,偶有涉及,也只讲发行量和发行范围。量的多少和范围的大小,都是量的范畴,而不是质的概念。在发行改革日渐深化,并被视之为出版改革重中之重的时候,很有必要提出发行质量的问题,并对它进行认真探讨,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朱诠 《编辑之友》1991,(2):68-71
“出版”这个词的产生,同我国雕板印刷术的发明有关,其字面意义为“出于印版”或“印出”。但是,“出版”做为一个概念的内涵远比“刻印”要丰富得多。随着历史的发展,由最初的搜集、整理、抄写、发布,到编辑、抄写、发行,进而发展到编辑、刻印、发行,直至近、现代的编辑、印制(包括排版、印刷、装订等)、发行。“出版”涵概了所有以传播为目的、以文字为主要  相似文献   

3.
2007年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是依据2007年版的《考试大纲》及辅导教材来进行的。由于2007年版的辅导教材内容作了较多的调整,《出版专业实务.初级》教材增加了“信息检索”和“编辑应用文写作”两章,在“书刊编辑业务”、“书刊印制”及“出版物发行”几章中增加了期刊编辑业  相似文献   

4.
编辑、印制和发行是出版流程中3个重要环节,一本书从编辑的精心策划开始萌芽,经过印制的层层工序形成产品,通过发行的不懈努力实现价值,处在三要素头尾的编辑和发行是出版流程与市场衔接的两扇大门,他们在各司其职的同时  相似文献   

5.
选题反映一个出版社的出版方针、任务,影响出版社的声誉和它存在的价值。如果把编辑加工、装帧设计、印制发行比做“硬件”,那么选题则是“软件”。这软件则具有可塑性、开拓性和创造性。选题的质量是图书质量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6.
孟繁凯 《采.写.编》2021,(10):135-137
高校出版社的职能是编辑出版各类教材、教参、学术专著,为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等服务,并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要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紧密服务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图书的质量尤为重要.图书质量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印制4个方面.出版作为编辑与发行的中间环节,对于图书的印制质量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技术编辑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从服务与协调、发印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版式设计中的特殊作用、印制成本控制与管理作用4个方面论述了技术编辑在高校出版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图书出版过程编印发诸环节整体协调问题张剑宇就图书生产的直接过程而言,我们可将其明确分为编辑加工、印制、发行这样三个性质不同的过程(这里我们假定资金运动过程不会对这些过程的运作产生影响),与这三个生产过程相对应的三个业务部门、即编辑部门、出版部门和发行...  相似文献   

8.
中国版协在最近召开的全国版协秘书长会议上,就中国版协换届问题进行了酝酿。版协常务副主席卢玉忆在她所作的换届说明报告中说。随着改革开放深入的发展,出版业已拓宽为一种“大出版”的格局,形成了包括声、光、电、磁多种媒体,图书、期刊、电子、音像的编辑、印制、发行等出版产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政府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  相似文献   

9.
出版部是出版社的主体部门之一,其基本职能是负责书刊印制出版,在今天越来越快的出版节奏中,如何通过出版部将印制出版和编辑发行有机地结合起来,更有效地发挥其新职能,达到出版效益最大化,是众多出版社出版印制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图书出版业陆续引入项目管理方法,以项目管理的理念改造原有的出版编辑流程,形成各具特色的项目管理运作模式.实际上,一本书、一套书、一系列书、一个品牌书就是一个项目.每一个项目都包括:选题策划、组稿、编辑加工、录入排校、印制、质检入库、发行等,需要指出的是,出版的每一项工作都可以看做是出版项目的子项目,都经历了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也就是说,项目管理工作既贯穿于整个项目过程,也存在于每一个独立的工作单元之中.本文以福建教育出版社“道德八书——最为紧迫的时代呼唤”丛书出版项目为例,谈一谈对项目管理在项目实施阶段即图书编辑加工过程中的应用及体会.  相似文献   

11.
编辑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与印制、发行、宣传等构成出版经济流程的循环系统。所谓编辑主体,则是指通过选题、组稿,对即将投入出版生产的各类书稿进行审读、加工的职业劳动者。编辑的市场营销观,直接制约和影响编辑主体劳动价值的实现,制约和影响出版企业整体经营战略的推进。编辑在市场空间中的角色定位市场是编辑主体的职业劳动空间。在产品经济、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年代,编辑主体与市场运行之间的联系几乎被隔断,出版物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实现,听命于“征订包销”这种单一的经营方式。于是乎,有些人荣于出版家,耻于出版商,甚怕在涉足流通即市场之后沾得一身“铜臭”;有些人醉心于“书斋型”、“家庭式”的编辑劳作,唯恐文人的清高会在市场的搅拌下扭曲变形。缘此作进一步分析,这种变态心理中实际上内含了这样一种模糊的思维定式:即出版商是资本主义的,出版家是社会主义的。包括编辑劳动在内的出版经营被人为地刻上了“姓社”、“姓资”的烙印。历史和现实给出的正确结论是:出版商并不仅限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土壤,同样也适宜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土壤;从出版文化积累的层面上审视,出版家未必就是社会主义的“专利”,在资本主义错综复杂的文化环境中,同样也不乏有为积累和...  相似文献   

12.
策划——出版竞争的制胜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出版业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的阶段性转移中,出版策划谋略的创造性应用,作为一种有效的竞争制胜之道,将出版竞争推向新的文化层面,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首先,出版策划的应用,使出版社领导得以从新的视角俯视图书市场,以新的价值取向判别选题的优劣,使有些看起来不起眼的选题在特定的市场效应中大放异彩。其次,出版策划改变了一些出版社内部编、印、发部门各自为政,互相约束的隔离状况,使编辑、印制、发行、后勤等部门优势在一定策划目标下实现最佳组合,形成了整体优势,促进编、印、发之间的角色传递,使编辑人员更加关心…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是世界潮流,也是我国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中心内容,其中也包括图书出版系统的现代化,这一点是不应该被人们所忽略和遗忘的。图书出版系统是一种精神的和物质的生产部门,可以分为三个工艺性过程,即编辑、印制、发行。每个工艺过程都存在发展生产力、改革生产关系、加快运用科学技术成果的问题,图书出版系统的现代化,也主要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业务流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出版(E-Publishing)是采用数字技术(二进制的技术手段)进行的出版.个人认为,从"数字化的出版"和"出版的数字化"两方面可以更好地理解广义的数字出版.数字化的出版主要指利用数字出版技术对出版业的各个业务流程进行改造,它包括数字化的创作、数字化的编辑加工、数字化的复制发行、数字化的阅读消费等;而出版的数字化更多地被业界理解为出版管理的信息化,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和工具对传统出版的管理进行信息化改造,例如包括编务、出版(印制)、发行、财务等出版环节的ERP管理系统等.而传统出版业务流程包括组稿、编辑(编务)、(出版)印制、发行(储运发货结算)等环节,它们是按照时间顺序线性运行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图书发行体制的改革,出版社完全由单纯的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出版社越来越重视发行工作。有的说发行工作是龙头,有的说发行工作是生命线。从经济生产的规律来看,应该是生产决定销售,即编辑印制决定发行,但也不可忽视销售对生产的反作用,即发行对编辑印制的反作用。书稿固然是出版之本,没有好的书稿和工艺精致  相似文献   

16.
图书质量问题剖析与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之源与立社之本,是一个出版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质量是构成出版社品牌的主要要素之一,因此,图书质量建设也是一个出版社品牌战略的关键。近几年,科技出版业在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的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适应,其重要的一个表现方面就是图书质量的急剧下降。广义地讲,图书质量包括选题水平、编校质量、印制质量和装帧质量等。因此,图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编辑、出版、印刷等各环节协调一致,共同努力。本文主要从编辑工作的角度对科技图书质量进行分析。  一、质量问题种种1-选题质量方面选题质…  相似文献   

17.
叶小峰 《出版参考》2011,(36):11-12
出版单位从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从此也就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在出版行业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随着垄断时代的逝去,出版微利时代已经到来,印制节流则成为出版企业应变的有效方法之一.出版印制管理就是把精神产品(原稿)转变为物质产品(书刊)的活动,是出版社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编辑和发行工作之间的印制生产管理工作,逐步成为出版企业管理的重心之一.随着物价及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以往通过一味压低印刷工价的低级管理模式面临极大的挑战,印制工作科学管理成为出版企业成本控制和质量提高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三中全会以后,科技出版界为了交流文化成果,积极地开展了与国外出版界的交流和合作,达成了一批合作出版书刊的协议。从已经达成的协议来看,合作出版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我方编辑出版,外商发行。如科学出版社与美国利通教育出版公司合作出版英文版的《中国古人类画册》,前者负责编辑和出版,后者负责包销,定价由双方议定,版权归双方所有。二、联合出版,我方编辑,外商印制、发行,并根据印制发行的数量支付我方报酬。如科学出版社与西德斯普林格出版社联合出版华罗庚、王元著的《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和侯振挺、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图书出版的工作中,许多编辑对书评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编辑花了很大力气调研、策划、组稿,可一旦把图书的片子送到印制部门后,便不太过问,只等过一段时间后听发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编辑学界认为“编辑与出版并无必然联系”的人已见减少,同意编辑活动是出版业或传播业中的一种专业活动的学者日渐增多。不过,何谓出版这早已存在的分歧,却又在京、沪两地的刊物上公开争论起来。编辑概念与出版概念或许将长期困扰中国学术界,尚难说这是幸抑或不幸。笔者曾数次撰文谈编辑概念,此文则谈出版概念。 日常用语中的“出版”含义并非科学概念 日常用语中出版一词的含义,经常是指书籍的印刷制作。比如,出版社中设立的“出版部”或“出版科”,其职责就是管理文稿在编好以后所需印刷制作方面的工作。再如,一些名称是“出版学校”,实际上只有印刷专业或者再加校对专业。然而,现在所有的印刷机构还是称其为“印刷厂”,不称其为“出版厂”。再进一步看,最近十来年的各地以出版命名的科研机构如“出版研究所”等,其研究对象并不限于印刷,更注意编辑和发行,最近十多年各省市新编的《出版志》,其内容并不限于印刷,同时还包括编辑和发行等。因此读者不难发现,上面所说“出版部”、“出版科”、“出版学校”中“出版”一词的含义,与“出版研究所”、《出版志》中“出版”一词的含义,两者并不一致,甚至是差别相当大。前者仅指书籍的印刷制作,后者则包括编辑、印刷、发行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