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人教版初五册选录了角山荣的《灰姑娘的时钟》,作者从灰姑娘的故事中突发奇想,要探究灰姑娘生活的时代有无自鸣时钟,以及“违诺受惩”反映了怎样的生活理念。从文章的叙述看,作者的确煞费苦心:翻阅多种相关文献,出入欧洲各地博物馆,并终于得出了“与童话不相干”的经济学范畴的结论。编选者的初衷也是好的: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使它们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用严谨科学的态度探索、解答问题。  相似文献   

2.
现行初中语第五册(人教社2001年12月版),新选了一篇《灰姑娘的时钟》。这篇课借灰姑娘因未守时而受惩罚的故事,提出了“时间伦理”的概念及其社会意义。这是语教材中首次将“时间”的意义上升到“伦理”的层面来阐述。在教学这篇课的过程中,我感到学生的觉悟也被激发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他们认识到,珍惜时间不仅事关个人,而且事关他人,事关整个社会。作为一个现代人,珍惜时间也是应当具备的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3.
[阅读欣赏]读了这篇习作,大家恐怕会觉得,这个童话写得真美啊。本文作者在原稿中有一段话,说:“想起安徒生老爷爷一篇篇美丽而发人深思的童话,想起格林兄弟手中的《灰姑娘》,想起叶圣陶老先生笔下的《稻草人》,我也想有我自己的童话……”  相似文献   

4.
当代的中国读者,大都知道灰姑娘的故事。不过,大多数读者是从外国童话或芭蕾舞剧《灰姑娘》中,熟悉这位聪明美丽而又勤劳善良的少女的。或者说,大多数读者熟知的,是一位碧眼金发的洋小姐。其实,世界上许多国家、地区和民族,都有各自的灰姑娘故事。光是欧洲,各种类型,大同小异的“灰姑娘”故事,就有几百种之多。中国也有自己的“灰姑娘”。唐代段成式的笔记小说《酉阳来沉》中,有一篇题目为《叶限》的就是一个中国型的“灰姑娘”故事。试看这篇小说的涯略:少女叶限,勤劳善良,秀外慧中。不幸生母与父相继早亡,遭后母虐待。叶限…  相似文献   

5.
《一堂阅读课》是一篇精彩的教学故事,作者以“对话”的形式记录了一位美国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共读经典童话《灰姑娘》的动人情景。在阅读课上,这位老师以关爱  相似文献   

6.
奥斯丁在小说《爱玛》中再一次勾勒了萦绕其心头的“灰姑娘”情结。“灰姑娘”原型这一视角常常被用来分析第二女主人公简。费尔法克斯,现试用“灰姑娘”原型解读爱玛本人,可以发现奥斯丁用爱玛从不同方面再现并超越了“灰姑娘”这一童话原型。  相似文献   

7.
“灰姑娘型”童话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姑娘型”童话故事因法国夏尔·贝洛尔的《灰姑娘》童话文本而传遍欧洲,因德国格林兄弟的《灰姑娘》童话文本而得名并传遍世界。周作人及英国人的研究都认为“灰姑娘型”童话故事最早的书面记录,是公元9世纪(晚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之一《支诺皋·上》中关于叶限姑娘的故事。该故事通过来大唐做生意的阿拉伯人传播到了阿拉伯地区,经在阿拉伯地区游学的法国学者扩散到了欧洲并传遍世界。《酉阳杂俎》续集之一《支诺皋·上》中叶限姑娘的故事表明,“灰姑娘型”童话故事的源头在今贵州东南侗族聚居地区。  相似文献   

8.
“灰姑娘”是安徒生童话《灰姑娘》中的主人公。她小时候历尽艰辛,长大后成了一个美丽的姑娘,被王子娶为妻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2007,(9):36-40
在新浪博客上,有一个只有十岁的小姑娘为自己开的“童话”博客,地址是 (灰姑娘的童话谷)。看到这个博客的名称,我们就知道这是一个爱读童话也爱写童话的姑娘!的确,她自称自己是灰姑娘,等待着《灰姑娘》童话中的王子接灰站娘的“南瓜马车”的确到来,不过,她不是等待王子,而是等待更多酌杂志把她自己写的童话带给更多的人看。看来,我们的《小学生》杂志也是一辆满载着美丽梦想的“南瓜马车”了。  相似文献   

10.
童话的起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从现有资料看,“童话”这一名词始见于18世纪中日本小说家山东京传的《骨董集》,清朝末年才从日本语汇中引进我国。实际上,不论中外,在“童话”这一概念出现以前,童话性质的作品早已存在了。如我国《搜神后记》中记载的田螺姑娘的故事,《酉阳杂俎·吴洞》  相似文献   

11.
《简·爱》这部具有经久性魅力的作品,追寻其原型,属于“灰姑娘”系列或“灰姑娘”童话的变体。将二者相对照可以发现它们在人物形象、情节结构、情景设置上都有相似之处,因此《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对灰姑娘原型的巧妙运用。然而女作家并非简单的模仿和继承,而是对“灰姑娘”的原型意义进行了增殖和扩充——对传统文学中的叙述模式、女性角色定位及两性关系描写的突破,对女性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梁涛  雷妮娜 《湖北教育》2005,(12):35-37
《一堂阅读课》是一篇精彩的教学故事,作者以“对话”的形式记录了一位美国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共读经典童话《灰姑娘》的动人情景。在阅凑课上,这位老师以关爱与呵护、善意与宽容、尊霞成全每位孩子对阅读的关切与发现。以自己的教学智慧,点化润泽孩子们智慧的心灵。课堂充满了爱、自由与和谐,富有情趣,孩子们的灵气与思绪飞扬。基于对文本的特别兴趣,我想借助这个文本演绎一堂“与灰姑娘相约”的中国版阅读课。  相似文献   

13.
正网络上曾经有一篇文章被广泛流传——《美国老师如何讲灰姑娘》,讲述了关于中美两国教育工作者对经典童话《灰姑娘》的不同讲授方式。读完这篇文章,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在中国"填鸭式"教育中成长的我,对《灰姑娘》的认识始终停留在"灰姑娘的可怜与继母的可恶",停留在"仙女、魔法、舞会、英俊的王子和水晶鞋"这些浅浅的表象  相似文献   

14.
本期“开心童话城”专栏刊出了五篇童话,这些文章内容广泛丰富,写法上也灵活多样,概括起来有两大特点。其一,比较突出地表现了童话作品“开心”的审美效应。童话是属于少年儿童的文学样式,探真求知,添情益趣,可以陶冶性情,美化心灵。但它的特征首先在于给读者带来无限的快乐,本栏目取名“开心”,就有这种追求快乐的意向。五年级小作者钱子嘉《我是一节幸福的电池》,写一节电池在平凡的岗位里发电放光,从失落到幸福,从不开心到开心的心路历程,很有哲理性。吴佳妮的《给太阳公公找个伴》写得热热闹闹、喜气洋洋,也给读者带来了“开心一刻”,因…  相似文献   

15.
史峰 《内蒙古教育》2009,(19):45-46
有的教师在教学《小松鼠找花生》这篇童话时,将之定位成“科普童话”来处理并展开教学。如果将这篇童话定位成“科普童话”,那么在教学这篇童话时,其主题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花生果不是结在枝上的,而是埋在土里的”这一“植物学”常识。但是这样的处理方式会使童话教学的主题过于单一狭窄,  相似文献   

16.
初进大学,写作课老师布置的第一篇作文就不同凡响:讨论中学语文“无效教学”问题。一、介绍一个比照对象。《读者》杂志曾刊登一篇文章,介绍外国一所小学一节普通阅读课:安徒生的《灰姑娘》。洋老师开门见山就问小朋友们是否喜欢辛黛瑞拉(即灰姑娘),紧接着又问是否喜欢她的后母,毋庸置疑所有小朋友都喜欢灰姑娘而不喜欢她的后母。洋老师却引导他们:诚然,后母待灰姑娘刻薄,可她对自己的两个女儿倾注了所有的爱。从“人性”的角度看,她亦是很有母爱的。老师更教育小朋友要爱自己的父母。在文学作品中,“后母”被贴上“十恶不赦”的标签。这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美国电影《漂亮女人》为例,分析了好莱坞将不计其数的“灰姑娘”童话演绎成经典,以梦幻的形式构建着女性的“刻板印象”这些对女性形象的潜在歪曲暗中削弱了妇女的自尊和创造力,同时也给其他群体对妇女的认知带来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童话中,“灰姑娘”的身影总是在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文化中,以不一样的名字和身份出现。在我国,灰姑娘的故事是来自于唐朝段成式所撰的笔记小说《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中的《叶限》故事,而著名的《格林童话》中也有一个灰姑娘的故事——《灰姑娘》,虽然这两个故事相差千年的时间,但是故事情节却非常的相似。将两个没有事实联系可考的文本进行比较,分析相似背后的差异,这差异所反映的就是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时,在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中西对待传统文化上存在的区别,借鉴西方正确的方式,用之于我们,必然会对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钟宽洪 《下一代》2009,(1):58-63
编辑大朋友说:本文选自童话集《草原青青》,作者钟宽洪为著名儿意文学作家。《及格保险公司》是一篇反映当代少年生活的优秀童话。由作者自己改编的同名广播剧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及广电部“中国广播奖”。愿少年朋友从这篇有趣的童话中受到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20.
大家小时候一定都读过《白雪公主》《小红帽》《灰姑娘》等童话故事,也知道这些故事都出自《格林童话》吧?但是,你们知道这些童话的作者其实不是格林兄弟吗?知道《小红帽》最初不是给孩子看的童话吗?知道还有一个中国版的《灰姑娘》吗?这些耳熟能详的童话里原来还有不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