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物侵身     
中流 《中学生天地》2002,(11):24-25
有些东西很调皮,趁你不注意,会溜进你的食管、呼吸道以及眼、鼻等器官中。这时,应立即采取一些应急措施,否则可能会发生生命危险。如果这些应急措施不管用,就必须马上找医生来解决。1. 如果异物进入鼻腔,可用嘴吸一大口气,然后使劲从鼻腔呼气;也可以堵住一个鼻孔用另一个鼻孔用力呼气。反复多次,一般可以将异物排出。2. 如果瓜子、花生米、纽扣等异物堵塞了呼吸道,应弯下腰,使头低于腹部,让救护者用手掌重拍背部正中4~5次,让异物冲出来。3. 若小虫飞进耳朵,可在黑暗中用电筒向内照射,或向耳内吹入香烟烟雾使小虫出来。如果不行,…  相似文献   

2.
异物入眼,这个看似很小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带来大麻烦。当异物进入宝宝的眼睛时,家长该如何处理呢?  相似文献   

3.
食道异物 如果异物是光滑、圆的,则极可能从大便中排出。家长应仔细观察孩子的大便至少3天,即让孩子在痰盂或盆中解大便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体内异物的声像图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超声诊断的软组织异物的声像图表现,并和临床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21例异物嵌入伤中,实测异物最大直径约1mm为14例,1-2mm为7例.异物包括碎玻璃5例,沙石残留2例,木刺伤13例,橡胶异物1例,其中超声误诊2例,诊断准确率为90.5%.结论:超声对人体内软组织异物诊断准确率高,是体内异物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如果宝宝呼吸停止或意识丧失,不能被唤醒,需要立即向他人求助,并拨打"120"急救电话求救,然后轻轻地摇晃宝宝以刺激他醒来。如果宝宝仍没有反应,要镇定地采取急救复苏法对其急救。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宝宝的口中有异物,可用手托着宝宝的头,使他的头略低于胸部。在宝宝的后背连拍5下以拍出异物。检查宝宝的呼吸如果呼吸消失:纠正宝宝头的位置,使其下巴抬起,头轻轻后仰,有利于吸进新鲜的空气。  相似文献   

6.
《嘉应学院学报》2018,(1):68-71
关于"异物志"这一文体,在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内并不涉及它的文体特征;而在文学史的范围,研究者多关注其与志怪小说的关系。异物志中一些故事的记载,只是介绍物产命名的方式之一,和小说实无联系。如果从博物知识体系的传承来看,"异物志"创作的内在导引是一种知识学科和语言形态的发展,因此,可以从知识和语言同步共生的角度,来考察"异物志"文体的生成与确立。  相似文献   

7.
小儿玩耍时不注意,一些异物容易进入外耳道。小珠子等异物进入外耳道,会影响听力;植物种子进入外耳道遇水后,会压迫外耳道发生炎症;小虫子进入外耳道内乱爬乱抓,耳朵又痒又痛,会产生耳鸣,甚至头痛和头晕。异物进入小儿外耳道,必须及时处理。不同性质和大小的异物,应视具体情况用不同方法取出。小虫爬进小儿耳朵,如在夜间,可用手电筒照外耳道引出,因为有的小虫见了灯光就会从暗处爬出来。如果小虫未爬出来,可往耳朵里滴一点油,油不仅可以保护耳内的皮肤和耳鼓膜,还可以闷死小虫,然后用冲洗法或耳镊取出。对遇水膨胀的异物如植物种子,用耳镊或耳钓取出。对活动性较小而不膨胀的异物,用生理盐水冲出。当外耳道有异物合并感染时,一定要控制感染,待炎症消退后再取出异物。取出外耳道异物,要十分小心,  相似文献   

8.
《留学生》2003,(1)
1、确定患者的呼吸道是否被舌头、分泌物或异物堵塞。2、如果呼吸已经停止,则需立即实施人工呼吸。3、如果心脏停止跳动,则应速行心脏复苏未。4、检查有无出血。5、大多数伤员可以抬送,但是对于颈部或背部  相似文献   

9.
<正>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眼球好比是一架小巧的照相机,角膜就是镜头前面那层薄薄的玻璃。角膜上皮细胞层内分布着丰富的感觉神经,具有极敏感的痛觉反应,异物进入眼角膜后,特别疼,因此人们常说"眼睛里揉不得沙子"。这里的"沙子"指异物,"揉不得"指承受不了,现在通常用来比喻办事认真,不允许有任何的差错。"眼睛里揉不得沙子",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如果是严于律己,无可厚非,如果像这样苛求学生,  相似文献   

10.
当异物进入宝宝的外耳道时,我们该如何处理呢?紧急处理方法进入小虫方法一:如果小虫进入宝宝的外耳道,家长可带宝宝到黑暗处,打开手电筒照射其耳孔。虫子多有趋光性,见到光亮后,有的便可自行爬出。方法二:用手指堵住未进异物的耳孔,深吸一口气,用另一只手捏紧鼻孔,闭上嘴,通过反复用力鼓腮而振动耳膜,将小虫驱赶出来。方法三:把头向未进异物的一侧耳朵倾斜,将适量温水倒入有小虫的耳  相似文献   

11.
幼儿口腔意外伤害事故屡见不鲜,比较多见的是气道异物、食道异物和食管灼伤。这些事故多发生在6岁以下幼儿。 幼儿咀嚼功能不完善,喉保护反射不健全,吃东西时或哭或笑,到处乱跑,抓到食物就放入口中。如果大人防范意识不强,看管不严,各种药品、酸碱类物品、腐蚀剂、清洁剂等都可能对幼儿造成意外伤害事故。  相似文献   

12.
近来整理清人张澍辑录的有关陇右的几种历史地理著作,发现张氏在辑录《凉州异物志》佚文的同时,也误辑了大量其他《异物志》的文字,鱼龙混杂,使人难以辨识。而且张氏怀疑《凉州异物志》就是宋膺《异物志》,据此,他将史籍所栽宋膺《异物志》的文字也一并辑入。他的这种说法有很大影响.在后人正确认识和使用《凉州异物志》时造成了混乱,因此,就有必要对张氏辑本进行辨析,弄清真正属于《凉州异物志》的佚文是哪些,都有什么特点,宋膺《异物志》究竟是不是《凉州异物志》,等等。以下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考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式注射针头在剔取角膜铁质异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两种针头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角膜异物剔取术,第1组患者97例,使用尖针头剔取角膜异物和锈迹.第2组患者97例,使用尖针头剔取角膜异物,平针头剔取深层锈迹.结果;第1组患者1次剔取78例,2次剔取15例,3次剔取4例,角膜划伤3例.第2组患者1次剔取91例,2次剔取5例,3次剔取1例,无角膜划伤.结论:改良式注射针头用于剔取铁质角膜异物的锈迹具有方便快捷,安全高效的优点,可有效的规避护理风险,减轻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幼儿口腔意外伤害事故屡见不鲜,比较多见的是气道异物、食道异物和食管灼伤。这些事故多发生在6岁以下幼儿。幼儿咀嚼功能不完善,喉保护反射不健全,吃东西时或哭或笑,到处乱跑,抓到食物就放入口中。如果大人防范意识不强,看管不严,各种药品、酸碱类物品、腐蚀剂、清洁剂等都可能对幼儿造成意外伤害事故。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每年有近5万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其中因吞咽异物或气管异物阻塞等引起意外窒息而死亡的儿童有近3,000名.为什么儿童容易发生异物吸入气管的意外呢?这是因为小儿的气管与食管交叉处的"会厌软骨"发育不成熟,当小儿口中含着食物说话、哭闹或剧烈运动时,容易将口内含物吸入气管内引起阻塞以致窒息.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快速的轨道异物检测及分割方法.首先是在图像中应用快速、准确的Hough变换检测出铁轨,再以铁轨图像参数确定工作窗口以检测并分割出异物.避免了对整幅图像内不必要的物体进行检测,有效提高了检测速度.通过实验证明该方法的实时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小儿气管异物误诊为肺炎病例,提高临床对气管异物确诊率。方法:11例以喘息性肺炎为临床表现的病历,均无明确异物吸入史,正规抗生素治疗无效。经胸透 胸片高度怀疑为气管异物。结果:经喉科手术证实为均为气管异物,其中异物为葵花子6例,花生米4例,黄豆1例,右侧气管异物10例,左侧气管1例。结论:临床上对于喘息性肺炎要常规检查胸透 胸片,以早期除外气管异物。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70岁。2h前病人在口含钢钉作业时不慎发生误吸,当时出现剧烈咳嗽及胸痛,同外院急诊转入我院。查体:病人痛苦病容,肺部听诊左肺呼吸音稍弱。X光片提示左支气管内有一金属异物影。入院诊断:左支气管异物。入院后立即在局麻下行支气管镜检及异物取出术。术中发现患者会厌薄软,声门暴露困难。经喉部镜检失败。改行气管切开并经气管切开口钳取异物。因异物下端(钉帽)与周围组织发生嵌顿,上端(钉尖)游离,表面有大量粘液,异物钳与异物接触时多次发生滑脱,并造成异物方向改变,钉尖插入气管粘膜内,加大异物取出难度。后来在异物钳前端加用橡胶套,增加其与异物的摩擦  相似文献   

19.
人,要有一双明眸;文章,要有一个醒目的标题。标题,正确地使用了标点符号,能使标题的含义更加丰富。如果在标题上乱用标点符号,就像人的眼睛里飞进了异物一样感到很不舒服。下面就文章标题乱用标点符号总体分类作一说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镜下行消化道异物摘除术的临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7月期间68例于我院胃镜下行消化道异物摘除术的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临床护理干预,记录和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物取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镜下行消化道异物摘除术的患者增加临床护理干预,能有效帮助患者度过手术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