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月11日,温州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特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侦破情况。该案主要犯罪嫌疑人,正是此前虚构收购美国大西洋银行而颇受关注的温州人林春平。  相似文献   

2.
去年岁末,今年年初,流窜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四省,作案数十起,杀死68人的杀人恶魔杨新海案件的侦破、审理成为河南省乃至国内司法界一件最为轰动的案件, 对想方设法找好新闻的媒体来说,这是爆炸式新闻,谁能拿到独家新闻,你的媒体就大为耀眼;拿不到“独家”,你能挖掘到别的媒  相似文献   

3.
电视媒体是青少年所接触的主要媒体,收看电视节目在青少年课余生活中占据了较高比例。可见,电视媒体对青少年的吸引力。然而,正因为电视媒体对青少年具有如此的吸引力,电视节目的不良内容、电视广告的不良影响和不良的收视行为才会对青少年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暴力信息危害严重。有些涉案剧采用纪实手法,要案从案件重演到案件侦破,各种细节展现无遗。对还没有形成完善价值取向的青少年来说,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易引起由好奇引发的模仿行为。卡通片是青少年喜爱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然而,电视上播放的很多卡通片都带有暴力…  相似文献   

4.
陈建  孔庆波  王春城 《大观周刊》2012,(25):49-49,9
在侦破杀人命案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一批杀人命案不能及时侦破,最终形成积案、死案,这些案件往往都具有侦玻周期长、现场痕迹物证少、证人证言不充分、犯罪嫌疑人条件模糊、侦查方向和范围不确定、案件审讯难度大案件查证困难等特点,致使整个案件进入侦查死向,侦查工作很难取得有效突破.如何攻克这些命案积案.是当前刑侦部门面对和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侦查人员在侦破过程中,首先要充分了解命案积案形成的一般原因.从而对每一起命案积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然后通过坚定破案信念、更新侦查观念、拓宽侦查思维、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和刑事情报信息办案系统.多角度、多层次采取侦查措拖才能及时侦破此类命案积案。  相似文献   

5.
常江 《新闻界》2013,(14):13-19
<正>或因嫌疑人、受害人的身份敏感,或因作案手段特殊,一些案件在被媒体报道后撩拨了公众的神经,成为了公共事件,引起热议。从张金柱案,到药家鑫案、李天一案、周克华案,我们都能看到在司法进程之中,媒体报道与舆论压力的影子。这之中,有公民对公共事件的强烈的参与热情,有案件侦破速度与媒体的报道、公众的知情欲望的不同步,有公众对公权的不信任,也有媒体在法庭之外对嫌疑人道德意味浓厚的"审判"。  相似文献   

6.
郭勇 《声屏世界》2011,(10):26-26
某媒体曾刊登过这样一条新闻:长沙铁路公安处破获一起特大贩卖假币案,犯罪嫌疑人被抓后交代,为躲避警方打击,团伙要求成员经常研究警方的侦破手段,央视的《今日说法》等法制节目必须看。法制节目竟然成了一种“犯罪教材”,实在让人警醒。法制节目不应该只注重案件的展示和法律的讲解,而应注重人文关怀,关注当事人的个人命运。从法律的视角对案件的当事人予以关照,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侦破通讯?侦破通讯亦称案例通讯,是指那些以侦破案件为主要内容,叙述案件侦破过程的公安法制新闻体裁。侦破通讯以叙述为主,使用议论、描写和抒情等艺术手段,展示警匪之间,正义与邪恶,犯罪与反犯罪,侦破与反侦破的较量,充满紧张、尖锐、复杂、激烈的斗争,以此宣传公安民警执法如山、大智大勇的卫士精神,起到以案宣法、以案警世、弘扬正气、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志广 《新闻记者》2002,(12):52-52
今 年3月22日 ,国内大多数媒体均刊发了以《山西运城“除夕特大爆炸案”告破》为题的消息。消息的导语照录如下 :新华社太原3月21日专电今年春节前夕 ,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南城公安派出所发生了一起特大爆炸案 ,造成两死两伤的惨剧。目前已顺利告破 ,犯罪嫌疑人安建国日前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读了报道 ,我感到有些突兀。因为此前媒体对这起案件从未报道过。此案案发时间是2月11日(除夕) ,而报道时间是3月21日 ,时间相隔38天。按照新闻的“时效性”原则 ,这则新闻应报道两次。案发后及时报道案件的情况 ,案件侦破后报道侦…  相似文献   

9.
封面链接     
《美国新闻评论》2007/8—2007/9这里也在吸取教训在报道美国杜克大学"强奸"案的过程中,美国媒体经历了一场意想不到的失败。许多媒体放松了警惕,预先假定起诉者是无辜的,在案件侦破的过程中也没有迅速纠正先前的错误判断,铺天盖地的不实报道给杜克大学学生及其家人带来了持久的负面影响。2006年4月,美国警方逮捕了杜克大学曲棍球队的两名队员。因为他们被指控强奸  相似文献   

10.
媒体可不可以放“烟幕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常德银行大劫案开审前夕 ,有媒体报道了某地公安局长对案件侦破内幕的介绍 ,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缉捕中 ,当获取张君在重庆的重要关系人的信息后 ,指挥部立即秘密外派强有力的追捕组赴重庆开展工作 ,同时 ,通过新闻媒体施放烟幕弹 ,在社会上造成警方已将缉捕重点放在广东的假象 ,从而有效地掩护了重庆方面的工作。”①这段报道比较简略 ,对烟幕弹的具体施放过程难知其详。但我们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常德银行大劫案中侦破过程中成功地通过新闻媒体施放烟幕弹 ,不外乎两种可能 :一是媒体与警方联手合作 ,媒体主动施放烟幕弹。另一种情况是…  相似文献   

11.
郭荔苹 《新闻窗》2012,(5):114-115
案件报道是媒体法制宣传的重要手段,在打击、震慑犯罪,弘扬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倡导社会公平等方面起着巨大作用。一直以来,案件报道作为电视媒体的宣传内容,对社会正义具有正面效应。但是同时,负面效应也因此而生。电视作为社会影响最大的媒体,它对案件报道的优势更是明显,受众吸引度也更大,同样所产生的正负效应也就更突出了,例如孙伟铭案。  相似文献   

12.
《新闻前哨》2014,(10):93-94
【事件回放】9月3日,上海市公安局侦破一起特大新闻敲诈案件,涉案的21世纪网主编和相关管理、采编、经营人员及上海润言、深圳鑫麒麟两家公关公司负责人等8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涉及上海、北京、广东等省市的数十家企业。该网利用"买断负面消息",大搞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甚至以舆论监督之名行敲诈之实,逾越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底线,严重损害了财经媒体的公信力,为媒体人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3.
可怕的沉默     
四川省南充市5月以来发生了一系列凶案。消息在所有主流媒体的“平静”中以“小道”的方式传播着。在“小道”上,在消息的真实程度无法确认的时候,相信任何人都无法克制对事件的关心,焦急,还有猜测。问题是,对于外界来说,无论怎样的焦急也只是焦急而已,可对南充市民就要严重得多:他们并不因为主流媒体没报道就若无其事。媒体上没有消息也不能说有关方面没有重视,事实上,案件甚至惊动了公安部,侦破工作在紧张地进行。5月29日,南充市召开了公捕凶案疑犯的大会。“现在好了,晚上又可逛街了,剩凉了”。作为一个市民,现在的想法可能是为受了“少数对社会和政府不满的人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谣言蛊惑而羞愧,  相似文献   

14.
互动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 你们好! 《记者观察》2009年8月上读完之后。感觉很不错。既有一些深度报道。又有一些专题报道。方方面面都有所涉猎,而且分析透彻,内容充实,体现了一份大型杂志应有的气度。特别是大稿“09年全国汽车走私第一案”,不仅全方位介绍了案件的侦破过程,而且把案件发生的时代背景,背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案件侦破的艰辛都写出来了,看后很震撼。对于走私案件,  相似文献   

15.
公安部组织侦破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件,这证明地沟油不仅流入餐桌,而且,产业化规模相当庞大。  相似文献   

16.
新闻媒体因为一篇报道引发一场官司,这样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陈志武教授对近年来发生在我国的媒体侵权官司所作的统计表明,媒体在被诉侵权的案件审判中,败诉率达到了80%。实际上针对这类案件的审理,现代的社会正考验着媒体的道德与责任,社会的正义与良知。笔就新闻媒体被诉侵权案件在诉讼中作为裁判的法官对案件审判时,应重新定位审判价值理念,特别是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切实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更具时代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在伊利和蒙牛事件中,两大国内奶品生产商利用互联网每天发的消息,以保卫自身的利益,伊利更于官网发表声明称:2010年7月中旬我们在部分网络媒体发现大量攻击我公司产品、品牌的言论、报道,我公司已于7月30日正式向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报案。经警方缜密侦查,这起利用网络媒体恶意损害伊利集团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案件已被侦破,此案涉及蒙牛乳业、北京博斯智奇  相似文献   

18.
有如下消息:“市公安机关22天侦破重特大案件108起。”稍作分析,令人胆寒。其一,文中可以看出,这108起案件并非22天之内发生,一部分是此前遗留下来的,这与文中所  相似文献   

19.
“此案正在审理中”,这是一些媒体报道追捕擒拿犯罪嫌疑人后留给读者的一句话。既然有言在先,读者、听众、观众自然期盼着审理后的连续报道。可媒体有时却只许愿不还愿。当然,作为案件,从追捕到有审理结果,需一个时间过程,但这个过程是有法律规定的,有些时间超过了,媒体仍奋无音讯。再说,犯罪嫌疑人被追捕后必然要审理,预报Y案正在审理中”有点多余,也不主动。其实,有些打击犯罪分子的报道,如时间性要求不太强,那就不一定要抢发‘毗案正在审理中”的报道,可待审判结案后再报道。宣传看效果。这样做便于一些复杂案件的侦破,…  相似文献   

20.
案件报道的选择与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案件报道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青睐。众多法制类报刊、媒体法制栏目,都将案件报道作为“重头戏”,使用频率颇高。由于案件报道 的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紧密相关,涉及公、检、法、司等部门的实际工作,关联到有关人的权利与名誉,并可能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因此,与其他新闻题材相比,案件报道应当更为慎重,在选材和写作时,有一些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