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文化再生产的视角出发,依次分析了儿童入学前家庭文化资本的城乡差异、入学后学校教育文化资本的城乡差异、以及通过教育中的文化再生产所引起的社会再生产和再分配。指出我国教育中存在隐性的文化再生产现象,并通过对城乡教育差异的环境分析,倡导为农村儿童构建趋于平等的教育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2.
文化再生产视角下,我国城乡教育在儿童入学前家庭文化资本、入学后学校教育文化资本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通过教育中的文化再生产而引起社会再生产和再分配。教育的这种隐性文化再生产功能强化了我国城乡的二元结构,在创造公平机会的同时又在制造着公平机会内的不公平。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地创建公平合理的教育制度,为农村儿童构建趋于平等的教育竞争环境,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是教育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再生产视角解析中国教育的城乡二元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文化平等的不同看法影响着人们对教育公平的理解.从文化再生产的角度,解析我国教育所形成的城市优势文化场域和农村劣势文化场域的二元结构现状.文化资本的传递具有最佳的隐蔽方式和再生产功能,并通过学前家庭文化资本及入学后学校文化的传递所产生的不平等,强化了我国教育的城乡二元结构,这说明教育是一种文化再生产.城乡教育的二元结构是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作为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不公平现象和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分析,透视了我国教育的公平现状。从政治、文化和经济三方面分析导致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原因,强调基础教育"重城市轻农村"是问题的根源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社会和个人多方面共同协作,以实现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追求我国教育公平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家庭文化资本、家庭经济资本和家庭社会资本三个方面梳理了不同背景家庭通过所拥有的家庭资本对儿童入学准备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为进一步分析特定社会背景下不同背景家庭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等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今后应加强关于家庭对儿童入学准备影响的本土化研究、生态学研究以及关于不同背景家庭影响儿童入学准备过程的质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儿童获得文化资本的重要场所。家庭文化资源上的差异使得不同家庭的孩子获得的文化资本不同,影响他们对学校生活的适应和学业成就。学校教育在进行文化再生产的同时,也在进行社会再生产并使现有社会结构合法化。改革开放以后,教育制度作为社会分层的机制在日益突显和强化。这是我国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不可回避的现实。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儿童获得文化资本的重要场所.家庭文化资源上的差异使得不同家庭的孩子获得的文化资本不同,影响他们对学校生活的适应和学业成就.学校教育在进行文化再生产的同时,也在进行社会再生产并使现有社会结构合法化.改革开放以后,教育制度作为社会分层的机制在日益突显和强化.这是我国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不可回避的现实.  相似文献   

8.
不少西方社会学界学者认为,纵联社会资本可联接来自高阶层的资源。在中国的人情社会中,人情关系对教育公平和实现共同富裕有影响。通过对两个家长为子女入学找关系的个案研究发现,入学资源常掌握在中产阶层手中,农民工找关系需要“跨阶层”,回报期望低,通常难以成功。而城市中产阶层在同阶层中找关系,回报期望高、人情链长,因此成功率高。而人情关系增加阶层内部的社会封闭,纵联社会资本在人情社会中也很难实现。文化资本的培育受到父辈社会资本及所处阶层的影响。人情关系影响教育公平,并形成文化和阶层再生产,不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在社会各阶层间的分配是不平等的,而通过教育机制,文化资本又可以实现其再生产过程,从而实现社会等级的再生产。这一文化资本再生产理论有助于理解当前我国农村转移人员文化资本生成与提高。城乡二元体制造成了农村转移人员与城市市民在文化资本分配起点上的不公平及农村转移人员在城市的持续性边缘地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借鉴布迪厄的文化权力理论中的惯习(habits)和场域(fields)两个概念来分析高等教育场域中的教育公平以及教育再生产功能。通过对高等教育公平中存在的两大'误识'的分析,我们认为,对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不能仅仅局限于入学机会的均等,而要关注教育能够复制社会等级秩序的这一功能,从文化资本以及社会分层的角度来分析如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借鉴布迪厄文化权力理论中的惯习(habits)和场域(fields)概念分析高等教育场域中的教育公平以及教育再生产功能。通过对高等教育公平中存在的两大"误识"的分析,提出对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不能仅仅局限于入学机会的均等,而要关注教育能够复制社会等级秩序的这一功能,从文化资本以及社会分层的角度来分析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教育成就动机,从而建立一个真正公平的、充分实现个人潜能的高等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12.
吕美函  苍翠 《教书育人》2013,(24):77-79
家庭在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家庭背景不同,家庭对学前儿童的发展和学业成就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在其著名论文《资本的形式》中指出,资本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即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1]已有研究表明,不同背景的家庭通过家庭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本的相互作用影响着学前儿童入学前的  相似文献   

13.
“文化资本”是布迪厄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学概念,他的思想理论引领我们进入“作为资本的文化”这一新视闭,重新理解神圣化、经典化的传统文化,透视文化隐秘的真实本质及其包含的复杂运作。本文意在将“文化资本”概念引入儿童教育领域。通过对布迪厄的“文化资本论”的解读,尝试着探析儿童文化资本的含义,形态及其再生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化资本与教育场域——布迪厄教育思想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布迪厄是当今世界颇具影响的社会学家,研究涉及诸多领域。实践理论是他的主要理论.这一理论是建立在场域、惯习与资本这三个基本概念之上的。实践理论是我们理解布迪厄教育思想的基础。他运用上述基本概念特别是文化资本这一概念对教育场域中的各主体进行了透彻的分析,指出教育通过文化再生产实现着社会的再生产。但是布迪厄的再生产理论过多地带有社会决定论的色彩。  相似文献   

15.
大学文化可译作:culture of the university,by the university,and for the university.即归属于大学的文化、大学生产的文化和适合于大学的文化,此三分可作为大学文化的外延解析。根据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可将大学文化资本分成三种形态——具身形态文化资本、物产形态文化资本、证书形态文化资本。大学文化资本增值通过大学文化再生产而实现,文化再生产具有正反双面镜像。大学文化是一个中性词,对大学文化再生产过程中人与人关系的建构之关注更能揭示大学文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布迪厄的符号暴力理论揭示了教育不公平的再生产过程,主要体现在教育行动、教育权威、教育工作、教育系统四个方面。通过文化资本、学校场域、习性三个方面分析符号暴力的影响可以发现,较之其他阶层,来自社会低阶层的学生更容易再生产其不利地位而成为后进生。  相似文献   

17.
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结合调查数据,从家庭经济收入差异、家长的文化程度差异、家长职业的不同和城乡差异四个层面,探讨了现阶段我国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阶层子女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能否接受高等教育,而且还表现为所接受高等教育的层次和类型的不同;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使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城乡差异特征,城乡差异是造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文化资本理论是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资本理论认为,相对于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而言,通过家庭所传递的文化资本具有资本继承性的最佳的隐蔽方式,是一种最隐蔽、最具社会决定意义的教育投资.文化资本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受教育者在教育行为中所获得的学术收益,极大地依赖于家庭预先投资所积累的文化资本;另一方面,文化资本又以教育资格的形式被制度化,教育制度通过承认文化资本的世袭性传递而进一步扩大了不同社会阶层在文化资本方面的差异,从而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对既存社会阶级和社会结构的再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位于跨境民族地区的瑞丽市存在大量外籍学生在当地小学就读的现象。在中国主流文化的影响下,外籍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会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分析外籍学生来华读书原因以及分析其相关影响的时候需要通过借助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进行分析,从文化资本到经济资本转化分析外籍学生来读书的原因,从习惯的改变探讨外籍学生从行为到思想的变化,最后通过文化再生产到社会再生产来讨论跨境教育对于外籍学生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流动儿童对于学校教育并不重视。从文化再生产的角度解释这种态度可分两方面考虑。客观上,学校教育直接受特权文化的影响,对于不同阶层的学生并不平等。教育的作用在文化再生产,并使其合理化、固定化。从主观上看,流动儿童意识到自己的弱势地位后,主动放弃学校教育,并寻求反学校文化的庇护。他们最终接受现实,留在城市继承父辈的阶级,这也埋下了动荡因素。打破文化再生产的僵局,开放异地升学途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