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虹 《现代语文》2010,(4):64-66
曹禺的戏剧创作与宗教的关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曹禺接受宗教的影响决不囿于某一具体宗教形态,他是一种泛宗教影响。原罪意识是曹禺早期戏剧创作的中心主题之一。他在戏剧《雷雨》中不仅以艺术化的手法演绎了基督教文化的原罪理念,同时也将人性无法完全克服的根本弱点带入原罪意识中加以解剖,最终提出了人类灵魂拯救与自救的命题。  相似文献   

2.
基督精神与曹禺戏剧的结构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督教文化对曹禺的精神人格有着广泛的影响,这既体现在曹禺戏剧的创伤模式中,也体现在其戏剧的人物类型上,曹禺戏剧的创伤模式可分为:原罪意识与《雷雨》的创伤模式,世界末日情绪与《日出》的创作模式,受的教义与《原野》的创作模式,人性重构与《北京人》的创作模式,其戏剧的人物类型可分为:贪婪型、淫乱型、仇恨型、使徒型、市侩型、无辜型等,而其在其中均可见到基督教文化对曹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寒梅 《文教资料》2012,(27):60-63
曹禺早期戏剧的"生命三部曲"(《雷雨》《日出》《原野》)历来被认为借鉴大量基督教神学观念,执着书写人性与人生悲剧。笔者认为这三部戏剧主要从基督教文化中的原罪与本罪、社会性的罪、苦难与救赎等方面关注着现世人生。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的“原罪”思想即罪感文化,是西方文化中的核心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类似于西方文化中的“原罪思想”。本文通过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和北村的长篇小说《施洗的河》两个文本中所表现的人物在面对原罪时的人生姿态对比,认识基督教的原罪意识对东西方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对20世纪中国文学造成深远影响。《圣经》中的内在结构“原罪与救赎”是西方文学的经典的叙述模式,同时也对中国作家的文学创作造成深刻启示。本文拟从这个角度分析曹禺的《雷雨》与北村的《施洗的河》。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雷雨》来看曹禺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曹禺在创作《雷雨》时,表现出了对基督教文化主观情感上的背离与客观创作时暗自契合的矛盾心态。主观情感上,曹禺并不认同基督教文化,客观创作中却体现了基督教的罪恶与救赎的主题。究其原因,主要与曹禺受传统文化影响及其自身心理的独特需求有关。  相似文献   

7.
基督教文化观照下的《雷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 《文教资料》2007,(34):89-90
本文以完整的《雷雨》版本为考察对象,用基督教文化的眼光来观照剧本,发现了序幕和尾声的重要价值,论述了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原罪—忏悔"主题,并在对曹禺先生的思想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曹禺早期的戏剧创作受到基督教思想的影响,体现出了一定的基督教文化内涵。在《雷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塑造人物、安排情节和构建场景等显示出了基督教文化中的一些重要观念与意识。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文化对曹禺早期的戏剧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基督教既影响了他对社会人生的体认,又渗透在他的戏剧文本上,成为曹禺戏剧创作的重要精神来源.曹禺忧郁而热烈的性格、孤独的体验、博大的同情心、对人生意义的痛苦求索是他走近基督教的重要原因:忏悔意识、罪恶与救赎、不可知的神秘、劳动、爱人、遵从基督的规范,是显现在曹禺戏剧文本中的鲜明的基督教资源.  相似文献   

10.
忏悔意识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宗教意识,宗教的忏悔意在洗清人的灵魂。在西方,忏悔意识来自于基督教文化,即直接导致原罪说,这种宗教意识渗入文学中,于是有了古斯丁与卢梭的《忏悔录》,托尔斯泰的《复活》,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地下室手记》等一系列忏悔意识强烈的作品与一个个忏悔主人公,这些主人公又多是知识分子。而中国文学自先秦以来,就崇尚理性精神,宗教意识较为薄弱,因此在中国文化心理的历史积淀中,很少乃至没有宗教意义上的忏悔精神,文学作品中也缺乏忏悔意识,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正是这种追求真理拯救民族而至死不忏悔的崇高精神打动了人们。《莺莺传》中张生虽有反省,但却把责任推向“女人是祸水”,对自己的始乱终弃用“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便推得干干净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