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孩子,是一件愉快的,关系重大而又复杂的事情。在苏联,许多家长严肃认真地履行着教育孩子的义务。他们知道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总是寻找富有成效的办法来影响孩子的成长。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家长在小孩进入幼儿园或学校后就万事大吉了。他们把教育孩子和照顾孩子的大部分责任都推给了教师。  相似文献   

2.
在纽约布鲁克林地区有一所名叫库希的学校,是专为残疾小孩的教育而设立的。一部分孩子在库希度过了他们的整个学习生涯,当然另外一些孩子还能转入普通学校。在学校举办的一次宴会上,一个孩子的父亲发表了一篇演讲,给出席宴会的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在向这所学校及无私奉献的工作人员表示称赞之后,他大声吼道:  相似文献   

3.
无悔的选择     
孩提时代,就憧憬着有一天,有一群孩子跟在我的身后,像小鸟一样地欢笑着、跳跃着,争先恐后地喊着“老师”,我带着他们奔向原野,和他们一起嬉戏,大自然里回响着我们的歌声、笑声。耶一天,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捧着火红的幼儿师范学校毕业证书,我的心颤抖了,有一些喜,有一些忧。喜的是多年的愿望终于成为现实,忧的是,家人和朋友都不赞成我的选择,成天和小孩打交道,  相似文献   

4.
<正>对于子女的爱,相信为人父母的你从不会吝啬。各个家庭、各种环境的教育差异,难免会惯坏一些小朋友。在家里,父母辈对小孩的顽皮都是"口是心非的骄纵"——谁能忍心责备:在学校,于是一种特色的被教育群体就产生了,他们就是"顽童"。这种教育背景,促使教师们针对新教育方针不断改进,反思如何在学前教  相似文献   

5.
方艳  朱曦 《课外阅读》2011,(2):108-108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把焦点放到了教育公平上,虽然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是不少人只是着眼于外在方面,认为让穷孩子能够上到城市里的那些好学校甚至是贵族学校就是实现了教育公平。其实即使有的“穷学生”有机会上到了一些好的学校,在表面上是和那些城市里的孩子公平了,但其实他们的心理上还承受着各种不公平的压力,当他们在学校里出现太多的与众不同时,他们的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公平。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大多在10岁之前就接触到了网络,但他们的心智还远未成熟,正确的价值观尚未养成,极易受到不良因素的诱导.现在的网络上充斥着时尚年轻人所创造的非主流文化.假如一个"00后"小孩过早接触网络,学校和家庭不重视对其进行教育引导,父母又无暇陪伴管教,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有可能会被非主流文化所左右.因...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规律影响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影响着每一个孩子。一、市场经济出强者,强者才能适应未来最近北京的一些中小学生,因对学习不感兴趣,就想离家出走,到外面市场上闯一闯,挣大钱。原来他们听说外地有小时工,一天做几个小时,可以拿二三十元钱,他们便结伴前往。结果7个人中只有两个女孩在小饭馆里找到了刷盘子的工作。从早上8点干到晚上8点,一天只挣2元钱。他们住的房子阴冷潮湿,可一天要交14元钱。他们  相似文献   

8.
于丹教授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学生亲手绣了一件“十字绣”送给她。里面绣着一个很优雅的女人,弯着腰拿着一根针,底下有一个脏兮兮的小孩,举着胳膊,女人抓着小孩的胳膊。开始她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后来看到了这个学生给她写的字条——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掉到地上的天使,他们来到地上是因为翅膀断了,在他们还没有忘记天空的时候,他们一直在寻找为他们缝补翅膀的人。于丹教授讲到这里动情地说:“这就需要成人世界里没有人嘲笑这些孩子的青涩、莽撞、唐突,能够包容他们,能够爱他们,能够鼓励他们缝起翅膀,重新记起天空。”[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正>工业革命的到来,为人类社会的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其中,为了给工厂提供不受束缚的自由劳动力,家庭的一些重要职能,开始转移到一些专门的新机构中去,老人抚养交给了养老院,救济院和疗养所,并且儿童教育也交给了学校。但是,新的教育方式由此也产生了诸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至今存在。在工业时代之前,最早先是采集和狩猎的时代,整个部落都要担负起教育年轻人的职责,而教育的根本任务主要是为了提高他们幸存的机率。到了农耕时代,个别辅导教学和学徒制代替了早期的教育形式,孩子们需要掌握基本的技能  相似文献   

10.
<正>学校教育更像是一个生命展开过程,就像一棵树的生长,从一粒种子到大树,永远面朝未来。近来,有关上海某重点高校学生袁某因"看不起学校"而单方面退学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参与骂战和笔战的人常常把矛头指向教育。的确,学校教育人人经历过,人人能言说,可学校教育到底该指向什么?学校和学生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人们似乎很少思考。不少人眼中的"教育"只有"教",没有"育"。如果我们把"育"作为教育的重心,就可以想到教育从来都不只是一个结果。至于学校,最应该提供的是"常人"教育"、常态"教育。试想贝多芬、莫扎特是学校能教出来的吗?他们本身就有天赋异能,在任何环境下他们都有可能通过自己的方式脱颖而出——当然,学校教育可能会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父母必读》2008,(2):28-37
大人有个大人世界,小孩有个小孩世界。小孩用乐观的眼光看待所有大人,大人用悲观的眼光看待所有孩子。小孩看大人的世界是用"心"去看,大人看小孩的世界只用"眼睛"。小孩喜欢神话、童话、鬼话、笑话,更喜欢不听话。大人用尽方法想把小孩拉到他们的世界,小孩却只想待在自己的世界。小孩想哭就哭,该笑就笑,要叫就叫,这是他们和大人最不相同之处。大人每天多认识一些别人,小孩每天多认识一些自己。——朱德庸  相似文献   

12.
图瓦人 在中国西北边陲的群山中,镶嵌着一块神秘美丽的翡翠——喀纳斯湖,湖畔分布着三个村庄,喀纳斯村、白哈巴村和禾木村.这三个村庄居住着游牧民族图瓦人和哈萨克人.喀纳斯是图瓦人在中国唯一的聚居地.图瓦人是蒙古族的一支,据说500年前成吉思汗的蒙古军从西伯利亚来到这里,其中有部分将士和他们的家人就留下来居住在这里.图瓦人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在这与世隔绝的地方,图瓦人保持着他们民族最传统的生活方式,以放牧和狩猎为生.春夏赶着牛羊到水丰草茂的牧场,秋冬带着猎枪到深山老林中狩猎.  相似文献   

13.
环境教育必须从孩子抓起,师范院校担负着培养教师的任务,今天的师范生在学校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明天就会深刻影响他们的学生。下面,笔者就师范院校开设《环境科学教育》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正>·主持人语·管理层教师往往因"教而优则仕"。所以,他们是学校里最优秀的一群人。管理层教师同时兼顾着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所以,他们也是学校里最忙碌的一群人。管理层教师都深知:教育教学乃安身立命之本,管理就意味着奉献与付出。所以,他们更是学校里追求崇高、最具情怀的一群人。  相似文献   

15.
绵绵群山,环绕着一所学校:一个人,每天都要把小孩接来,中午为这些学生做饭,下课之后又要把他们安全送回家,然后自己踏着夜色回家,这就是邹有云老师一天的生活.36年来他一直为农村教育事业默默耕耘,把一个山沟里的教学点办得生机勃勃,深受山民喜爱,被群众称为是"站在太阳山上托起太阳的人".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密不可分,就以政治和经济这两大社会结构要素为例,它们都对教育产生着巨大的作用力,与此同时,也受着教育巨大的反作用力。比如现在有一些社会力量办学的,挺受欢迎,正是因为他们对社会有着敏锐的触角。社会紧缺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开设什么样的专业,也惟其如此,学校才能焕发生命力。这些人才反过来,又为推动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既然教育就是使一个人社  相似文献   

17.
环境教育必须从孩子抓起,师范院校担负着培养教师的任务,今天的师范生在学校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明天就会深刻影响他们的学生。下面,笔者就师范院校开设《环境科学教育》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个人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教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陶行知教育的影响力要通过孩子自己去实现。如果教育游离在学生之外,孩子就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的主人。大凡确立并坚守"学生立场"的老师,一定是乐于走进学生特有的精神世界,能用"学生的大脑"思考问题,用"学生的视角"观察世界,用"学生的情感"体验人生的老师。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孩子手头上都有一些书,但这些书十有八九都是一些在我看来不值得一读的书。它们只是满足了小孩的一些浅层次的欲望。如果在看到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满足了他们的一些欲望之后,还看到他们在如痴如迷地阅读着,就以为阅读作为一种行为,作为一个过程,就已经完成了,就已经实现了,这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20.
气象员有两个人到美洲一个非常偏僻荒凉的地方旅行。几天了,他们不曾看到一幢房子,只碰到过几间小木屋和一些兽皮做成的帐篷。后来有一天,他们遇见了一位以狩猎为生的老印第安人。这位印第安人懂他们的语言,所以他们和他交谈了一阵。其中一个人问他是否能告诉他们接下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当然可以,”印第安人说,“风雨就要来临了,接下来还要下两天的雪,然后就会阳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