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运用项目管理的理念,就大学生感恩教育项目化管理的涵义、流程和运行机制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加强组织与管理,给大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感恩教育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内涵及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并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对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黄必超 《科教文汇》2012,(24):17-18
感恩是人类社会中一种美德,是一种无论在什么样的文化中都受到人们赞扬的一种美德。然而当今社会,人们往往长期忽视了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大学生感恩的缺失造成了社会中的负面因素,如大学生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缺乏对父母的孝顺以及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正义感。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当今对感恩教育的不够重视。本文以《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文化植入探讨》为题,通过讨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涵义和国内外对感恩意识的研究,探讨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原因并尝试性地提出感恩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感恩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然而,当代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感恩心理的缺失,一些大学生中存在知恩不报、不讲信用、自私自利等道德滑坡现象,为此,我们应积极开展感恩教育,激发大学生的感恩情感,实践感恩行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心理。本文从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及原因出发,阐述了推行感恩教育对于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感恩教育就是高校所进行的,以大学生为教育对象,以传承和发展感恩意识、培养和形成感恩习惯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形式,其主要特点为目的性、知识性、整体性、实践性。大学生感恩教育具有感恩知识的传承功能、感恩情感的养成功能、感恩心理的建构功能、感恩习惯的养成功能、感恩风气的引导功能。大学生感恩教育应通过利用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课堂教学的有利条件、信息传播的媒体资源、典型事迹的实证力量、社会活动的教育作用等五个途径推动实施、  相似文献   

6.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当前一些大学生中,感恩意识缺失,感恩行动几乎没有.这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对感恩意识教育缺乏的结果.应该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大学生自我教育等多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强感恩教育,使大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系的完善,社会各界给予高校大学生教育高度重视,使贫困学生也能接受同等教育。然而,大学生的感恩意识逐渐淡化,高校在对大学生提供资助同时却忽视了对大学生感恩思想教育的引导。因此,高等学校对贫困生资助后必须强化感恩教育,通过感恩教育可以弥补资助体系中的制度缺陷,完善资助体系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提出高校应从营造感恩教育的良好氛围、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丰富感恩教育的内涵、构建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等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9.
感恩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些学者和研究人员认为“80后”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淡泊,时其成长心存担忧。实践证明这对“80后”大学生在认识上的偏颇,还没有触摸到大学生真正的思想脉络。本文结合“80后”大学生成长的几个个案,分析他们的个性特点、教育特点和感恩教育的现状,探讨学校实施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措施,以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近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感恩教育却十分薄弱。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陈郑 《科教文汇》2013,(18):175-176
目的:研究大学生感戴与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三者的关系。方法:采用董霞修订的大学生感戴问卷,段建华修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以及Kessler10中文版量表,对武汉市3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53份。结果:(1)大学生的感戴水平存在性别差异(F=3.483,p〈0.05),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专业类型差异(F=5.793,p〈0.05);(2)大学生感戴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正相关,与心理健康存在负相关,三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分层回归分析表明大学生感戴和心理健康可以解释主观幸福感43.3%的变异。结论:女大学生感戴水平高于男大学生,文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理工科大学生;大学生的感戴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可以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感戴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越强。  相似文献   

12.
刘鑫 《科教文汇》2013,(27):19-20
感恩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品德,感恩的心态也是社会文明发展和人与人之间和睦融洽的重要因素。为做好大学生感恩教育,本文作者通过访谈,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对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涵。文章提出了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及意义;并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校生为研究对象,抽样调查并分析了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总结出只是少数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严重;最后认为营造浓厚的感恩氛围、提供良好的感恩途径,对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忠 《科教文汇》2011,(24):175-177
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中存在的两种角色现象:一种是短暂的怀有感恩之情的人;一种是日常的处于戒备状态的人。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中这两种角色现象的特点,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际交往心理关系,有助于大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有助于高校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部分高职学生文明素养缺失的现实,文章提出通过加强感恩教育,使学生学会知恩识礼,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树立社会责任感,给高职学生文明素养的提升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6.
钱泓霏 《科教文汇》2014,(28):185-186
学籍档案作为学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大学生的学习生涯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学籍档案真实记录了学生在校的成长经历,目前,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加强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使其发挥出相应的作用,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笔者结合工作体会,分析当前高校档案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加强高校学籍档案管理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发挥班级在大学生教育和管理上的载体作用,创新班级管理模式,依据当代大学生群体特点,深入剖析了高校班级管理的现状及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通过影响班级管理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加强高校班级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胡亭 《科教文汇》2012,(10):12-13
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要积极贯彻实施文化传承创新的要求。新形势下,辅导员要保持工作热情、提高综合素质和坚持以学生为本,需要加强文化修炼,提升自身文化底蕴,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仁爱"思想渗透在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烙印在学生心里。讲究工作方法,发挥语言魅力,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创新,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蒋瑛英 《科教文汇》2014,(1):185-185,189
高校学生组织是学生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学生组织存在学制较短、管理理念较滞后等问题.其原因来自学校、社会和学生本人,可以从明确组织定位和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机制等方面加以改进,使学生组织充分发挥其功能,实现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