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周睿 《科教文汇》2013,(9):180-181
高校贫困生因家庭的贫困、自身生活近况的窘迫而导致其心理失衡,很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可进一步累及身体健康,在心理上面临着更多的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高校贫困生认知发展、人格发展以及心理健康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障碍。  相似文献   

2.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逐渐成为高校学生工作关注的重点,主要包括贫困生的自卑、焦虑和封闭心理,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是由个人、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要解决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应该从资助政策、心理教育、校园氛围这三个角度同时出发。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贫困生由经济贫困引发的一些心理问题:自卑心理、焦虑心理、沮丧心理、文饰心理,这些心理问题正日益侵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高校在解决贫困大学生经济困难的同时,更应该关心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正武 《科教文汇》2009,(15):72-72
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贫困生由经济贫困引发的一些心理问题:自卑心理、焦虑心理、沮丧心理、文饰心理,这些心理问题正日益侵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高校在解决贫困大学生经济困难的同时,更应该关心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社会转型期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了解和分析高校贫困生心理现状,建构科学的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新时期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成人成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吕春兰 《内江科技》2010,31(11):89-90
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乎到高校的稳定和发展,高校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也应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远离心理危机,使他们重塑健康生活的信念,从而实现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培养健全人格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高校贫困生因为自身经济困难的原因,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如不能及时加以解决,势必会影响到贫困生的健康发展。本文根据日常工作中发现的贫困生心理问题,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使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得到系统的研究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张佳  夏丹  刘萍 《科教文汇》2009,(31):56-57
通过对当代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贫困生扶助体系、加强贫困生心理疏导、引导贫困生自我调节等几个措施,以帮助贫困生健全人生观,正常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9.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现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采取的对策.健全贫困生的资助体系、加强贫困生自我心理脱贫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是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吴桂兰  吕景章 《内江科技》2013,(12):156-157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阐述了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干预对策。为高校贫困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人际交往与人的心理素质健康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心理素质健康发展是在每个成长阶段逐渐形成的。在当今社会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中,人才竞争激烈,大学生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才能更好地全面发展,但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是在成长的各阶段养成的。目前,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发现,人际交往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对如何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进行分析,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曾霞 《科教文汇》2021,(13):166-167
大学生心理疏导是在遵循大学生心理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疏导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问题,以适应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通过平时的思政课或是课堂教学的渗透,关注和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该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心理疏导内容、人文素质、深入程度、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从网络平台更新知识、优化心理疏导方法、促进人文关怀和实施队伍的有机整合等方面促进心理疏导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阅  于巧娥 《科教文汇》2013,(25):183-184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之一。最近几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各大学院思想教育的重、难点。针对此问题,高校已开展了各项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大学生心理所存在的问题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提出在新时期下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达到培养素质形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王丽花 《科教文汇》2014,(36):208-20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高校学生中的贫困生数目也在逐年增加,同时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日趋增加、日趋严重。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因此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小视。社会以及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想出帮助贫困生治疗心理问题的相关对策,本文对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了阐述,并且分析了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黄晓庆  张薇 《科教文汇》2013,(3):191-192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心理健康越来越广泛地受到关注。尤其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近几年,在大学生当中由于心理问题而导致的自杀、他杀、休学等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状态。为了减少此现象的发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高校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旨在从根本上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6.
何玉桃 《科教文汇》2012,(7):162-163
本文运用社会性别的视角和方法,对女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通过在高校开展性别教育、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将女生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等途径加强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期提高女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女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霆  孙英楠 《科教文汇》2011,(24):169-169,20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贫困生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贫困生所面对的不仅仅是经济困难,而且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本文从高校贫困生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入手,深入探讨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伍翔 《科教文汇》2014,(8):209-210
生命意义缺失是导致大学生轻视生命、产生心理问题和自杀行为的重要原因,从生命意义视角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体系,开展生命意义教育,可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同时丰富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工作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周存君 《科教文汇》2011,(22):176-177
贫困生是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由于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因素,贫困生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资助与帮扶,有助于贫困生克服心理障碍、实现心理健康,也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强  宗茜 《科教文汇》2012,(36):171-172
在就业形势、性别歧视、传统观念的多重困扰下,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本文通过分析新形势下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及其成因,研究解决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改善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