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型课题研究是一种围绕学科、立足课堂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研究方式,这种研究一般以"课题"为载体,围绕一个教育教学问题而展开,是源于工作一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与反思。微型科研课题的实施,为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专门教育。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模式要多元化。课题式教学是一种比较新的教学方式,也称作"探究式学习"。本文阐述了在高职教学中尝试课题式教学这一教学方法。分析和探讨了课题式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应具备的条件,总结了课题式教学尝试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宁夏教育》2008,(3):80-80
微型课题研究源干一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与反思,以及对教育实践困惑的追问。是研究者采用一般的科学方法或合理手段对细微的教育问题进行观测、分析和了解,从而发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教育现象之闻本质联系与规律的认识活动,是一种研究范围小、研究周期短、研究过程简便的教育科研方式。就其性质而言,是群众性的、大众化的教育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微型课题研究活动是教师审视教育教学和能动地改革教育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微型课题研究的关键要素,正如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巴丁博士所说:“决定一个研究能否取得成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所选择的科研课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需要有创造性,有想象力,  相似文献   

5.
“草根式”小课题研究,是教师的自我研究,是以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迫切解决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解决、经验总结为研究目标,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经验、知识、方法,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研究。因此,“草根式”小课题是自下而上的一种研究,贵在教师自身主动性的激发和内在积极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些问题持续思考、研究、总结下来就成为教育科研课题。笔者现主持省级课题一项,每学期都要对立项课题进行阶段性的梳理、总结,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自己对课题研究的一些问题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的,特别是“什么是课题”、“课题要为什么而研究”等一些基本问题很是不解。于是通过学习、实践与反思,对这些问题又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四川教育》2010,(2):59-59
教育的理想状态是教师人人都做行动研究者。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载体是微型课题研究。微型课题是区别于一线教师感到“高”“大”“难”的正规立项的研究课题。校本微型课题研究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为了学校”而开展的关注教育教学细节,以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微小问题为研究切入点,在较短周期内完成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8.
阳泽  苟晓蓉 《四川教育》2006,(10):10-11
搞课题累,做研究苦,这是一线老师的普遍呼声;把研究当任务而简单应付,这是一线老师的常见行为。虽极不情愿这种“苦差事”,但评优晋级可加分,提拔重用是砝码,许多老师不得不去“装点门面”,不得不追求科研的“档次”,因而“书斋式”研究、“注解式”研究泛滥,理论研究、宏观研究盛行,低效科研、形式科研、门面科研层出不穷。中小学科研曲高和寡。出现了教学与科研“两张皮”的现象。 遵循“问题是课题、过程即探索、收获即成果”的理念,以现实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问题解决。追求在实际中研究、以研究促进实践的微型课题研究,因其实用性、操作性强而成为中小学教师科研的发展方向。 有别于高校的理论研究和假设性验证。不同于学术专家的大型课题研究,微型课题则侧重于应用研究、实践研究和微观层次的小型研究。微型课题是一种有别于“学术派”的非正式的教育研究活动,不需要经过主管部门的审批立项。案例研究、教学日记、教育随笔、教育叙事等是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研究目的是帮助教师提升教育智慧,促进专业发展,享受研究的过程和成长的喜悦。 微型课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点。也是教师踏上“幸福的研究路”的必经之途。教师要关注自身实践中有意义的事件和日常工作中有价值的困惑,要在看似无问题的“教学惯性”中发现问题,在问题成堆时聚焦某一个问题。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热情、挖掘学生潜能、塑造学生人格,进而丰富自己的情感,满足自己的精神追求,提升自身的生命价值,实现自己的幸福理想。这是教师科研的真正境界。在这样的境界下,教师自己是幸福的,学生也是幸福的。[编按]  相似文献   

9.
微型课题研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在职培训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为解决较为微观的现实问题而进行的小课题研究。通过微型课题的选题、实施、成果表达,语文教师可以在亦研亦教的微型课题研究中提升教学反思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从而促进其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微型课题研究,是教师基于解决自身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或具体问题、力求改进教学方法而进行的一种微观的应用研究。这种研究并不是要描述和解释什么教育现象,也不是想构建什么教育理论,只是直接指向课堂、以追求更为合理的教育教学行为。基于微型课题研究的特点及意义,将微型课题研究引入学校教育科研,将为学校有效开展教育科研提供  相似文献   

11.
微型课题研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在职培训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为解决较为微观的现实问题而进行的小课题研究。通过微型课题的选题、实施、成果表达,语文教师可以在亦研亦教的微型课题研究中提升教学反思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从而促进其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针对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课题研究过程应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的始终,课题研究成果应回归于日常教育教学过程等观点及其策略,旨在使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相辅相承,同生共进,实现过程性的融合、动态化的推进,让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共同成为有效促进幼儿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支点。  相似文献   

13.
微型课题的提出 “微型课题”的研究缘起于江苏省海安县白甸镇中心小学几位老师对教育科研的自觉和热情。他们热爱教学工作,富于创新,善于思考,特别是能够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及时想办法加以解决。而且,他们给自己的研究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微型课题研究”。2005年8月16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微型课题,教育研究的“快乐便桥”》。  相似文献   

14.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问题研究,二是课题研究。问题研究就是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决策、解决、反思的过程。它不追求研究的规范,而追求问题的解决,是教师大量采用的科研形式。课题研究是教师遵循课题研究的规范程序和要求,对某一问题持续的关注、思考、实践、反思、提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问题研究,二是课题研究。问题研究就是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决策、解决、反思的过程。它不追求研究的规范,而追求问题的解决,是教师大量采用的科研形式。课题研究是教师遵循课题研究的规范程序和要求,对某一问题持续的关注、思考、实践、反思、提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宁夏教育》2008,(3):80-80
1.小,即研究的范围和研究的问题小。微型课题研究主要聚焦于教育某方面的一两个因素的实质或关系的矛盾和疑难,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有价值的细小问题。问题可以具体到一堂课的教案设计、授课导入方式、课堂提问、作业设计等等。  相似文献   

17.
教育科学课题研究是一项综合性的科学研究。它既是反映教学规律的理论研究,又是指导教学良性发展的应用研究。是指人们自觉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教育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和总结,从而发现教育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与规律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抚松县教育局实施科研兴教战略,教育科研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开拓教师专业发展新途径,抚松县教育科研所引领全县教师积极开展微型课题研究。这种研究方式是以课堂为现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育教学为重点,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草根式研究。由于过程简化、操作简单、要求简洁,教师用自己的智慧解决自己的问题,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育教学智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大家知道,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基本任务是为了解决教育实践工作中的“问题”。对教育科研工作来说,问题并不等同于课题,但课题一定来源于问题。教育研究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选择课题就是选择要研究的问题,选择要研究的对象。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大概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明显存在,需要我们直接面对,  相似文献   

20.
莫崇芬 《湖南教育》2003,(23):38-39
选择课题是语文教育科学研究的起点,是语文教育科学研究的关键环节,也是衡量研究者科研水平的标准之一。一般来说,选择与确立课题往往比解决课题更重要,更困难。一、语文教育科研课题的来源1.语文教育教学实践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是语文教育科研课题的第一源泉,这是由语文教育科研的目的决定的。语文教师天天进行语文教育教学实践,对语文教育教学的直接感受最多、最深,既有对实际现象和过程的观察与调查,又有对事物特征和本质的了解与把握,因而来源于实践的问题最多,最有资格研究这类问题。2.社会实际需要如果说任何科学研究都离不开社会实际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