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学而时“新”之,不亦悦乎■孟津县一中张建民学生,在社会和学校的要求下学习,而作为成年人的教师呢,往往有一种惰性,照本宣科和吃老本已成为很多人的一种通病。古人云: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我要说:学而时“新”之,不亦悦乎?也就是说我们要经常学习,更新观念和...  相似文献   

2.
李婧 《黑河教育》2010,(4):64-64
曾在《编辑之友》上看过一篇文章,谈到了编辑审改稿件的非理性。说是有的编辑是这样改稿的—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是原文)"学而时习之,"子日,"不亦悦乎?"(这是一审编辑改的)  相似文献   

3.
喜读圣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在摇头晃脑地诵读着。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圣贤之语,它的意思是:学习后不断温习,不是件快乐的事吗?有朋  相似文献   

4.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孔子这句话说明了复习的重要性。要获得知识,不但要学习,而且要不断的复习。复习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那么如何进行中学历史教学的复习呢?下面主要谈  相似文献   

5.
1.说同“悦”(yue),愉快。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2.女同“汝”,(ru),你。例:诲女知之乎?(同上)  相似文献   

6.
开心果网站     
虚字眼有一天,老师给李刚和魏利讲《论语》。当讲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时,老师解释说:“子,孔子;曰,说;学,学习;而,虚字眼;时,时常;习,温习;之,虚字眼;悦,高兴;乎,虚字眼。”  相似文献   

7.
王鑫 《学语文》2013,(1):68-68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科书(上册)第五单元《〈论语〉八则》一课,收录了《论语》一书中的八段对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便是其中之一,且位于所选八段对话之首。对于此段对话中的“说”字,许多人认为其是“悦”的通假字。  相似文献   

8.
幽默二则     
《初中生》2002,(30)
虚字眼有一天,老师给李刚和魏利讲《论语》。当讲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时。老师解释说:“子,孔子;曰,说:学,学习;而,虚字眼;时,时常;习,温习;之,虚字眼;悦,高兴:乎,虚字眼。”讲完,老师问道:  相似文献   

9.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是两千多年前《论语》里孔子对愉快教学的表述,揭示了学习过程本身应该充满乐趣,使学生从中获得情感的满足。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也非常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那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实施快乐教学呢?  相似文献   

10.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是两千多年前《论语》里孔子对愉快教学的表述,揭示了学习过程本身应该充满乐趣,使学生从中获得情感的满足。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也非常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那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实施快乐教学呢?  相似文献   

11.
学而有何乐     
《学而》,包括了孔门当年教学的目的、态度、宗旨、方法等等.过去我们把它圈开来,分作一条一条读,这是错误的.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三句话连起来看,照字面讲,凡是中国人,无论老少,一定都知道.照古人的注解,学问是要大家随时练习它."不亦说乎","说"是古人借用字,就是高兴的那个"悦"字,是很高兴的.假如这是很正确的注解,孔子因此便可以作圣人了.讲良心话,当年老师、家长逼我们读书时,那情形真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孔子如果照这样讲,我才佩服他是圣人,因为他太通达人情世故了.  相似文献   

12.
笑话十则     
《好同学》2005,(11)
虚字眼有一天,老师给李刚和魏利讲《论语》。当讲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时,老师解释说:“子,孔子:曰,说:学,学习:而,虚字眼:时.时常:习,温习:之、虚字眼:悦,高兴;乎。虚字眼。”讲完,老师问道:“你俩听懂了吗?”  相似文献   

1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编按]  相似文献   

14.
郭丽荣 《语文教学之友》2006,(2):8-17,43-45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相似文献   

15.
恋纶 《中学生电脑》2009,(10):27-27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注解:时习通“实习”;说通“悦” 译文:学业结束后就要实习了,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因为实习后不但不用交学费了,而且经济上不久就能独立了。  相似文献   

16.
筹谋已久的“历史随笔”专栏终于在新世纪的第一期与读者见面了,欣欣然,不亦悦乎!以随笔、散文的文体,表达具有历史“基因”的内涵,黄钟大吕、低吟浅唱,大江东去、小桥流水,随心所欲,不拘一格。务求读者喜看爱读,从中获得思想滋润和审美情趣的享受。渴望各位大家赐稿。  相似文献   

17.
古汉语中“不亦”常与“乎”相配合,构成“不亦…乎”的格式,乍一看来,这种格式似乎很简单;其实,无论就这种句式的结构或“不亦的”词性,细加分析,都有不同解释,至今尚无定论。本文拟着重举例分析一下这种句式的结构和“不亦”的词性,并将其作用略作考察。 就句式结构论,《马氏文通》举《论语·学而》首章为例: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  相似文献   

18.
教育从古至今就是一个特殊的职业。自孔子"有教无类""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始,人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教师从事的是一个非常美好的职业,不论你是何种机缘、什么动机。  相似文献   

19.
儿童论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入不知而不愠(yun),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注释:说:同"悦",愉快、高兴。愠:怨恨。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ang),思而不学则殆(dai)。"(《论语·为政》)注释:罔:迷惘,迷惑。殆:危险。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i)。"(《论语·为政》)  相似文献   

20.
孔子后传     
话说大圣人孔子成仙之后,许多文人墨客纷纷去祭拜他。有的还亲自登上泰山去看日出,顺便寻找一下当年他留下的足迹;有的还拿出孔子的著作来细细研读,以便了解孔夫子高尚的品德。受到众人如此之敬重,孔子不由得欣喜。不过,他猜,这可能只会持续一小段时间,而非数千年之久。不料,孔老夫子这次却失算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有许多人瞻仰他,甚至还有外国人。于是,他决定再次周游天下。得到玉帝的批假之后,孔子首先来到中国——毕竟这是他的祖国嘛!“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洪亮的声音从一所学校里传出,孔子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