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基础教育名校集团化办学是解决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有效手段.在办学实践中,校际层面、教师层面和外部层面都面临诸多困境.可以通过改变集团组建方式,提高集团成员的匹配程度;化"融入"为"融创",避免"同质化"现象;以"六G"为抓手,做好文化共识、集团共治、队伍共建、课程共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等措施,对集团组织文化进行重组.  相似文献   

2.
《现代企业教育》2014,(19):38-39
<正>大唐电信集团,总部设在北京,同时在上海、天津、成都、西安、重庆、深圳等主要的经济发达城市设有研发与生产基地,共有员工近万人。为宣贯"一个大唐"的理念及助推"一个大唐"工程建设,使集团各单位新入职员工熟悉集团的发展历程与企业文化,了解集团的战略及其执行情况,增强新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的洪氏集团是以天王洪秀全为轴心(天王死后以幼主为核心)、以洪姓家族成员为主要组成部分而结成的一个农民阶级的宗派集团。洪秀全东乡登极确定的五军主将制度及永安建制使该集团初露端倪。"天京事变"后王长、次兄被封为安王、福王标志着该集团的正式形成。1859年,洪仁被封为干王后该集团势力加速膨胀。洪氏集团的腐败加速了太平天国的衰亡。  相似文献   

4.
高校社团是一种蓬勃发展的自治组织和新生事物,在塑造特色校园文化、活跃"第二课堂"教学、增进情感交流等方面起到了纽带作用,深受大学生和社会认可。同时高校社团存在集团准入机制无序、集团运行机制无效、集团分利机制造成"搭便车"等现象,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以具有共同目的和利益关系的集团为分析对象,探讨了参与集体行动多种组织的行动原理与准则,而组建小规模集团和相容集团,有选择性的激励方法和提供公共产品等解决集体选择无理性的方法,则为进行高效社团有效管理提供了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贯穿着作者"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表达了普通劳苦大众的理想和愿望。然而事与愿违,仁君、贤臣、忠义为本的蜀汉集团却被代表邪恶、霸道的曹魏集团所覆灭。蜀汉集团覆灭的悲剧根源在于:一、"忠义"高于一切,危害了国家利益;二、劳师远征,背弃"隆中对"战略;三、贤才匮乏,蜀中后继无人。  相似文献   

6.
"裴度集团",是指唐宪宗元和年间以裴度为首,马总为副,韩愈第三,以平定、征讨淮蔡、镇冀、淄青等反叛藩镇为目的之军事行动集团。军事行动集团即为彰义节度使、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裴度之幕僚群体,在平淮蔡、征镇冀、讨淄青前后,形成一个政治利益集团兼文学创作集团。平淮西是唐代继平定"安史之乱"之后,又一次军国大事,与征镇冀王承宗、讨淄青李师道,时间上交叉平行,前后4年。"裴度集团"形成在元和十二年(817年)七月,裴度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彰义节度使,仍充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期间,韩愈《平淮西碑》被推倒磨毁,段文昌重撰、建立《平淮西碑》。讫止年在元和十四年(819年)四月:裴度罢相,失去中枢权力,"裴度集团"活动宣告中止。考订日期,尽可能准确至"日",采用唐代史书"日历"形式。  相似文献   

7.
称呼是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最直接地反映交际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称呼的使用受"权势""对等"、社交距离等多种因素制约,交际者只有准确判断,并依此来选择称呼才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但在以差序格局、集团意识为主要特征的日本文化中,集团意识超出了其他文化中构成"权势"的年龄、社会地位等而成为决定称呼的主要因素,一旦与集团外部人员接触,人们往往忽略集团内部的上下关系而优先考虑内外关系。受集团意识影响,在集团内部交往中,交际者遵循上尊下卑的称呼准则,但与集团外人员进行交际,则须使用内外有别、贬己尊他的称呼策略。  相似文献   

8.
以上海交通物流职业教育集团为研究对象,从"适应需求"、"终身发展"、"协调发展"三个角度,采集现代职教体系构建中的集团化办学例证,诠释职教集团在体系构建中的责任、地位和作用,以促进体系构建与集团化办学内涵建设的柔性融合、兼容并包和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9.
在兖矿集团,流传着这样一句老话:"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面对"十二五"新时期新任务,集团党委以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保持党员队伍生机、激发创造活力为目标。全集团1229个基层党组  相似文献   

10.
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带来的教育公平问题,2009年,成都市名校集团发展战略应运而生,成为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较好的阶段性制度设计与安排。基于循环累积因果理论视角来看,名校集团形成了增量式扩散型发展模式、增长极创新型发展模式和内涵式内生型发展模式。立足集团长效发展,需适度控制"扩散效应"作用,有效保障集团名校品牌质量,需进一步弱化"回流效应"作用,继续谋求集团学校文化特色,促进成都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化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中出走者的归宿主要有三种:一种以《金粉世家》中的冷清秋和《激流三部曲》中的觉慧为代表,离家出走后独立地生活。不过,冷清秋是物质生活独立了,而精神未得独立;觉慧是精神独立了而物质生活没有独立。一种以《财主底儿女们》中的蒋纯祖和《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全为代表,离家流浪,并在流浪中塑造了新的自我。一种以《财主底儿女们》中的蒋少祖和《旧址》中的李紫痕为代表,回归家族及其文化。这三种归宿具有不同的社会、文化和历史的意义.也表现了作者不同的思想指归与客观历史环境对作者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冯玉祥集团执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蒋介石则背道而驰。冯玉祥打算将西北作为根据地,大力联络西北地区人士,西北地区人士也积极靠拢冯玉祥。蒋介石认为是割据,也极力拉拢西北地区人士。几经争夺,有一部分,投靠蒋介石,发动反共内战,与蒋介石同归失败。  相似文献   

13.
王俭和钟嵘对江淹的评价有许多不实成分;在诗歌创作上,钟嵘主张树立"准的",江淹主张"兼爱",二者观点相悖;在《诗品》中,钟嵘对"江淹才尽"事件的记载有着十四年的偏差,存在自相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与列宁主义党建思想的产生有着相似的历史背景;“三个代表”思想实践并丰富了列宁主义的党建思想;“三个代表”思想同列宁主义的党建思想一样,各自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到了历史性的伟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朱珩青的《路翎传》用翔实的材料考证了路翎小说中的人物原型和故事原型。传记指出《财主底儿女们》中所描写的蒋家大院就是路翎的出生地苏州蒋家,小说中陆明栋的生活原型就是路翎本人,其他人物如蒋捷三、蒋淑华、傅蒲生等都有生活原型。传记还指出《谷》所写的故事实际上是路翎1940年初与李露玲在合川县育才学校时期的一段爱情纠葛,而《云雀》是以路翎的好友阿龙的妻子张瑞为原型所写的反映知识分子性格悲剧的故事。朱珩青《路翎传》原型考证的价值在于为证明路翎小说的自传性提供了切实的证据,同时为“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做了恰当的注脚。  相似文献   

16.
江淹"才尽"时间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郎才尽”是一个有意味的话题。搞清楚江淹“才尽”的时间对探讨江淹“才尽’’的原因十分重要。江淹在永明前或永明初已经“才尽”,至永明中有“才尽”之恶谥,到建武年问江淹方以托梦之说来解释自己“才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本文通过对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江泽民同志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四条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并作了系统阐述,强调了学习掌握江泽民同志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对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两广事变对中共由“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政策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这一变化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样板戏是历史环链中的现象,其目的在于意识形态的灌输。在传播过程中,解码决定传播的效果。样板戏《龙江颂》的解码分为自由解码和规范解码。主流意识形态通过对解码的全程规训,达到规范解码。《龙江颂》的解码时有逃逸出规范解码的情况,这表明样板戏的复杂性与多义性。在历时接受中,消费因素的驱动导致《龙江颂》的部分重现。一旦消费动力撤除,样板戏的“回温”只是短暂现象。  相似文献   

20.
清代广西全州龙水村,出现了以蒋励常、蒋启敭、蒋琦龄祖孙三代为代表的蒋氏文学家族。近年来,学者对龙水蒋氏的研究也多限于文学方面。其实,龙水蒋氏作为桂林的书香望族,其良吏代承、善士辈出的家族史值得介绍,而其良好的家庭教育,特别是其"读书不为科第、利禄,以德为先,学以致用,力学笃行"的教育观念与实践,对其人才、人文的影响,也颇值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