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学体育教学围绕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点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符合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原则,更加要主动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形成锻炼的好习惯.对于农村小学体育更多应当培养小学生的锻炼兴趣,促使小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锻炼.  相似文献   

2.
农村幼儿园利用农家常见器具开展体育活动,不仅锻炼幼儿身体,而且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3.
按照国家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满足城乡体育均衡发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案例访谈、数理分析等方法,以鸡西市为例,对城乡居民参与锻炼的人数差异、经常锻炼的人数、锻炼项目、锻炼区域和体育锻炼的消费水平的差异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农村锻炼人数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比城镇更显著;城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要远远高于农村;城镇居民体育锻炼项目更具休闲性,而农村居民更具实用性;城镇居民锻炼区域倾向于公众场所,而农村居民倾向于私人地域;城镇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消费水平高于农村居民。研究提出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强体育法规制度建设;挖掘地区优势,寻求不同的发展路径和模式;重视农村老年体育开展的城乡体育均衡化对策。  相似文献   

4.
马学兵 《考试周刊》2013,(29):113-113
新农村建设是农村体育发展的历史机遇。本文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体育发展的辩证关系,给出了发展农村体育的建议:改变农民落后的体育健身与锻炼观念;建立农村体育活动组织体系;加大对农村体育事业的资金投入;开展与农村生产相适应的群众体育活动等。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学历来是农村中学的一个弱项甚至"盲点".加强体育教学,是农村中学面临的一个很迫切的问题. 一、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1.体育教学不被重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体育课往往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领导不重视,学生不爱学、家长不在意.而且,大多数人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也有误区,认为体育课就是哄孩子们玩,玩好就行了.尤其是在相当一部分农村家长的观念中,存在着从事体力劳动就等于参加体育锻炼了,农村孩子"皮实",锻炼不锻炼无所谓的误区.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体育课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从全国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开展状况为研究立足点,探索了农村体育健身工程中村民锻炼条件、组织机构的情况,并提出一些建议,为继续更快更好地推动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北省新农村体育开展现状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了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农民生活习惯及身体健康状况、体育意识因素、经济因素、农村体育健身锻炼缺乏科学指导等因素,并提出一些发展农村体育的对策,为河北省农村体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马仕祥 《课外阅读》2011,(10):252-252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对于时下的农村中学的体育来说,要从内容和形式以及外部环境进行切入,确实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热情。  相似文献   

9.
田志刚 《考试周刊》2011,(53):144-145
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并为高校输送合格的新生。要使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有大幅度提高,为高校输送合格新生,完成中学体育教学任务,就有必要在督促中学生加紧体格锻炼的同时,开展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教育,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下学习和锻炼,从而减少学生自我揣摩的盲目性和不必要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
村落体育组织的活动对农村体育的管理和发展至关重要.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河北省村落体育组织的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得知:村落体育组织人数规模以2-4人为主;参与锻炼项目主要是慢跑、打牌、长走、秧歌舞;群体锻炼时间多选择早晨,其次是下午,符合了农村传统的生活习惯;锻炼空间选择以村中空地、路边为主,活动场所非正规化;锻炼指导情况缺乏科学性;群体形成基本是由个人发起,组织稳定性差,结构松散;经费短缺是村落体育组织的现实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1.
农村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的重要分支,是强化学生体质、锻炼学生素质的重要方式。由于农村中学的体育教育在地域、经济等方面受到了一定的牵制,所以其发展的步伐相对缓慢。只有冲破当前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的窘迫状态,才能实现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对福建沿海农村老年人的体育生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和健康意识较差,体育参与的比例低,锻炼项目单调;影响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主要因素有传统观念、体育场地设施匮乏、健身知识和运动技术缺乏、经济基础不足等。针对现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3.
后奥运时期广西新农村建设中乡镇群众体育锻炼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奥运会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广西农村乡镇群众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奥运会对广西农村乡镇群众体育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在提高体育思想意识方面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4.
体育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身体锻炼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体育教学中,尤其是在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还有很多因素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这就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积极探索如何促进中小学生养戍良好的体育习惯。  相似文献   

15.
农村学前班体育活动应注意的问题杜赛军幼儿体育是向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体育活动,能全面锻炼幼儿的身体,促进正常发育,增强体质;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培养他们机智、勇敢、遵守纪律等优良品德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6.
大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于贵和现代国内外许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在各学科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对完成学校体育目标,有重要意义。随着终身教育观点的发展,提出了终身体育指导思想,这是当代体育教学指...  相似文献   

17.
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国民体育的基础。由于我国基础体育教育的缺失,以及学校和社会普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技能、轻体能的倾向,学生严重存在体育锻炼和健康意识淡薄,缺乏良好的锻炼习惯,农村体育教学保障更不乐观。  相似文献   

18.
农村初中学校的体育教学条件差,学生缺乏良好自觉训练的习惯。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要从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自觉锻炼习惯,以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接受体育教育和有目的地实施体育锻炼,来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状况,满足精神需求。终身体育按人生长的顺序和受教育主环境的不同可分为三个阶段: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学前体育主要是在家庭影响和家长帮助下进行一些简单活动,其目的是保育和培育。学校体育是学校和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有目的的教育,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技能和体育理论知识,学会锻炼的方法,培养锻炼的意识习惯。社会体育主要是由社会、单位或家庭组织的体育活动及个人的体育活动行为,其目的是运用科学的锻炼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560名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情况、特质焦虑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之间每周体育锻炼的次数无显性差异,体育专业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相比也没有显性差异。但是,男女大学生每周锻炼的时间有显性差异,男生比女生每周锻炼的时间多;体育专业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的锻炼时间也有显性差异,体育专业学生明显多于非体育专业学生。结果还表明,男女生之间以及体育专业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学生之间的特质焦虑无显性差异;参加体育锻炼的频数不同其特质焦虑无显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