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硝酸的强氧化性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浓、稀硝酸和铜的反应也是重要的演示实验,教材中的实验过程是: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浓硝酸和稀硝酸,立即用带导管的胶塞塞住试管口,并将导管伸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铜和稀硝酸反应,由于试管内存在空气,只能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观察不到无色气体.  相似文献   

2.
硝酸的强氧化性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浓、稀硝酸和铜的反应也是重要的演示实验,教材中的实验过程是: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浓硝酸或稀硝酸,立即用带导管的胶塞塞住试管口,并将导管伸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铜和稀硝酸反应,由于试管内存在空气,只能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观察不到无色气体.  相似文献   

3.
一、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实验。按教材上在两支放有铜片的试管中 ,分别加入少量浓、稀硝酸后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时 ,由于前者反应剧烈 ,有大量的红棕色有毒气体NO2 产生 ,污染了环境 ,影响师生身体健康 ;后者由于反应中所用稀硝酸的浓度比较小 ,反应较缓慢 ,难于使学生观察到铜片表面的气泡 ,以及反应中产生的无色气体NO。总之该试管实验 ,由于反应容器太小 ,要让全班学生观察到实验中溶液颜色的变化、铜片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产生气体的颜色等现象 ,是十分困难的 ,而实验…  相似文献   

4.
硝酸的强氧化性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浓、稀硝酸和铜的反应也是重要的演示实验,教材中的实验过程是: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浓硝酸和稀硝酸,立即用带导管的胶塞塞住试管口,并将导管伸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铜和稀硝酸反应,由于试管内存在空气,只能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观察不到无色气体。另外,浓硝酸和铜的反应观察到现象后,反应不能及时停止,只能等到硝酸或者铜片反应完,以免造成对药品的浪费;浓硝酸和铜的反应过快,产生的NO2可能外逸污染空气。  相似文献   

5.
硝酸的强氧化性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浓、稀硝酸和铜的反应也是重要的演示实验,教材中的实验过程是: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浓硝酸或稀硝酸,立即用带导管的胶塞塞住试管口,并将导管伸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铜和稀硝酸反应,由于试管内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三节铜与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是在试管里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注入浓、稀硝酸,用导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通过此实验说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并通过观察产生的气体颜色证明浓、稀硝酸还原产物不同。  相似文献   

7.
硝酸是三大强酸之一,它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有很强的氧化性。劳动人事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技工学校通用教材《化学》第四章第四节讲到硝酸的氧化性时,有一演示实验,其做法是“在两支放有铜片的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的浓硝酸和稀硝酸,观察现象。”“从实验中可看到,浓、稀硝酸都能与铜反应,前者反应激烈,有红棕色的NO2气体产生;后者反应较慢,有无色气体NO产生,在试管口呈红棕色,这是NO遇到空气中的氧被氧化成NO2的缘故”该演示实验方法简单,便于操作,效果比较明显,成功率高,但是产生的有刺激气味的有毒气NO2直接污染教室环…  相似文献   

8.
1实验中存在的不足 现行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80页“硝酸的氧化性实验”:在2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稀硝酸(4mol·L-1)和浓硝酸(15mol·L-1),立即用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封住试管口,观察试管中发生的现象.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浓硝酸和稀硝酸均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且验证铜片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不同.该实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以下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在做人教版<化学>第二册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时,有无色气泡冒出,到试管口变成红棕色,说明铜与稀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事实上生成的气体与空气接触,在液面上就变成红棕色,难以说明稀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  相似文献   

10.
硝酸的强氧化性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浓、稀硝酸和铜的反应也是重要的演示实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二册第16页演示实验[1-7]中的实验过程是:在2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浓硝酸和稀硝酸,立即用带导管的胶塞寒住试管口,并将导管伸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浓、稀硝酸和铜的反应现象虽然很明显,达到了一定的演示效果,但实验存在以下缺点.  相似文献   

11.
铁在化学反应过程中 ,与强氧化剂和弱氧化剂反应分别表现出不同的化合价 ,在溶液中还受到铁的用量的影响 ,在讲授铁的这一性质时 ,为突破难点 ,笔者设计了一个小实验 ,效果很好。具体过程如下 :①取一支长滴管 ,摘下橡皮头 ,插入 1根长 5 的细铁丝 ,重新安上橡皮头 ;②取 1支试管 ,加入 2mL稀硝酸 ;③将滴管插入试管中 ,吸进稀硝酸 ,使其反应 ,开始反应较慢 ,接着反应加快 ,反应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将液体压出 ,液体由无色变为浅黄色 ,将无色气体压出滴管 ,无色气体迅速变成红棕色气体 ;④在压出的液体中滴入KSCN溶液 ,立即看到溶液变成血红…  相似文献   

12.
1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附图。2实验方法1.将两个三角架放在水槽内,向水槽内加30%的氢氧化钠溶液至三角架高度的6/7左右。2.在三角架上各放一个青霉素药瓶,向其中一个小瓶中加人2mL浓硝酸,向另一个小瓶中加入2mL稀硝酸。3.向两个小瓶中各放入两小块铜片。在三角架外侧迅速套上一个烧杯。3实验现象浓硝酸与铜激烈反应,放出红棕色气体(NO2),小瓶内的溶液变为蓝色。红棕色气体充满烧杯的空间。稀硝酸与铜反应较缓慢,烧杯内没有变化,小瓶内的溶液变为蓝色,待一会儿,烧杯的空间内呈现很浅的红棕色(这是反应生成的无色气体一氧化…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高二化学课本第一章第三节"硝酸"中有一验证硝酸的氧化性的实验:铜与硝酸的反应. 实验操作: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浓硝酸和稀硝酸,立即用带导管的活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通入另一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发生的现象.反应片刻后将加稀硝酸的试管上的活塞取下,使空气进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二、实验操作:1.铜与浓硝酸反应。先按上图装置好,右侧支管注入的是浓硝酸。然后关闭弹簧夹,将二支管向左倾斜,使铜片与浓硝酸接触,反应立刻进行,当见到红棕色气体布满管内空间时,即可将二支管向右倾斜,使铜片与浓硝酸脱离接触,反应随即停止。2.铜与稀硝酸反应。  相似文献   

15.
学生在实验室中做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这两个实验时,分别把浓、稀硝酸倒入两支试管中,然后加铜片来观察现象。这样操作,不仅实验现象不明显,而且反应生成的NO2和NO气体直接排入空气中,严重污染环境,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和不污染空气,可以把课本中实验改进如下。一、所用仪器、试剂及实验装置仪器:试管,集气瓶,烧杯,玻璃弯管,打气球,硬质玻璃管。试剂:铜片,浓硝酸,稀硝酸,水,NaOH溶液。装置:二、实验步骤和现象1按图组装仪器并检验气密性。2向大试管中加入浓硝酸,再加入铜片,迅速塞上塞子。此时试管内产生…  相似文献   

16.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重视实验教学的设计和创新,也是实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下面针对高中化学教材中关于硝酸的性质实验介绍一套综合性与创新性很强的、且简易实用的改进方案。1 铜与浓硝酸的反应 装置如图1,试管塞上插入一根可以上下抽动的粗铜丝(下挂小铜片),在左边试管中加入少量浓硝酸,右边试管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实验时,缓缓插入铜丝。使铜片与浓硝酸接触发生反应,迅速观察到红棕色气体产生,溶液颜色变绿。(浓度较大且溶有二氧化氮的缘故),…  相似文献   

17.
一、实验装置:(图示药品为反应开始前的情况。) 二、实验原理利用铜片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在 U 形管中被蒸馏水吸收(蒸馏水中事先放置几小片铜片),制得无色的硝酸溶液。生成的稀硝酸又与铜片缓慢反应,无色溶液逐渐变成蓝色,产生的无色一氧化氮气体经导管进入盛有氧气的烧瓶中,在烧瓶中被氧化为 NO_2,致使烧瓶内压强减小而将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吸入烧瓶,而形成喷泉.  相似文献   

18.
高中化学教材(必修加选修)第二册[实验1—7]中,铜与浓硝酸的反应在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口也有红棕色的气体出现.易污染环境。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因作为反应容器的试管中有空气,不易观察到NO的无色,且打开铜与稀硝酸反应后试管上的  相似文献   

19.
一、常见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设计的归类与反思在高中化学中"铜跟稀硝酸反应演示实验"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将此实验生成的气体颜色与铜和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颜色进行比较。实验设计的思路包括:防止生成的无色 NO 气体与空气接触;后续实验能说明 NO 与 O_2会很容易反应生成红棕色的 NO_2。实验现象:铜在稀硝酸中逐渐溶解,反应生成无色气体,此气体遇空气很快变成红棕色;反应速  相似文献   

20.
1 操作步骤:1.1 取2小片铜放入试管,加入约4ml,浓硝酸,同时迅速用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堵住试管管口。1.2 待溶液变蓝色、有大量红棕色气体产生时,将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同时取出棉花)。1. 3 摇晃试管,可见到管内气体颜色逐渐消失、液面逐渐上升;此时用吸耳球通过玻璃弯管缓缓地向试管内鼓空气,可见到试管内气体又变成红棕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