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摆三角形     
<正>“我们一起用三根小棒摆三角形吧!”妙老师一边说一边分发小棒。“这还不简单吗?”小丽小声嘀咕着。不一会儿,她就轻松地摆出了三角形(如图1)。“不管怎么摆,我用这三根小棒都不能摆出三角形。”小芳指着自己摆的图形(如图2),满脸无奈地说。小美也慌了,急得快要哭出来,摇着头说:“我只能摆出这样的图形(如图3)。”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在学生理解余数含义的基础上,可采用以下教学过程让他们深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一、活动探究,理解概念内涵1.摆一摆。(1)教师出示题目:如果用4根同样长的小棒可以摆一个正方形。那么,用8根同样长的小棒可以摆几个同样的正方形?怎样列式呢?(2)教师用课件出示“有余数的除法”学习单(一)(如图1),引导学生思考:像这样用9根、10根、11根、12根、13根小棒摆同样的正方形,  相似文献   

3.
一位青年教师执教“倍的认识”一课.下面是对“倍”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的教学片段: 师:(用小棒摆一个三角形)这是一个什么图形?(生答略)现在分小组比赛,看谁摆得更多更好。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的意义。掌握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知识,会用坚式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掌握通过操作学习数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观察、归纳能力。教学重点:余数的意义、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过程由以下四个环节组成。一、建立余数的概念学生拿出20根小棒,按要求操作并思考:(1)用5根小棒摆一只小企鹅“”,20根小棒能摆几只小企鹅?怎样列式?(2)用6根小棒摆一条小金鱼“’,20根小棒能摆几条小金鱼?小棒用完了吗?剩几根?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20÷5=4,(2)20÷6=3……2。接着,教师就第…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数学第八册第十三单元第106~107页。 教学片断:片断一(1)摆1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3根)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三册“玩一玩做一做”学生分组活动后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国庆”节期间同学们到了哪些地方游玩又看到了些什么?生1:我跟爸爸、妈妈参观了南昌的滕王阁(点击课件中的楼阁、门框、亭台等)。发现有的门窗是长方形(板书:长方形),有的窗子是正方形(板书:正方形),有的屋顶侧面是三角形(板书:三角形),好多建筑物的外形都是由各种图形构成的(板书:各种图形)师(指生1):你观察得真仔细,现在就请大家都来做个小小设计师,请你们用桌上的小棒,摆出学过的图形并数出所摆图形…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四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第100~101页。 【教材分析】教材通过让学生用小棒摆图形,探索所摆图形与所需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从图形、数等多种角度寻找关系并加以对应.从中发现规律.并说一说是怎样发现的。  相似文献   

8.
一、激趣导入1.先让学生用两根小棒摆成一个角。问 :你摆的是什么角 ?什么叫做锐角 ?什么叫做直角 ?钝角呢 ?(电脑出示 :)2.请同学们再用三根小棒随意摆一摆 ,看看能摆出哪些图形 ?同学们真聪明 ,摆出这么多种图形 !其中有一种是我们已认识的图形———三角形。 (板书 :三角形 )3.看到这个课题 ,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教师板书重点问题 ,然后小结。)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三角形的意义、特性和分类。[组织学生两次“摆小棒” ,不仅达到“温故引新”的目的 ,同时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 ,通过学生自主提…  相似文献   

9.
数学城     
小朋友,你一定知道,搭一个三角形要用3根火柴棒,搭一个正方形要用4根火柴棒。但是,搭两个三角形是不是一定要用6根火柴棒?搭四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最少要用几根火柴棒?这些问题,你能不能回答呢?其实,用火柴棒搭图形  相似文献   

10.
教学“垂直与平行”时.教材中出现了这样一道习题。摆一摆。(1)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平行。看一看。这两根小棒互相平行吗?(2)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垂直。看一看。这两根小棒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1.
数学城     
《小朋友》2003,(11)
小朋友,你已经知道用火柴棒可以搭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并可以通过火柴棒的“去”或“添”使图形发生变化,但是你是否知道用火柴棒还可以搭千变万化的算式吗?其实,火柴棒游戏中的学问大着呢,不信,请试一试。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小学六年制数学课本第三册第78~81页。教学要求: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1.用3根小棒摆成一个三角形,9根小棒可以摆成几个这样的三角形? 指名读题后,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你能根据题目要求摆出来吗?(指名板算,要求列式并用竖式计算出来。其他同学用学具操作摆图。教师巡视,请一同学到幻灯机的投影仪上摆。)学生摆后,教师提问。师:你是怎样摆的? 生:先拿出3根小棒,摆成一个三角形;再拿出3根小棒,又摆成一个三角形;还有3根小棒,又可以再摆1个三角形。订正板演。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生:有3根小棒就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9根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我为学生创没如下空间进行探索: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如图1),也可以用动手操作拼摆三角形进行“转化”的方法。如果用后一种方法.可以用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拼、割、补,把三角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  相似文献   

14.
图形推理     
程鹏 《数学小灵通》2004,(6):29-31,33
十五、图形的变换1.解题注意点(1)首先看清原来的图形是些什么图形; (2)这些图形是用多少根小棒搭成的; (3)看清要求,正确移动小棒。2.举例例1.下图是由10根小棒搭成的三个正方形,若拿去2根小棒,仍旧可搭成3个正方形。应怎样搭呢?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会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分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类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精神。教学方法:尝试探究。教学过程由三个尝试探究活动和一个练习题组构成。一、摆一摆、议一议,建立三角形的概念教师发给每个学生1捆小棒(长度不全相等),要求他们摆出一些三角形,然后提出“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的问题。学生摆出了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开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甲说:“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教师出示图1,学生摇头。乙说:“有三条线段的图形是三角…  相似文献   

16.
课题一.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操作内容】 1.摆图形片,边摆边数数;用小棒摆熟悉的图案。 2.摆图形片比大小;一一对应摆,比多少,摆小棒比长短。 3.摆学具,在计数器上拨珠认识10以内的数以及它们的组成。 4.小棒首尾相连摆,或不同的图形片相间摆,边摆边说数序。 5.用学具操作说明“加上”、“减去”的意义,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相似文献   

17.
一、创设游戏情境,引入新课 师:喜欢做游戏吗?好,我们来玩一个比一比,看谁又好又快地围成一个三角形。哪两位同学来试一试?我们知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如果用小棒代替线段围三角形,得用几根小棒?(3根)我们来当好公正的裁判员,好不好?(面向比赛者)相信你们会用手中的小棒在黑板上又好又快地围出三角形?  相似文献   

18.
侯广标 《天津教育》2023,(12):111-113
<正>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利用好这个例子,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呢?本文以图形中的规律教学思考与实践为例,说明了如何通过对教材的解读与分析深挖教材所蕴含的教学内容与信息,并结合学情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课前思考图形中规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好玩”中的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教材创设了一个淘气和笑笑摆三角形活动的情境,  相似文献   

19.
<正>例题1用小棒摆下面的图形(如图1),照这样摆下去,第9个图形中需要多少根小棒?观察图1可知,(1)中有3根小棒,(2)中有7根小棒,(3)中有1 1根小棒。从得到的数中寻找规律,可以发现,7=3+4,11=7+4,所以每个图形都比前一个图形多4根小棒。(4)中需要11+4=15(根)小棒。(5)中需要15+4=19(根)小棒。  相似文献   

20.
第二册五、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执笔孙东方(一)发现1 知识点(第48页例1)先用小棒摆一摆 ,再说算法。34 2=34 20=304□□□教法设计(1)学生在左边摆34根小棒 ,右边摆2根小棒。教师提问 :①小朋友 ,怎样移动小棒就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根?②不依靠小棒 ,怎样计算34 2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和你的同桌说一说。(2)依照上述方法 ,教学34 20。2 知识点(第57页例3)学校里养了12只白兔 ,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教学设计(1)教师引导 ,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读题后 ,教师提问 :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