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纪念八路军一一五师挺进山东、开辟沂蒙革命根据地65周年及庆祝建国55周年,2004年7月28日至30日,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济南军区政治部、山东省军区政治部、临沂市委联合新华社山东分社、大众日报社、山东省出版总社,在山东省临沂市召开沂蒙精神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来自中央、山东省、全国革命老区和临沂市的专家学者共200人参加了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是继1991年、1997年、2002年三次沂蒙精神研讨会之后的第四次沂蒙精神理论研讨会。研讨会以沂蒙精神与全面建  相似文献   

2.
2011年7月25—26日,由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广播电视台、中共临沂市委主办,中共临沂市委宣传部、临沂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临沂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临沂市委党校、临沂大学、山东省沂蒙精神研究会承办  相似文献   

3.
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沂蒙精神的传承对于继承我党光荣传统、推动沂蒙地区乃至山东省和全国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沂蒙精神的传承面临的时代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而特色小镇建设为沂蒙精神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一个以沂蒙精神为主题的岱崮特色小镇的建设成功,将是沂蒙精神的物化、活化、固化、内化以及创造性的转化,使得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有了更为有效的载体和路径,有利于沂蒙精神传承落地生根。用特色小镇来传承红色文化、红色精神,不失为当前红色精神传承的一种新思路,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4.
沂蒙精神与沂蒙文学互源、互塑。沂蒙精神是现代沂蒙文学的总主题;而沂蒙文学又以其形象性与艺术性生动演绎着沂蒙精神,尤其是沂蒙文学中“红嫂”的艺术形象所凝聚的女性品质、奉献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极大丰富了沂蒙精神的文化内涵。可见,“红嫂”题材的沂蒙文学与沂蒙精神息息相关。从沂蒙精神的视角系统梳理“红嫂”题材的沂蒙文学,阐释其主题、形象、美德与沂蒙精神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探求沂蒙红嫂拥军支前的内在动机与根源,综合考察红嫂叙事的美学特征与创作经验,助力红嫂题材文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期更好地弘扬沂蒙精神。  相似文献   

5.
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铸就的伟大革命精神。伟大政党领导伟大实践,伟大实践铸就伟大精神,沂蒙精神之所以能够孕育产生,与中国共产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沂蒙精神的产生创造了根本前提;党领导的沂蒙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是沂蒙精神产生的实践基础;伟大建党精神是沂蒙精神产生的源头活水。沂蒙精神所具有的科学性、先进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等特点,也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性。  相似文献   

6.
丁培昌,中学高级和特级政治教师,地区级拔尖人才。现任山东临沂地区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兼任山东中学政治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陶行知研究会理事,临沂地区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学政治教学研究会会长,《沂蒙教育》副总编辑等职。 1955年,丁培昌同志从山东政治学校毕业后,一直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和教研工作。在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7.
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精神谱系的思想基点与逻辑起点,沂蒙精神作为党的精神谱系的重要元素,是伟大建党精神在沂蒙大地的具体展现。一部沂蒙革命史,就是一部传播真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坚定信念的光辉历史;沂蒙革命斗争的历程,就是一部共产党人在沂蒙地区践行初心、勇担使命不退缩的辉煌画卷;为了民族的独立与人民的解放,沂蒙大地上的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不惜献出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战斗、生活在沂蒙地区的共产党人,无论是根据地高级干部,还是普通党员,正是由于他们秉承着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从而推动着沂蒙大地上的革命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沂蒙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巨大推动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沂蒙精神是沂蒙文化发展的结晶,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临沂发展步伐,需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沂蒙精神。要坚持与时俱进,努力开拓创新,不断把弘扬和培育沂蒙精神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9.
社会科学研究中存在着实证研究与思辨研究两种基本范式,两者各有所长,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沂蒙精神等中国红色文化研究存在着重思辨研究轻实证研究的倾向,丰富实证研究范式是沂蒙精神研究实现学术化转型的必由之路。《沂蒙精神的概念模型:沂蒙老区百岁老人社会记忆的扎根研究》一文是沂蒙精神实证研究的典范,在研究选题、研究方法、研究发现和学科交叉四个方面都具有鲜明的学术研究特色,是沂蒙精神实证研究范式的一次有益尝试。未来,沂蒙精神的研究还需要在跨学科研究、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范式方面进行更多探索,以推动沂蒙精神研究的学术化、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践行和传播伟大建党精神的社会实践为沂蒙人民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为沂蒙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沂蒙精神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共产党员和人民军队所彰显的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精神品格,激发了沂蒙人民的抗争精神,为沂蒙精神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党群同心、军民联合闯出了一番新天地,提升了沂蒙人民对党的政治认同、坚定了跟党走的政治立场,为沂蒙精神的产生奠定了社会基础。回顾百年来沂蒙地区的发展历程,每次阶段性成绩的取得都是党群同心、协力拼搏的结果,沂蒙人民传承和弘扬这两种革命精神并将其转化为爱国心、感恩心、事业心,推进了沂蒙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人的主体价值观与沂蒙精神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识把握沂蒙精神的本质核心,最根本的是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的角度去理解认识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深化和弘扬沂蒙精神,需要从与时俱进的视角,认识把握沂蒙精神的内在本质。赋予沂蒙精神以时代价值和当代功能。把握时代的脉搏,站在时代的前沿,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当代、发展、现实的视野,以科学全面的发展观来探索沂蒙精神的本质特征,对当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度发展,网络传播展现出了传播范围的广泛性和多元性、内容产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传播方式的互动性和即时性等特征,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便捷的方式。新时代沂蒙精神的传播要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优势和特征,系统展现沂蒙根据地党的为民情怀、担当精神;积极传播沂蒙人民的大爱情怀、奉献精神;积极传播党群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密切联系;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加强网络传播的队伍建设提升沂蒙精神的引导力;推出网络精品提升沂蒙精神的影响力;利用丰富的网络传播方式提升沂蒙精神的传播力,推动红色血脉的赓续和沂蒙精神的传承。  相似文献   

13.
古老的沂河从这里流过,哺育着两岸的沃野;《沂蒙山小调》从这里飘出,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激励过一代又一代沂蒙儿女,带来了沂蒙山经济文化的繁荣。地处沂蒙山腹地的沂水县第二中学,在多年的教书育人实践中成绩喜人,先后获得“山东省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科普示范学校”、“山东省电化教育先进学校”、“山东省城镇校舍改造先进单位”等称号,成为沂蒙山区的一所名校。今天的累累硕果,正是昔日辛勤耕耘的结果。“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似文献   

14.
可以从四个维度阐释与弘扬沂蒙精神:从传统、当年和当下的时间关系看,沂蒙精神渊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具有恒久价值,时至当下仍“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从沂蒙、山东和全国的空间关系看,沂蒙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的具体体现,它作为山东老区红色文化的典型代表辐射到全国,成为“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从党心、军心和民心的主体关系角度看,沂蒙精神是山东老区党政军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是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的党政军各级组织“党心为民”、广大人民群众“民心向党”的双向奔赴;从政治、媒介、学术和艺术的场域关系看,沂蒙精神是四类话语共同发声所彰显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5.
以“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为基本内涵的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精神具有特定内涵,同时也具备与时俱进、包容并蓄的特质。沂蒙精神是开放和包容的,进入新时代必然要有新的发展,也必然呈现出新的特点。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铸就“新时代沂蒙精神”的理论根基;要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提炼概括现代化建设新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构筑“新时代沂蒙精神”的实践基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锤炼“新时代沂蒙精神”的党性品格;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包含齐鲁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塑造“新时代沂蒙精神”的文化底色。  相似文献   

16.
“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创造力,是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文化软实力。弘扬践行沂蒙精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地方政府要不断增强公仆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营造出公平、公正、透明、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企业要“听党话、跟党走”,在弘扬践行沂蒙精神过程中,让革命精神的力量和魅力感染、鼓舞员工爱岗敬业,自觉把智慧和汗水投入企业的创新发展中。大力发展沂蒙红色文化事业和沂蒙红色文化产业,有效提升文化软实力,营造全社会弘扬践行沂蒙精神的良好氛围,构建多方参与的营商环境监督、评价体系,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建共享的良好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7.
从内涵上说,沂蒙精神是临沂文化中最深刻、最本质、最内在的的东西,是临沂文化的内核;从外延上说.沂蒙精神是临沂文化的主体和灵魂。沂蒙精神是临沂文化的优势,它是由传统精神、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构成的.贯穿于临沂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历史流变过程中。沂蒙精神是推动临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8.
革命战争年代,在沂蒙精神形成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勇于承认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改正,高度重视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坚守初心使命,通过土地政策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换得了沂蒙人民倾力支持、奋勇支前,山东党政军民共同铸就了以“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为基本内涵的沂蒙精神。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在沂蒙精神形成过程中的许多做法和经验,对我党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进行自我革命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感恩是沂蒙孝文化和沂蒙精神共同的最深层本源.沂蒙孝文化是沂蒙精神产生的逻辑基础、文化基础、思想基础.沂蒙精神是沂蒙孝文化的时代体现.要实现沂蒙孝文化和沂蒙精神的完美整合,就要以宣传沂蒙孝文化为载体,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而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则可促进沂蒙孝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沂蒙精神研究走向纵深多元的今天,从历史记忆的视角对之开展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这既有现实的紧迫性,也有学理的必要性。亲历抗战的沂蒙大众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革命文化遗产,真实地呈现了沂蒙精神的生成历程。挖掘沂蒙精神的这些历史记忆不仅能够丰富沂蒙精神的建构体系,而且能够开拓党史研究的新视角,还能彰显资政育人的社会功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