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由沂蒙红嫂引伸出来的“红嫂精神”是沂蒙精神的象征性标志之一。从内在脉络上说,“红嫂精神”的生成有其自身的发展历程,作为一种主体精神它呈现出一种由不自觉到自觉的渐进的规律。“红嫂精神”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民族文化特征和女性文化特征。这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国民性格是有着割不断的血缘联系的。  相似文献   

2.
感恩是沂蒙孝文化和沂蒙精神共同的最深层本源.沂蒙孝文化是沂蒙精神产生的逻辑基础、文化基础、思想基础.沂蒙精神是沂蒙孝文化的时代体现.要实现沂蒙孝文化和沂蒙精神的完美整合,就要以宣传沂蒙孝文化为载体,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而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则可促进沂蒙孝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基本内涵的沂蒙精神,秉承沂蒙优秀思想文化和革命传统。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太行精神等革命老区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沂蒙精神一经形成,即成为沂蒙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是沂蒙文化中最深刻、最本质、最内在的东西。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对于推动临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沂蒙精神伴随着沂蒙地区的成长与发展,是党和群众密切合作的产物。新时期沂蒙精神不仅应被弘扬,还应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助力。将沂蒙精神注入沂蒙品牌的塑造,是对党和群众的又一大挑战,而要取得这一事业的成功必须继续坚持党领导群众、群众积极参与的方针。在沂蒙品牌文化的塑造中,党和群众都应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作用,视沂蒙精神为动力源、鞭策者,通过实践活动来塑造沂蒙精神在新时期的特质。  相似文献   

5.
沂蒙精神的生产与传播:以“红嫂”文本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文艺作品中个体化的红嫂形象到红嫂的群体化再现,"红嫂"已经成为沂蒙老区经典的红色文化符号。通过关注几十年来有关"红嫂"的各类文本生产,从中可解读红嫂文化与红嫂精神的生产机制、传播模式,解读红嫂文化的生产与时代语境之间的内在关联,还原红嫂群体形象的历史本真。红嫂文本的生产塑造了"红嫂"这一传承不朽的红色艺术经典,革命时代红嫂文本的革命化塑造了英雄化的红嫂;后革命时代的红嫂文本则突出平民化、人性化视角,从平民视角、日常生活角度展现战争背后普通沂蒙女性的真爱与唯美。红嫂文本的生产与传播离不开特定时代文化语境的制约,二者之间的张力及其维度决定了文本生产的机制和模式,以及文本的最终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可以从四个维度阐释与弘扬沂蒙精神:从传统、当年和当下的时间关系看,沂蒙精神渊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具有恒久价值,时至当下仍“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从沂蒙、山东和全国的空间关系看,沂蒙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的具体体现,它作为山东老区红色文化的典型代表辐射到全国,成为“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从党心、军心和民心的主体关系角度看,沂蒙精神是山东老区党政军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是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的党政军各级组织“党心为民”、广大人民群众“民心向党”的双向奔赴;从政治、媒介、学术和艺术的场域关系看,沂蒙精神是四类话语共同发声所彰显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7.
以“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为基本内涵的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精神具有特定内涵,同时也具备与时俱进、包容并蓄的特质。沂蒙精神是开放和包容的,进入新时代必然要有新的发展,也必然呈现出新的特点。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铸就“新时代沂蒙精神”的理论根基;要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提炼概括现代化建设新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构筑“新时代沂蒙精神”的实践基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锤炼“新时代沂蒙精神”的党性品格;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包含齐鲁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塑造“新时代沂蒙精神”的文化底色。  相似文献   

8.
沂蒙精神是沂蒙经济、政治、文化的理性升华,需要以相对独立的学科为其理论载体。无论从沂蒙的历史和现实、还是从沂蒙的人格发展和精神弘扬方面看,沂蒙学的创立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中国精神是中国梦的精神旗帜,作为诞生在著名革命老区——沂蒙革命老区的沂蒙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精神是中国精神在齐鲁热土沂蒙大地的具体体现,沂蒙精神与中国精神在内涵层面相互贯通,在实践层面同根共生,在文化层面血脉互融,在价值层面角色共鸣。作为中国精神重要组成部分的沂蒙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沂蒙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巨大推动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沂蒙精神是沂蒙文化发展的结晶,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临沂发展步伐,需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沂蒙精神。要坚持与时俱进,努力开拓创新,不断把弘扬和培育沂蒙精神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1.
一种社会群体意识尤其是一种精神的形成,往往是该地区人民历史和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活动长期积淀的产物。沂蒙精神的形成,有其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她根植于沂蒙大地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沂蒙人民优秀传统文化品格的升华。刚直无私、清廉自守、精忠为国、仁爱孝悌等是沂蒙人典型的优秀传统文化品格。沂蒙人这些堪为称道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是沂蒙精神赖以产生的潜意识。  相似文献   

12.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彰显了党群同心的巨大力量。不同历史时期,党领导人民群众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体现了其厚重的价值意蕴。沂蒙精神的孕育生成凝聚了党群同心的历史伟力,沂蒙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推动了沂蒙地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助推沂蒙地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事业的发展,助力革命老区奋进新时代。从对各个时期沂蒙精神价值意蕴的历史考察中可以得到以下现实启示:无论革命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党的领导始终是关键,要善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党群同心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3.
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沂蒙精神的传承对于继承我党光荣传统、推动沂蒙地区乃至山东省和全国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沂蒙精神的传承面临的时代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而特色小镇建设为沂蒙精神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一个以沂蒙精神为主题的岱崮特色小镇的建设成功,将是沂蒙精神的物化、活化、固化、内化以及创造性的转化,使得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有了更为有效的载体和路径,有利于沂蒙精神传承落地生根。用特色小镇来传承红色文化、红色精神,不失为当前红色精神传承的一种新思路,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14.
沂蒙精神的形成与沂蒙抗日根据地的妇女运动有着密切关系。沂蒙山区妇女的革命觉醒是沂蒙精神形成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沂蒙抗日根据地妇女运动的实践历程也是沂蒙精神孕育、萌芽、成长与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沂蒙抗日根据地的妇女运动经历了极其艰难的探索过程,在组织、工作、宣传教育及干部培养等方面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在沂蒙老区的一种具体承载、展现和升华,是党和人民群众共同铸就的伟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时对沂蒙精神的重要论述为我们重新审视沂蒙精神提供了基本遵循。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沂蒙精神的论断,结合沂蒙精神生成与发展的社会现实基础,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为了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忠诚看齐、革命到底,紧跟共产党、热爱子弟兵、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不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园教师的主阵地,担负着培养新时代合格幼儿园教师的重任。“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伟大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将沂蒙精神有机融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结合教学改革探索,提出沂蒙精神融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策略,即:加强课程思政教学的师资团队建设;搜集整合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确立沂蒙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契合点和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监督评价反馈保障机制,从而实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建设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7.
沂蒙红嫂是中国妇女的光荣和骄傲。"红嫂精神"不仅仅是沂蒙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和象征性的标志,是沂蒙山区靓丽的名片。"红嫂精神"作为执政资源,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经典范本;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寻找精神家园的依托;作为大爱大义的典型,是人性之美的结晶,具有浓重的人本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8.
7月28日,山东省沂蒙精神研究会在临沂市正式宣告成立。在成立大会上,山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刘德龙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要求大家加强联系和研究,共同打造好沂蒙精神这一政治品牌。山东省沂蒙精神研究会的宗旨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相似文献   

19.
革命战争年代,在沂蒙精神形成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勇于承认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改正,高度重视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坚守初心使命,通过土地政策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换得了沂蒙人民倾力支持、奋勇支前,山东党政军民共同铸就了以“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为基本内涵的沂蒙精神。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在沂蒙精神形成过程中的许多做法和经验,对我党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进行自我革命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沂蒙精神是革命战争年代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沂蒙精神的创造主体包括沂蒙根据地党及其领导的民主政权、人民军队、人民群众;沂蒙精神的形成是党群双向互动的结果,其中,党在沂蒙精神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沂蒙精神的内涵可以归纳为"党群同心,水乳交融;军民一家,生死与共"。新时代新形势下,沂蒙精神对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加强党的建设、提高群众紧跟党走的政治自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