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穿越共产主义渠卫共行滞洪区的获新高速公路路段为例,结合当地实测水文资料、桥梁设计资料,对行滞洪区进行百年一遇洪水集水流域产流计算和路堤漫流流量计算,桥、涵、通道等构造物的设计过水流量按其过水断面面积比来分割确定,选取不同的水力计算方法对各构造物进行过流能力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桥涵孔径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预制混凝土方涵建设电力隧道的工程应用越来越多,预制混凝土方涵与现浇混凝土方涵相比有着较多优点。本文对某电力通道工程实例进行了介绍,并对预制电力箱涵的优点进行了总结,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穿越共产主义渠卫共行滞洪区的获新高速公路路段为例,结合当地实测水文资料、桥梁设计资料,对行滞洪区进行百年一遏洪水集水流域产流计算和路堤漫流流量计算,桥、涵、通道等构造物的设计过水流量按其过水断面面积比来分割确定,选取不同的水力计算方法对各构造物进行过流能力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桥涵孔径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罗世干 《今日科苑》2007,(14):131-132
缓和曲线上斜交涵长的计算,尚无定法。本文利用缓和曲线方程式,依据平面几何法则和标高闭和的原理,建立涵长基本方程,从而导出精确计算公式。并将各种可能情形下的涵长计算公式归纳为一个通式,同时提供了涵长计算框图和算例。通过定量分析比较说明:缓和曲线上的斜交涵长不是在一切情况下均可以近似地采用直线或圆曲线上斜交涵长的计算的。  相似文献   

5.
文中介绍了通道涵的现场管理要求以及对基底施工处理措施和对模板的支架安装,混凝土施工提出质量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6.
根据贵州地区实际情况,结合南环线高速公路项目部分涵位覆盖层较厚的实际情况,浅析常用的换填级配碎石对涵洞、通道的处理手段。为公路涵洞、通道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处理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中介绍了通道涵的现场管理要求以及对基底施工处理措施和对模板的支架安装,混凝土施工提出质量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结合施工经验,讨论了通道涵施工技术的要点.实践证明,通过控制这些要点,能较好保证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9.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是涵洞最常用的形式之一,本文对其构造设计、结构计算及施工要点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内力计算及组合、环向配筋计算、裂缝宽度验算等几方面讨论了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圆管涵的结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虹吸式放水涵的原理,水力计算及安装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涵洞按照建筑材料可分为砖涵、石涵、混凝土涵、钢筋混凝土涵,按照构造形式可分为管涵、盖板涵、拱涵、箱涵,按照洞顶填土情况可分为明涵、暗涵等。以钢筋混凝土管涵为例对涵洞的施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盖扳涵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虽然盖板涵的构造比较简单,但对施工技术的要求却比较高.盖板涵施工内容主要有:放样、基坑开挖、基础及涵身砌筑、钢筋混凝土盖板安装及台背回填等.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有限元分析法的涵道式无人机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设计出一种智能的、安全的以及应用范围广的涵道飞行器,基于现如今"互联网加"以及"人工智能"的时代发展特征,以涵道式无人机为研究对象,根据涵道式无人机的布局要求,以三维软件为载体,经过计算、分析、修正以及实验测试设计出涵道式无人机总体结构。由于该飞行器的结构及功能设计是以"智能应用"为出发点,因此能满足人们在工程作业和生活中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正>本文通过以穿京广线K202+912 2~(-1)m盖板涵工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下穿高铁桥地质特征的调查,对盖板涵的设计方法相关数据的计算、工程的顶进施工方法、以及线路加固方式进行了设计以及研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交通的飞速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s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各种结构相互交叉的现象也随之出现,为了不影响既有线路的运行,保证施工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平交道口改为立交道口的施工一般采用下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采用的几种对公路桥、涵头跳车的处治方法,并对高等级公路桥、涵头跳车治理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斜交涵洞路涵过渡段膨胀土地基沉降特性,依托云桂铁路建设,开展了路涵过渡段桩网复合地基现场试验研究,监测了桩顶与桩间土土压力、孔隙水压力、地基面沉降和地基分层沉降的时程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对与斜交涵洞平行的过渡段路基横断面而言,膨胀土地基的沉降分布规律与正交的普通路基横断面沉降规律类似;受过渡段路基填筑影响,涵洞产生了明显的附加沉降;沿线路纵向,过渡段沉降随着距涵背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之后沉降趋于稳定,吻合于普通路基的沉降;过渡段首部、中部和尾部工后沉降分别为3.0、6.3、6.7mm,路涵工后差异沉降为3.8mm,折角为0.3‰,满足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沉降控制要求。基于考虑附加应力转正效应的沉降计算方法,对斜交涵洞过渡段膨胀土地基开展了沉降计算,得到了过渡段首部、中部和尾部沉降计算修正系数分别为0.53、0.64、0.74。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路涵过渡段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桥(涵)跳车防治方法,总结了桥(涵)跳车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桥(涵)跳车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保护装置光纤通道异常的现象,介绍了光纤通道结构及通道衰耗的计算方法。给出了光纤通道异常时查找故障元件的步骤,分析了经常出现的问题,并通过实例讲述了光纤通道异常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刘珂  王琦 《中国科技信息》2005,(15):102-103
在工业数据采集系统测量通道的共模和串模抑制比测试中,当通道受到干扰时的示值变化量中含有波动成分时,文章给出了一种估计该波动分量大小以及与偏离分量合成的方法,使用该方法进行通道共模抑制比和串模抑制比的计算,将使测试结果更为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