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假分数的认识,教材是通过观察圆形图形中涂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数来引入的。如右图中涂色部分有5个14是45。然而,学生往往对此提出质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最多只有4份,怎么可以用54来表示呢?如果把两个圆平分8份,表示这样的5份,应该用58来表示。”对这样(54)的疑惑,如果我们弃之不问,而是把答案硬塞给学生,这样做,学生虽认识了假分数的表现形式,但不能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连接,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对假分数概念的意义构建。那么这里应提供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学习支点呢?笔者为此进行了下面的探索。出示右图:01米()()()师:上面的直线上从0到1…  相似文献   

2.
对于“假分数的认识”的教学,教材是通过观察圆形图形中涂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数来引入的。然而,学生往往对此提出质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最多只有4份,怎么可以用45来表示呢?如果把两个圆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5份,应该用58来表示。”面对学生的疑惑,如果我们置之不理,而将新知强加于学生,那么,学生虽然认识了假分数的形式,但不能将其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联接,显然不利于学生对假分数概念意义的构建。那么,应给学生提供一个什么样的学习支点呢?笔者为此进行了以下探究。案例出示:师:直线上从0到1表示1米长。从0到第一个点表示几分之几米?…  相似文献   

3.
看了贵刊2006年第4期《给学生一个学习的“支点”》一文,想与彭老师谈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文中说,通过观察圆形图形中涂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数来引入对假分数的认识时,如右图,学生往往提出质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最多只有4份,怎么可以用54来表示呢?8来表示。”这是客观存在的,是学生没有弄清图形与分数意义的对应关系使然。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教学前奏曲是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意义的难点是比较抽象的单位“1”。教材通过大量的实例和配图等感性材料,让学生感知单位“1”,理解平均分。可此时的实例和配图都指向真分数,因而教师与学生往往会…  相似文献   

4.
关于假分数的认识,教材是通过观察圆形图形中涂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数来引入的。如右图中,涂色部分有5个1/4,即5/4。  相似文献   

5.
听了两节“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课,对于假分数的引入,第一位教师先运用下图左来说明什么叫真分数后,接着用小黑板出示下图右,问: “图中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多少?”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7/8”,教师问:“对不对呢?”学生齐答“对”、“不对”,有两种不同的意见。这时教师说:“在这个图里,一个圆表示单位1,我们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呢?”(4份)这阴影部分共有几份?”(7份)“那么应该是多少  相似文献   

6.
<正>案例:小数的意义教学片断一:师:我们学习的数与图形是好朋友,联系非常紧密。比如,这是一个正方形(出示一个正方形),就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小数0.1能用图形表示吗?请你试一试画图表示0.1。学生独立思考、画图,然后全班交流,教师有意让出现错误的同学先反馈。生1: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色的1份是0.1。(讲不清理由)生2:把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涂色的1份是0.1。(讲不清理由)生3:不对,应该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涂色的1份才表示0.1。(全班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一、认识八分之几师:请你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把它平均分成8份,再给你喜欢的几份涂上颜色,然后想一想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学生动手操作。全班展示交流  相似文献   

8.
宜芝玲 《陕西教育》2001,(10):30-30
一、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观察问题的角度不能拘泥于一个角度、一种模式,如果观察问题单一,往往会造成学生思路单一,思维僵化,不敢越雷池半步。要使学生思路开阔,必须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突破常规,就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在教学“用分数表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时,如图: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是阴影部分,阴影部分表示几分之几。这是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取这样的2份,用分数表示是2/3。紧接着我让学生观察下图,并求出阴影部分是多少。如图: 让学生观察,依据左图,阴影部 分为5/3,又可根据分数的意义,使学生观察两例图中的阴影部分得出,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圆,还可以表示一个集合整体,因此,我们也可以把两个圆作为整体,看作单位“1”,这里把单位“1”平均分成6份,取这样的5份,用分数表示是5/6。这样,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认识问  相似文献   

9.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是以复习旧知识引出新课题的形式安排的,教学过程如下。复习:80÷20的商是多少?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5 倍,商是多少?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10倍呢? 例1:把4张相同的纸条分别平分成2份、4份、6份和 8份,并按照下图涂色。如把每张纸条都看作单位“1”, 请你把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  相似文献   

10.
曾学荣 《考试周刊》2011,(29):98-99
【案例】 今年我校仇老师参加片数学赛课活动,内容是《真分数和假分数》。陪同该老师多次磨课下来,我感受颇多,其中一点便是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机智。本节课的例题让学生把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4份,通过涂色引出对4/4和5/4的认识。所以,在课的设计中当5/4出来后,老师应当结合图追问:这里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如下图)?在追问中让学生加深对5/4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第一组: 1.学生自己用纸准备四个同样大小的圆形,按照教师的要求,分别折迭并用阴影表示出有关的部分。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标出其中的一份;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四份,标出其中两份;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八份,标出其中的四份;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十六份,标出其中的八份。 观察各圆中阴影部份所表示的分数,你发现这几  相似文献   

12.
【案例】师 :拿出课前老师发给大家的学习纸(各有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 ,其中一个被平均分成10份 ,另一个被平均分成100份)。请大家用水彩笔在两个正方形中分别涂出面积相等的一块 ,并试着用小数把涂色部分表示出来。学生动手涂色 ,并在涂色处标上相应的小数。随后 ,教师引导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各自的画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 ,得出如下的等式 :0.3=0.300.5=0.500.8=0.80……师 :观察这些算式 ,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独立观察 ,并大组交流。生 :我发现 ,等号左边的小数末尾没有0 ,而等号右边的小数末尾多了一个0。师 :那它们的大小有没有…  相似文献   

13.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师:拿出同学们课前准备好的学习用纸(各有两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一个平均分成10份,另一个平均分成100份),请大家用水彩笔在两个正方形中分别涂出面积相等的一块,并试着用比把涂色部分表示出来。学生动手涂色,并在涂色处标明涂色部分与原图形相应的比。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的涂法及写出的比3∶10,30∶100;1∶10,10∶100;……二、共同探索,掌握新知师:观察这些比,你有什么新发现?学生独立观察后,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生:①同学们写出的比都可以用等号连接。如:3∶10=30∶100、1∶10=10∶100;②等号右边的前项和后项…  相似文献   

14.
片断[学生初步认识21。]师:你们能用手上的纸折出12吗?折好的同学请贴到黑板上。[生A、生B折了41,也跑了上来。教师及时发现了问题。]师:嗯,折得多好。把你们折好的纸贴到最高处。[学生的注意力全集中到两张平均分成4份的纸片上。]师:(指黑板)这表示什么?生:(齐答)41。师:41表示什么?生:把纸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41。师:再加一份呢?生:就是42。师:你们有什么发现?生:41+14=42。生:这样的3份是34,4份是44。师:你们真棒。老师要求折12,他们却折成了14,你们怎么看?[学生纷纷发表看法:“他们没听清老师的要求。”“他们挺聪明。”……]师…  相似文献   

15.
<正>周三是我校数学组的教研日,一位教师执教了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教学片断:创设情境:孙悟空把一块饼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份给八戒,八戒嫌少。孙悟空只好把这块饼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2份给八戒,八戒仍然嫌少。孙悟空第三次把这块饼平均分成9份,取其中的3份给八戒,八戒满意地笑了。师:八戒赚到便宜了吗?生:没有。师:请大家在3个圆纸片上涂色,看看有什么发现。(课  相似文献   

16.
教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或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将具体的事物平均分是学生熟悉的,但要抽象概括出单位"1"来表示这些被平均分的对象,是一个质的飞跃,更是学生真正建立分数意义的关键。教学时,我进行了如下两次不同的尝试,效果迥异。第一次教学:师: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涂色部分吗?  相似文献   

17.
[片断]师:认识了12后,你们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学生交流,教师顺势板书:14,18……师:想不想也来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想。)从材料中再拿一个图形,动手试一试。(注:组内4位学生分到的图形完全相同,组与组之间分到的图形不同,有些组分到长方形,有些组分到正方形,有些组分到圆。)师:你表示出了几分之一?是怎么表示的?生:我把这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41。生:我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81。(见学生纷纷想介绍自己表示的分数,教师引导他们在组内轮流介绍。教师参与各组的交流,并收集不同图形的41,依次贴到黑板…  相似文献   

18.
一、复习引入,在一个图形中表示分数师:朱老师先写一个分数,(板书:1/4)大家一起读一读。(学生齐读)师:(画一个圆)如果要表示出这个圆的1/4,怎么做?生:把这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  相似文献   

19.
活动一:创设情境师:今天我特地请咱们学校食堂的师傅们精心制作了一些蛋糕,带到这里请同学们品尝。不过蛋糕的数量不多,一人分一块不够,只能两人吃一块。你能把蛋糕分开吗?(生亲自动手切蛋糕)活动二:建立模型1.认识12。学生分好蛋糕后,请他们分别说一说是怎样分的。(1)学生首先演示了平均分的情况。教师提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能吃到多少呢?从而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接着再引导学生思考:用我们以前学过的1、2、3、4、5等数字能不能表示出一块蛋糕的一半?你能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吗?像12这样…  相似文献   

20.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理解几分之一与几分之几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分数,并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1.实例引入。教师贴出4个苹果,让一个学生将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2个;另一个学生将它重新分成4份,每份得1个。分完后,教师提问:“如果将4个苹果平均分成8份,该怎么分?每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