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旺  袁海军 《中国德育》2010,(5):17-19,23
青少年对于网络不良信息缺乏足够的免疫能力,极易导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以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通知精神为契机,加快构筑网络不良信息防御体系,增强未成年人网络道德自律意识,发挥学校在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洁净、安全、文明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越来越成为未成年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网络道德问题逐渐凸现出来,尤其是未成年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本文探讨了网络道德的内涵、网络道德教育的实质,调查和分析了当前未成年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现状,最后提出开展中小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几点困惑与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3.
谈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兰荣 《教育与职业》2006,(14):100-101
伴随着网络的普遍使用,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凸显出来。本文简要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并提出了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键盘下的道德失范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阐明了网络道德的本质,立足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及成因,进而提出了网络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虚拟”走向“现实”的学校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丹 《中国德育》2008,(4):17-22
学校网络道德教育从“虚拟”走向“现实”具有两层含义:网络道德教育与网络道德的产生虽然与“虚拟”的网络社会或网络环境紧密相关,但究其实质,网络道德失范是网络个体现实道德问题在网络中的体现,因而网络道德教育需要从现实入手;学校是网络道德教育实施的主要场所,学校网络道德教育应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从幕后走向前台。其基本路径是:探索和遵循网络道德教育规律;对学校道德教育进行“网络化”调整。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也引发了网络道德失范的问题。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具有多重危害性,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研究对策,从内在道德、外在环境、法律制度等方面促进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建设。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疏远、道德情感淡漠、产生不道德的网络行为等方面,这主要是由网络原因、外在原因和大学生个人原因所引起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对策应该从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加强对网络的监督与管理、积极占领网络文化阵地入手。  相似文献   

8.
杨秀芳 《文教资料》2008,(24):90-92
青少年网民数量巨大,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不容忽视,文章在认真剖析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基础上,积极探究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根源,努力寻求应对措施,着力构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大学生在虚拟网络社会环境中出现个人言行、社交、学术、消费等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深刻影响着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的问题。通过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及原因进行分析,并从大学生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层面提出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引导原则,为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方面提供好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0.
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隐蔽性,导致大学生在网络游戏、网络论坛、网络语言、网络交友等方面出现道德失范现象,这种失范现象主要由大学生自身、学校道德教育、网络环境等方面原因引起。做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工作,应在加强大学生道德自律、学校教育和社会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1.
熊瑛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4):125-128
网络道德与现实社会道德之间存在一种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现实社会道德对网络道德具有精神动力功能、评价功能、指向功能、规范功能、调节功能,网络道德是现实社会道德在虚拟网络上的延伸或再现。但是网络技术形成了网络道德行为的动态性;网络道德也可以张扬和强化现实社会的美德,催生出新的社会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而基于二者的这种辩证关系,加强现实社会道德教育,规范约束网络行为,是促进网络道德与现实社会道德良性互动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丘威 《嘉应学院学报》2001,19(3):107-111
本文提出了网络道德基本内涵及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认为计算机网络道德建设是高校德育工作研究的新课题和计算机网络中不道德问题对高校德育工作可能引发的新难题,提出计算机网络道德的教育与管理对高校德育工作新要求,初步探讨我国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教育和引导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既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也给他们带来了许多网络道德问题,主要表现为网络道德意识的淡薄和网络道德行为的失范。为此,学校要积极面对网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具体措施有:加强正面教育;改善大学生的网络内外环境;改进高校的德育工作方法;加大网络道德的校内外监控力度。  相似文献   

14.
网络人际交往对大学生道德构建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抑制其消极影响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改善网络建设的软、硬件条件,创设优质网络文化生态环境;完善相关立法;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教育;造就网络教育工作的行家内手;开设“网络伦理”课程等。  相似文献   

15.
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原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原则.道德不是追求个人物质利益最大化的手段.善者的善行常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是道德作用“软弱”的根本原因.人具有双重生命、双重需要,所以道德具有物质基础与精神基础这双重基础.道德建设既要加强道德教育,又要遵从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道德行为也是一种利益创造,所以善者的善行得到的回报应高于其投入.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关系到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系统工程中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然而,目前不少的家庭教育存在一些误区,并影响到未成年人的成长问题。为了促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顺利进行,认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主要误区并认真地解决已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开展成功素质教育活动,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具有成功素质的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引领教师成功的重要作用,并在师德、教学、文化、科研等方面积极引导教师走向成功,掌握成功理念和方法.获得成功体验和感受,最后达成师生共赢的成功目标。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高校教育中存在重成绩而轻品德的倾向,教师以出卖知识为天职,学生为文凭而读书。思想政治教育被弱化、淡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义务感和历史使命感淡薄乃至缺失是其必然结果。在网络信息时代,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要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又要着力培养人的能力与个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注入新的活力,实现新的转机,创造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9.
学校德育中的道德权威是学生对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发自内心的敬重而生成的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但当前学校德育只注重对学生外在的纲常礼仪和行为规范的机械操练与背诵,忽略了对其内在心灵品质的培养,使得道德本身所固有的权威被遮蔽或消解。究其原因在于道德价值判断的模糊性和道德意义的异化。因此,学校德育只有回归对学生个体生命意义的关照和德性的养成,才能让道德本身所固有的力量彰显出来。  相似文献   

20.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其实施的关键在于教育和引导。从构建教育网络入手,探讨了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