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用于论文分类的分类法必须采用易于使用的学科分类体系分类法。《学科分类与代码》就属于这种学科分类体系易于使用的分类法。除了它本来的适用范围和服务对象外,它还具有论文分类的功能。《中图法》不符合论文分类的要求,建议用《学科分类与代码》取代目前使用的《中图法》。  相似文献   

2.
馆藏资料,既不同于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又不同于图书馆所存的图书、报刊,因此,在馆藏资料的分类上,既不能采用《中国档案分类法》,也不适宜用《中国图书分类法》对其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3.
论文写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思维过程。在不同类型的科技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所采取的思维方法也不尽相同。本文将对综述型科技论文写作中的思维方法作简要阐释。根据综述型科技论文的特点及其写作程序,笔者认为,主要采用以下思维方法。1分类法分类法是按照预先确定的分...  相似文献   

4.
本论文运用情报检索语言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万维网为研究领域,从分析网络信息二次组织的现状入手,探讨传统分类法——等级列举式分类法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和发展问题.论文在进行大量网络调查的基础上,将网络信息分类组织方法的表现形式——万维网浏览工具分为非基于分类法和基于分类法两大类型.将非基于分类法浏览工具视为网络环境下应运而生的网络信息分类组织方法,把基于分类法浏览工具视为传统分类法在网上应用的尝试,通过对两者的比较来论证传统分类法在网络环境下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科技论文作为文献资料的一种,能否取得应有的价值,主要取决于自身的被利用率。在现今浩如烟海的资料中,能否被利用主要借助于文献检索工具。分类号是最重要的检索手段之一,被称做等级制体系分类索引。鉴于此,分类号已经成为科技论文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列于摘要、关键词之后,正文之前。为了使检索工具查寻更加准确,科技论文的分类深度一般应控制在八级左右[1]。等级制体系分类索引主要是借助中国图书分类法的分类方式,对科技论文进行系统地分类,使检索者可以依据自己所要查寻的方向,快速检索现成的资料。目前由于没有明确的要求,科技论文的分…  相似文献   

6.
网络环境下的分类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论文运用情报检索语言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万维网为研究领域,从分析网络信息二次组织的现状入手,探讨传统分类法--等级列举式分类法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和发展问题。 论文在进行大量网络调查的基础上,将网络信息分类组织方法的表现形式--万维网浏览工具分为非基于分类法和基于分类法两大类型。将非基于分类法浏览工具视为网络环境下应运而生的网络信息分类组织方法,把基于分类法浏览工具视为传统分类法在网上应用的尝试,通过对两者的比较来论证传统分类法在网络环境下应用的可行性。 首先,论文分析了网络信息二次组织的现状,指出与传统信息检索工具的组织方式一样,网络信息的二次组织方式同样表现为分类组织法和主题字顺组织法,主题组织法的表现形式为提供关键词检索的语词检索型搜索引擎,分类组织法的表现形式为提供等级制浏览的浏览型搜索引擎,对已经在网上运作的分类组织方法的剖析将有助于深化论文主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科技新闻的分类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内容分类法模糊型要素的界线,把科技新闻划分为几十种,是一种游离不定的分类原则,没有任何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虞沪生  李艳 《编辑学报》2005,17(1):72-73
调查发现多数科技期刊的论文标引并没有执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即未使用<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而仍在使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其主要原因是政策导向和指导思想有问题.认为应尽快出台相关标准、加强对编辑人员的业务培训,并在有关政策上予以支持,以彻底消除目前论文分类标引上存在的混乱.  相似文献   

9.
分类法检索在科技文献查新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检索有主题法与分类法两种基本途径,人们通常更习惯于直观的主题法检索.但由于科技词语一物多名与一词多义的普遍存在,单凭主题法检索难以达到查全查新检索要求.文献分类法从分类体系上揭示出科学  相似文献   

10.
对科技学术期刊论文进行分类,并标示分类号和分类来源,有关标准已做了规定,这是科技期刊编辑标准化、规范化和进行科技交流的依据。但是,这些标准由于对所用分类法和分类号的标示位置的规定相互有些矛盾,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各科技期刊编辑部基本没有按照标准要求来做,而是各行其是。目前,中外大部分科技期刊没有进行论文分类,只有少部分做了这一工作。在这少部分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随着科学交流体系向电子媒介迁移,传统的科学论文内容组织及呈现方式带来了诸多弊端。科学论文语义增强能够创新科学论文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得到了来自科研机构与学术出版商的重视,形成了一系列理论与实践成果。对这些成果进行梳理、归纳,发现其中的优势与不足,能够为后续推动科学论文语义增强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指导作用。[方法/过程] 从语义增强的概念入手,着重分析科学论文语义增强的核心目标、实现路径与关键问题,随后,梳理对科学论文中正文本与副文本内容进行语义增强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并围绕科学论文语义增强路径上的三个阶段:语义标注、语义组织与可视化呈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进一步归纳总结现阶段科学论文语义增强的特点,并对科学论文语义增强的未来发展及研究提出4点意见。  相似文献   

12.
在科技英文编辑中应注意中英文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银洲 《编辑学报》2009,21(4):320-321
论述汉语与英语的语言差异以及英文中的文学语言与科技语言的差异,阐述我国大陆科技英文编辑的现状。认为应充分注意这种差异,从而地道地、专业化地做好科技英文论文的编辑加工。  相似文献   

13.
基于阅读价值的科技文献排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技文献的准备是开展科研工作的必须步骤和重要基础,而当前从电子期刊数据库中检索到的相关文献往往成百上千篇.如何判断一篇文献的阅读价值,并快速准确地获得相关知识,成为科技文献服务方面的一个共性需求.本文针对在科研工作中需要快速对文献按阅读价值进行排序并获得相关知识这一共性需求,以PageRank算法为基础,提出并验证了一种综合考虑文献的内容、期刊、作者、时间等反映文献阅读价值的因素对文献进行排序的PaperRank方法.该方法在得到依据文献阅读价值的排序结果的同时,还可获得在某一问题或领域研究中的重要作者和重要文献等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4.
以SJR为数据来源,比较分析了1996-2008年巴西、印度、中国、韩国4个国家发表科技论文数量、可引用文献量、文献被引量、自引量、篇均被引量、去除自引后的篇均被引量、H指数、文献引用率、国际合作量等9个指标。中国发表论文数最多,2003年后每年增加约3万篇。巴西、韩国文献引用率、篇均引用量高,且自引率低;印度居中等水平;中国文献引用率、篇均引用率低且自引率高;国际合作度巴西最高、中国最低。可见中国的科技论文质量与其他3个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学术论文引言的结构模型化研究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为使引言的写作和编辑加工结构化,对学术论文引言的功能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引言的结构应由2个层次5个要素组成。运用科技编辑结构模型化方法建立了学术论文引言的层次和要素基本结构模型,使引言更能体现出学术论文的创新性和科学性。在编辑实践中可拿论文的引言和基本结构模型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点,再对引言的残缺结构进行优化处理,可使引言的写作和编辑加工更具规律可循和方便操作。  相似文献   

16.
分析欧美国家科技论文网络共享版权保护存在的四个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科技论文网络共享的版权保护模式,以便于中国科技论文网络共享版权保护之发展及实施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Although the novelty of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previous studies, most have examined the distribution of references in the bibliography, which may not be effective in capturing implied scientific knowledge. We propose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measuring the novelty of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using a paper's title. At the heart of the framework, fastText is used to construct a vector space model in which papers with similar scientific knowledge are located close to each other, and the local outlier factor is used to measure the novelt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implied in the papers on a numerical scale. The feasi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were assessed by comparing the average novelty scores of papers recommended with novelty-related tags in Faculty Opinions to those of papers without such tags. This case study of 15,653 papers published in a biomedical journal confirms that our framework is a useful complementary tool for the continuous assessment of the novelty of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and can serve as a starting point for developing more general models.  相似文献   

18.
也说"核心期刊"的评价功能--兼与钱荣贵、薛世平先生商榷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沈正军 《编辑学报》2004,16(4):306-307
“核心期刊”遴选虽难免存在缺陷和不足 ,但是在目前情况下赋予“核心期刊”以评价功能其积极意义是主要的 :第一 ,增加了对学术期刊进行评价的依据 ,使学术期刊提高质量有了较具体的目标 ;第二 ,使学术论文评价有了一个较为客观、便捷的工具 ;第三 ,能促使作者提高论文撰写质量。要引入更科学的评价体系 ,有待于尽快建立和完善科研绩效评价体系与期刊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科技论文章节与列项说明的区分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慧 《编辑学报》2003,15(4):254-255
为使科技论文层次清晰,编排统一,对章节与列项说明的概念进行了区分界定。认为二者含义不同,标注方式也应严格区分,全刊力求统一。举例说明混用这2种编排格式会给期刊造成结构上的杂乱和整体上的无序。  相似文献   

20.
Traditionally, the number of citations that a scholarly paper receives from other papers is used as the proxy of its scientific impact. Yet citations can come from domains outside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and one such example is through patented technologies—paper can be cited by patents, achieving technological impact. While the scientific impact of papers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the technological aspect remains less known in the literature. Here we aim to fill this gap by presenting a comparative study on how 919 thousand biomedical papers are cited by U.S. patents and by other papers over time. We observe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itations from patents and from papers, but there is little overlap between the two domains in either the most cited papers, or papers with the most delayed recognition. We also find that the two types of citations exhibit distinct temporal variations, with patent citations lagging behind paper citations for a median of 6 years for the majority of papers. Our work contribute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echnological impact of pap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