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爆发后,卞之琳的诗歌创作发生了重要的转折,代表这一转折的创作成果就是《慰劳信集》。这部诗集以其机智、幽默、风趣的风格和所蕴涵的现实主义思想,使卞之琳完成了对自身的超越,而且推进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在卞之琳创作《慰劳信集》时,西方现代派诗人奥登于这一时期来华,创作了有关中国战场的十四行诗,因此,卞之琳的诗歌创作深受奥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诗歌主题、语言形式和修辞手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迷惘的一代"的重要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T.S.艾略特是欧美现代派最有影响的著名诗人。他的代表作《荒原》开启了英语诗歌发展的新方向,被誉为"西方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而中国"新月派"前期的重要作家闻一多是深受艾略特影响的著名现代爱国诗人,他的代表作《死水》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名篇。在对两位诗人的生年及作品进行了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荒原》与《死水》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及艺术观进行了分析对比,并对其不足之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国内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对卞之琳的书写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早期,建国初文学史对作品的评价受阶级史观影响,而卞之琳偏重于艺术实验性质的诗歌创作,受到文学史批评。第二个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后期,文学史书写尊重文学作品的审美属性,卞之琳诗中独特的抒情气质与抒情策略受到了赞赏。第三个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当下,新时期更注重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卞之琳诗歌将中外诗艺与情调结合得恰到好处,成为中西方诗歌交流的典范,诗歌《断章》成为短诗中的经典。总体而言,中国现代文学史对诗人卞之琳的评价呈现出由低转高、文学史书写由隐没到显现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4.
卞之琳是重要的中国现代诗人,同时在西方又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以汉乐逸为首的荷兰学界对卞之琳有深入透彻的研究,出自卞之琳的诗歌充满东方魅力,但语言又位于西化诗歌的最前沿,这种混搭效果让读者深感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5.
<正>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是“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断章》取自于卞之琳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对其十分满意便保留了下来,既是意料之外,  相似文献   

6.
生命的体验与沉思──论卞之琳30年代诗歌的思想发展[韩]具范精湛的艺术“技巧”①和深刻的思想深度的高度统一,是卞之琳对中国现代诗歌的杰出贡献,也是他被称为中国现代杰出诗人之一的原因所在。②就思想性而言,我以为卞之琳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就在于,它是诗人对...  相似文献   

7.
由于受到艾略特的影响,以及个人对玄学的爱好,卞之琳的诗所呈现出的不同于其他现代诗人的风格特点得到了相当的肯定。而从现代诗发展看,正是卞之琳开玄学派诗风一脉,转变了抒情诗的传统,影响及于40年代以"现实、象征、玄学"为特征的"九叶诗派",从这个意义上讲,卞之琳在诗坛的地位远未得到深入的讨论。[1]从时代背景给予诗人的烙印、诗人自我养成的个人气质以及诗人创作与翻译诗歌的主张三个方面比较分析卞之琳的诗歌艺术。  相似文献   

8.
法国后期象征主义大师瓦雷里对中国现代主义诗人产生了重要而持久的影响,其中尤为关键的是他对中国诗人卞之琳的影响。本文从诗歌史的连接性方面、现代性和古典性结合方面、诗歌韵律和技巧方面探讨两位诗人在现代主义诗歌创作和理论上的某种契合和个性特征,以期更好地理解卞之琳在“融古化欧”方面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新诗史上,卞之琳是一位真正有哲学意识的诗人,西方现代意识和荒原意识对诗人的诗歌创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他的逃避情感而追求智性凝聚的诗,正渗透了西方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他的现代诗用一种近乎冷峻的笔调,描述了他小处智慧,大处茫然的生之迷茫和对现实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0.
死亡中闪耀的光芒──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诗与死李明渊源于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歌的现代主义诗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下的二十到四十年代走过了它的辉煌时期,诞生了里程碑式的《荒原》,并成为学院派现代诗歌的顶峰。到了五十年代后期,学院派麾下的第二代诗人罗·罗...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新诗史上,卞之琳是一位真正有哲学意识的诗人,西方现代意识和“荒原”意识对诗人的诗歌创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他的逃避情感而追求智性凝聚的诗,正渗透了西方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他的现代诗用一种近乎冷峻的笔调,描述了他“小处智慧,大处茫然”的生之迷茫和对现实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现代派诗歌意象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论析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意象艺术的嬗变及其特征。以戴望舒、何其芳为代表的现代派前期诗歌意象艺术,在意象意境化探索与对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现代性化用中,体现出对中西诗歌意象艺术融合的自觉追求;以卞之琳、废名为代表的现代派后期诗人主要接受的是后期象征派艺术的影响,意象艺术转向了潜沉的智性表现方向,并呈现出意象的日常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诗人卞之琳的诗歌,以其将中国传统古典诗学特点和西方现代诗歌技法的结合而蜚声诗坛。卞之琳的诗歌对中国古代传统诗词在多方面有所继承,尤其在传统诗歌意象的运用方面,显示了丰富的古典意蕴。本文通过举例分析卞之琳诗歌的古典内涵。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卞之琳集诗人与翻译家于一身.其创作迥异于以往的“滥情”诗风,以“智性诗”一改中国新诗面貌;诗歌翻译则选择了许多外国的抒情佳作.诗歌创作与诗歌翻译构成了卞之琳文学生活中“情与理”的协调和互补.当然两者并非截然二分:其诗歌创作有“冷凝的抒情”,诗歌翻译也不乏智性的诗作.智性与情感的和谐统一,使卞之琳的创作与翻译互补共荣,共同构成他瑰丽辉煌的文学事业.  相似文献   

15.
深受中国古典诗歌影响的意象派诗歌,曾先后几次反弹回中国,对中国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无论是在新诗的开拓胡适、象征派代表李金发和现代派代表戴望舒、卞之琳的作品中,还是在20世纪40年代的“九叶派”诗人和80年代的朦胧诗人的作品中,无不隐约地闪现着意象派的影子,同时,自20世纪初,许多诗人开始译介意象派。自80年代起,我国学还就中国诗歌与意象派的相互影响,借鉴以及差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意象主义是流行于1909—1918年间的一个现代的英美诗歌流派。它的创始人是美国的艾兹拉·庞德、英国的托马斯·休姆。主要诗人有希尔达·杜利特尔(笔名H·D)、艾米·罗厄尔、德··劳伦斯等。意象主义是在象征主义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下产生的。这个诗歌流派,虽然出现的时间很短,但它对西方诗歌的影响是比较深远的。最近读意象派的诗歌,发现《女神》中的一些诗歌(特别是第三辑)与意象派诗有惊人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7.
意象主义是流行于1909—1918年间的一个现代英美诗歌流派。它的创始人是美国的艾兹拉·庞德、英国的托马斯·休姆。主要诗人有希尔达·杜利特尔(笔名H·D)、艾米·罗厄尔、德·赫·劳伦斯等。意象主义是在象征主义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下产生的。这个诗歌流派,虽然出现的时间很短,但它对西方诗歌的影响是比较深远的。近读意象派诗歌,发现《女神》中的一些诗歌(特别是第三辑)与意象派诗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8.
英国诗人T.S.艾略特的长诗《荒原》是西方文学史上的杰出作品,被誉为"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开拓了英语诗歌发展的新方向。自《荒原》被介绍到中国以来,中国学者对它的研究热情一直未减。许多评论家都认为艾略特意欲透过诗中支离破碎的、毫不相关的意象表达战后西方人感情上和精神上的枯竭和西方文明的荒废。笔者试图综合评述国内关于《荒原》的研究现状,为学者进一步研究该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流派简介】现代诗派,20世纪30年代初出现的诗歌流派,因《现代》杂志而得名。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施蛰存、何其芳等人。他们继承和发展了象征派的诗歌主张,提倡写作"纯然的现代的诗",作品大多不讲究诗行的整齐和韵脚,而以口语和自由的形式表现情绪的节奏,  相似文献   

20.
卞之琳诗歌的英文自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在1936年,在伦敦出版的《现代中国诗选》一书,就收了卞之琳14首诗的英文翻译,那都是他自己译的。后来,在不同的时候,他曾把自己的其他一些诗译成英文,发表在不同的地方。在把自己的诗译成英文时,卞之琳更多地显现了他的诗人本色,随意、洒脱、变化甚至放纵,以意译为主。他对自己诗歌的英译不作“亦步亦趋”的严格要求,至少不如他对外国诗歌的汉译要求那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