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罗尔斯主张公正要“合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本文在“补偿”原则的基础上分析了教育公正问题。教育公正同样是罗尔斯关注的重点。值得注意的是,教育公正不是教育平均,不是社会公正的附属品,教育公正要注重教育的内在公正。  相似文献   

2.
教育平等论述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对教育哲学史上几种主要的教育平等理论的述评,力图阐述教育平等的实质。指出:卢梭和罗尔斯的"补偿原则"只是一个公正的原则而绝非平等的原则,它消灭了旧有的不公正而又制造出新的不公正,消灭了旧有的不平等而又制造出新的不平等。公正的分配原则是平等地对待平等的,不平等地对待不平等的。应用于教育就是应该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资质和能力进行不同的教育。结合我国的教育实践得出:包括平等在内的教育问题不能通过教育本身来解决,只能通过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来解决。  相似文献   

3.
教育公正刍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受教育权分配问题上 ,简单的效率优先论和平等优先论都不完善。只有在综合了自由、平等、效率和社会合作等基本价值的教育公正理论指导下 ,才能较为合理地处理受教育权分配问题。本文借鉴罗尔斯的正义论提出了现代社会的教育公正观 ,联系我国现实提出了五个教育公正原则 ,并对当前我国在受教育权分配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公正是一个古老而现实的问题。机会平等是社会正义研究的重要内容,可分为形式上的机会平等和事实上的机会平等。对所有人开放的地位和职务的竞争机会的获得,关键取决于发展潜力机会的获得。而发展潜力机会的获得取决于教育。因此,教育公正是实现机会平等原则的核心内容。我国目前在地区、城乡、校际、性别和群体阶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教育不公现象,并从宏观的国家基本制度安排和政策制定角度来看,实现教育公正应遵循:基本受教育权利的完全平等、非基本受教育权利的比例平等、利益补偿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5.
公正是一个古老而现实的问题.机会平等是社会正义研究的重要内容,可分为形式上的机会平等和事实上的机会平等.对所有人开放的地位和职务的竞争机会的获得,关键取决于发展潜力机会的获得.而发展潜力机会的获得取决于教育.因此,教育公正是实现机会平等原则的核心内容.我国目前在地区、城乡、校际、性别和群体阶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教育不公现象,并从宏观的国家基本制度安排和政策制定角度来看,实现教育公正应遵循:基本受教育权利的完全平等、非基本受教育权利的比例平等、利益补偿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6.
从罗尔斯的正义原则看教育公平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文章评述了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从新自由主义的立场察看教育公平问题,分析了教育中的“平等自由的教育公平原则”和“差异的教育公平原则”,认为平等自由的教育公平原则包括受教育机会的平等、受教育的自由权和受教育的要求权,差异的教育公平原则包括教育公平原则的社会应用、效率原则和补偿原则。  相似文献   

7.
从罗尔斯的平等自由原则和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出发,可以推演出教育制度的正义原则。然而从经费政策、教师政策、课程政策和高考制度四个方面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教育制度存在着非正义现象。分析教育制度的非正义性,是为了更好的建设或完善,使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的正面功能。  相似文献   

8.
残疾人的教育公正是教育公正乃至社会公正的重要内容和体现,我国目前残疾人的教育发展状况已有很大改观,但依然不容乐观.因此要从构建教育伦理、公正分配公共产品、促进社会稳定和实现个体美好生活的高度充分认识残疾人教育公正的必要性,遵循公民基本权利平等原则、机会平等原则、应得原则和补偿原则,从而保证残疾人的教育公正.  相似文献   

9.
教育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待遇,它包括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质量三个方面的公正和平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公平,而教育公平又  相似文献   

10.
从罗尔斯的正义原则看我国教育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罗尔斯的平等自由原则和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出发,可以推演出教育制度的正义原则.然而从经费政策、教师政策、课程政策和高考制度四个方面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教育制度既存在正义性,也存在着非正义现象.分析教育制度的非正义性,是为了更好的建设或完善,使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的正面功能.  相似文献   

11.
精英主义与平等主义对教育公正的认识不同,前者捍卫个人的自由,教育就在于个人基于能力的选择,注重精英的培养;后者要求教育向社会大众开放,使社会各阶层都能受到平等的教育,获得均等的发展机会.现实中的教育公正永远是在二者之间摇摆,谋求以减少极端为方向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它既涉及到经济发展、国家政策等宏观层面,又涉及到学校条件、学生个性等微观层面。我们既要尽我们所能坚持不懈地追求这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又不能脱离我国的具体国情去抽象地谈论它。“公平”不等于绝对的均等,正确对待差异才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3.
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的教育公平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等与效率和谐统一的社会公平是促进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手段,教育公平既有公平的普遍性,又有自身特点,应根据教育公平的本质特点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实现教育公平必须追求和实现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的和谐统一,应坚持普及与提高、大众化教育与精英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免费和强制性原则,积极消除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性和局限性的矛盾,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及其评价模式,坚持教学民主与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4.
浅议教育公平、教育平等和教育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平等,提高教育效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也是发展教育的主旨所在。教育公平是教育事业的价值追求和永恒理想,是教育平等和教育效率相互促进从而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促进教育平等和提高教育效率可以并行共进,教育公平是教育平等和教育效率二者水平不断提高的和谐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5.
重点中学的存在是否牺牲教育"公平"?损害教育"平等"?对此争议一直不断.本文认为,教育平等的要义在于促进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自己最佳的发展水平.要实现这种意义上的教育平等,就必须对学生因材施教.在此过程中,重点中学对实施因材施教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与追求教育平等并不存在必然的矛盾.当然,要使重点中学在促进教育平等中起到更大作用,还须满足多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中国的教育平等问题,需要明确几个关键问题:公平与效率、权利平等与实质平等、机会均等与结果均等。在现阶段,在教育的不平等已经影响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情况下,必须体现"公平优先,效率兼顾"的原则,在公平的前提下追求效率;不但要重视权利的平等,更要关注实质的不平等,以及教育的不平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既要关注微观个体的机会均等,也要关注宏观上结果的不平等,重视弱势群体和弱势地区的教育补偿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教育公平"包含了"起点——过程——结果"的公平。对其内涵的教育学解读,体现为教育正义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并通过弱势补偿实现教育正义;对其内涵的社会学解读,体现为阶层资本差异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因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等方面差距改变了各阶层受教育的机率;对其内涵的经济学解读,体现为人口红利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即人口红利的延续亟需教育公平提高人口质量;对其内涵的法学解读,体现为教育权利对教育公平的影响,以法律的高度维护各主体教育权利从而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8.
美国教育机会平等问题——道德和财政上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机会平等是当今美国儿童最重要的权利之一,其以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为保障。受教育机会平等的第一条原则是学生所受的教育不应该受到学生的非教育相关因素的影响;其第二个原则是不论是否可能,学生受到的教育应该设计为与学生教育相关特征相适应。因此,受教育机会平等应该理解为所获教育利益的平等而非生均费用的平等。  相似文献   

19.
合理的阶层流动是社会公平、民主、自由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阶层流动和高等教育公平二者一致的价值诉求有其内在统一性。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与阶层流动良性互动、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可行路径包括:树立平等观念,遵循"扶弱"原则,为低层代际向上流动提供机会;增加教育投入,合理配置资源,为社会弱势群体向上流动提供保障;强化和完善高等教育选择功能,促进社会阶层的竞争性流动;发挥高等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关注大学生就业,促进社会阶层的公平流动等。  相似文献   

20.
Educational policy depends on assumptions about fairness in education, whether they are made explicit or kept implicit. Without a view of fairness, one would be in the dark as to what should be done about the reproduction of social inequality through education, or whether or not anything should be done at all.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uncover the view of fairness in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education policy. It i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normative argumentation concerning educational fairness in a set of policy documents from the last seven years,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ocial background and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The main result of the analysis is that the OECD explicitly operate with a loose idea of equal opportunity, compatible with even a merely formal equality, but implicitly with a meritocratic variant of fair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In the final section, I argue that the OECD approach to fairness suffers from a limitation in that it considers educational justice in isolation from social justice in gener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