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看别人童年影集时候,我的心中充满了羡慕和嫉妒——我的童年,没有照片,那是一个空白的地带。直到读初中三年级,和几个同学照了一张合影,我这才算有了生命中的第一张照片!无法怨恼我的父母。作为偏僻、穷困乡村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一乐也。一辈子若育出几个英才,那当然荣幸,不过,几十年教出上千个“工农兵学商”,也欣慰得很。这张照片上的一群兵娃娃(照片后排)就是我1980年教出的高中毕业生。1977年黄河厂子弟学校创办高中,为图多挣12元钱,我从县一中转到那里,反正是代课教师,来去自由。听人说,厂矿子弟难教得很,我不信,都是一个鼻子两只眼睛,他会有三头六臂?我一直坚信,天下只有没能力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到学校我就接了他们这个班,嗬,果然是一群调皮鬼,敢说敢笑,敢想敢干,还出了不少难题来考我。几…  相似文献   

3.
离散     
有很多人已经离开。他们去了远方。不再停留在这里,一种不可捉摸的痛苦。“音去日本了,这是她和富士山的照片。”然后古兰就递给我那张充斥着整个富士山和大半张笑脸以及几点樱花的照片。不是很像她。她的笑曾经像太阳。  相似文献   

4.
一张报于50年代末的照片,我至今珍存着。照片上的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是我读高中时的同班同学张亚洲。亚洲长我不到一岁,他若一头有点打卷儿的蓬松短发,白皙端庄的脸上,嵌着一对仅作藐视状、富于穿透力的眼睛。嘴角微微翘起,显示着几分坚毅,几分做岸。他自幼生活在烟波浩淼的南阳湖边,家境也较富裕,因而性格中又颇有几分旷达,几分倜傥。但在我,却宁可把他看作一棵扎根湖边的“会思想的芦苇”。我和亚洲的初识是在1957年的初秋。那时我刚刚读完初中,独个儿告别了济宁二中,考人畜星河畔的全乡一中。同班同学中,几乎全是原金乡…  相似文献   

5.
1928-1929年,我们住在厦门。在厦门鼓浪屿拍了一张照片,那天我很显然不太高兴。30多年以后,在1960年,我父亲与母亲自上海飞到日内瓦跟我团聚以前,我弟弟翻出这张照片要他们带去。父亲说:“不要带,不要带,那天我骂了振宁一顿,他很不高兴。”这是没有做过父母的人不易完全了解的故事。厦门的一年生活,在我的记忆中是很  相似文献   

6.
"老师,老师,您的信!"中午我正在办公室忙碌,几个学生兴冲冲地跑进来。原来是我几年前一名叫家豪的学生来的信,信中说他又取得了好成绩,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初中物理竞赛中获得全市第一名,感谢从前我对他的帮助和教诲。信中还附带了一张照片,照片上家豪佩戴大红花,校长正为其颁奖,阳光而稚气的脸上洋溢着无比的自豪。  相似文献   

7.
倪玮 《大学生》2013,(5):56-57
正一张张最著名照片诞生2007年春天开始,阿内特应邀前往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授课。2012年冬,阿内特在中国人民大学演讲。在演讲中,阿内特讲了自己和两个记者朋友霍斯特·法斯(Horst Faas)、马尔科姆·布朗(Malcolm Browne)(2012年相继去世)的故事。他说:"我觉得很遗憾。我们都没有死在战场上,这是一种幸运。他们是我在美联社工作时遇到的极有才华的伙伴,是我最好的朋友。"阿内特叙述了他和朋友们如何开展工作,他们拍摄的一幅幅著名照片。在越战中,有一张最著名的照片,就是经过霍斯特编辑的。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张特殊的照片,是河南电视台播放我的专访时从电视屏幕上拍摄的。看到这张照片,便勾起了我对姐姐的无尽思念,想起了当年姐姐带我上学的那段难忘的岁月。1947年春天,在党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的领导下,我的家乡———地处太行山区的一个偏僻山村创立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所学校———安家坡小学。那时我6岁,姐姐11岁。照理姐姐该上学了,可那时农村重男轻女的观念很强,一般是不供女孩子上学的。因此尽管姐姐很想上学,但无论如何是列不上奶奶和父母的议事日程的。我因为是家中第一个男孩子,自然各方面都受优待,他们很想供我上…  相似文献   

9.
潇洒一瞬     
周远喜 《师道》2005,(3):49-49
我有一张很老的照片,照片所在地,便是我工作的第一驿站——观音桥中学。  相似文献   

10.
终于搬进了新居,有了自己的书房。帮忙搬家的人刚走,家人还在各自忙着拾掇,我就一头扎进被书籍充斥得略显窄小的书房,想好好整理整理堆积如山的书报杂志。当我刚俯身拿起一册旧书时,一张七寸的旧照片从书页间滑落下来——瞬间,几十张熟悉又有些陌生的面容和我不期而遇。我连忙捧起这张毕业照,这是十几年前我初中毕业时的师生合影,一张曾经“踏破铁鞋无觅处”,今又“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全家福”。  相似文献   

11.
我的童年     
我排行老五,只有四个哥哥。供我们弟兄五个吃饭、上学,硬撑着这个家的是老爸一个人。所以我们弟兄五个小时候没有一个人特意过过一次生日,拍过一张照片。我的第一张照片是初中毕业时拍的毕业照。小时候没留下一张照片的我们仍清晰地记得儿时四季里下河捕鱼摸虾、大伏天跪在田里给稻秧"爬行"、不睡午觉偷跑出  相似文献   

12.
<正>早上,"广文教师群"里,同事发来一张照片。照片的主角是一名广文的学生,他在等红灯的时候,趴在自行车的前框边缘,做题。拍照片的是一位家长,他为广文学生的学习精神点赞。看到这张照片,我很感动,但我更担心的是孩子的安全。于是,我把照片转发给三个学部主任,并嘱咐他们,不要追查孩子是谁,更不能批评孩子,只是要借此提醒孩子,上下学路上务必注意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3.
人生感悟     
当了多年小学教师的我,每每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和往日的岁月,就会思绪联翩……一天,我整理抽屉,翻出一叠旧照片。一张照片,有时能概括人生中的一个阶段。于是,把这些照片摊在桌子上,像是诉说着一段段美妙的人生感悟。其中,有一张照片是上初中时拍的,照片上是一个看上去有些陌生的少年,其实那就是我。那时我也就十二三岁,在村中学读书。学校后靠山,前临河。教室是土墙草顶的茅屋,课桌是土台支起的水泥板。凳子有胖有瘦,有丑有俊,五花八门,因为那都是学生们从自己家里带来的。教室的墙上有两个不方不圆的大洞,算是窗户,男同…  相似文献   

14.
这是我亲手给孩子们拍下的一张照片。2001年12月31日的下午5时,我们的新年联欢会准时结束。孩子们多半争先恐后地离开了教室,没走的或忙着清理自己的东西,或招呼着好友合影留念,没有人去看一眼一片狼藉的教室。我正在心里默默感叹现在的孩子太自私,忽见两个男孩在收拾废弃的彩纸,接着又见扫地的、擦窗户的……我数了数,一共12人。我一阵激动,当即表扬了他们,并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劳动结束后,我在教学楼前给他们拍下了这张照片。此时此刻,我再一次凝视着照片上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忽然觉得,那天能主动留下来为班级…  相似文献   

15.
尊重与宽容     
在我曾教过的一届初中学生里,有几个男生经常跑到外面去踢球,学习成绩有所下降,我很为他们担心,就找他们谈话,跟他们分析了踢球与学习的关系,并且希望他们合理安排好踢球时间。后来我发现这几个男生外出踢球的次数有所减少,但我从其他学生那里了解到,他们只是做得隐  相似文献   

16.
胡扬女孩     
下课后,我回到办公室,见办公桌上放了一封信,我漫不经心地瞟一眼信封,映入眼帘的是“西北政法大学”几个秀气的正楷字。西北政法大学?谁会给我写信?那儿并没有朋友啊。我撕开信封打开信纸,一张照片掉在桌子上。我细细地端详照片,一位二十多岁的姑娘倚在高大的胡扬树下,  相似文献   

17.
空镜子     
我,一个全身上下充溢着阳光气息的女孩,习惯托起自己自信的脸庞在镜子前陶醉。照镜子这是个双休日的清晨。当清脆的鸟叫声划过空气中的尘埃,这个城市睁开了双眼;阳光轻轻地拨开云层,透过玻璃窗,洒在小屋里。我像往常一样坐在镜子前,梳着头发。突然,目光落在了一张初中的照片上,和现在相比,好像我成熟了。那是初三时的一张照片,笑容是那么勉强……有人说,初三是不  相似文献   

18.
每当我打开相册,看到那张发黄的照片,我的脑海里就不由得浮现出一丝回忆。孩时,我很得爸爸宠爱。在一个雾气朦胧的日子里,叔叔拿了照相机回家,爸爸迫不及待地牵着我跑到院里的晒坝上照相。淘气的我站在爸爸面前,他蹲下,两手抱着我,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照片拿来时,大伙都说我照得像个男孩,我也不喜欢这张照片,只把它存放在衣柜的小木箱里。后来,爸爸因病魔而离开了我,但年少的我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上一年级时,在学校里听别人说了许多鬼故事,胆怯懦弱的我整天魂不守舍,总以为爸爸会像他们说的那样变成鬼来缠害我,况且我还有一张和他一起拍…  相似文献   

19.
李君 《新读写》2011,(7):79-80
生命最鲜嫩的时候,我们仨就相遇了。但仅仅一起陪着地球绕着太阳转了三圈,我们又各奔东西了--只因为升上了不同的初中。于是作为同学的最后的一次相遇——在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地方一我、宇、年,很纵情地在这个地方,摆了一个整齐划一得如同军人般的姿势,留下了这张照片。  相似文献   

20.
在我家相册中,珍藏着一张黑白照片,这是妈妈他们姐弟三人的合影。 照片上的妈妈、大姨和舅舅衣着很朴素,看起来却很精神、很开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