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最大困惑之一,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称、课程和方案的多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程和教师的双重声誉。因此,正确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变"与"不变",既要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变"中之"不变",又要坚持以"不变"应"万变",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求变,这已成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自信、学术自信和职业自信,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高校的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任务。政治理论课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中能否收到实效,达到预期的目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解决学生中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我在多年的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如何进行"理论联系实际"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问题的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素养问题,特别是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文章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含义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意义着手,简要探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现状和提升途径问题。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解决的是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信仰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简称"原理"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其基本要求是通过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原理"课教学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教学资料积累和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用新颖正确的理论观点和严密科学的逻辑力量去教育和感染学生,是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要求,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还存在若干有待解决的问题.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一是要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的"联姻",二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提高社会实践的有效性,三是要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有效的保证,四是要完善社会实践活动的检验手段.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课无论是在高中还是在大学,都普遍存在着学生对政治课学习不感兴趣,政治课难上的问题,高校"概论"课作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存在同样问题。所以比较和分析大学"概论"课和中学政治课在教学内容上的有效衔接,很有必要。具体对策是高校"概论"课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在创新性和实践性上下功夫,把握学术前沿,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理论成果,加强与中学政治教师的交流,了解中学政治课教学动态。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故事重要组成部分的"红色故事"是红色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红色故事"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能够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优质的德育资源,提升教学的亲和力与有效性。"红色故事"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在理论内涵、基因传承和行为价值上是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的,这是"红色故事"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逻辑机理。将"红色故事"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中,可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六个如何"的新课题,即:如何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合理定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进一步放宽视野,注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国际借鉴;如何进一步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发挥教学评价对教学改革的导引;如何进一步培养青年教师,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原著"根"的滋养;如何进一步整合课程资源,推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如何进一步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支撑,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衔接。这"六个如何"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是当前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和内在品格,整体性方法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以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为理论基础,探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贯彻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思想与方法,需要充分展现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理论魅力和说服力;需要教师注重对理论的提炼,实现从学科、课程到教学的有效转化;需要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真心学习马克思主义,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真心讲授马克思主义,做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信、真教、真做,才能在课堂上用逻辑的力量征服人,用知识或事实的力量打动人,用艺术的力量感染人,用人格的力量激励人,才能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使之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理论课堂。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疲劳",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通过长期课堂相处,学生对教师的脾气性格、人品人格、教学方法等个性和特质深入了解后,对其失去新鲜感和产生离心力的现象。消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疲劳",教师要做到:教学理念新锐、教学方式新颖、教学语言新潮、教学形象新奇。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中国梦是新一届领导人提出的治国理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应承担起"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要具备正面交锋的能力、加强教学能力、提高科研能力,为"中国梦"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建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体系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强弱取决于以下几个指标: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强弱,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否全面提升。追寻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理路,建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中国梦是新一届领导人提出的治国理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应承担起"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要具备正面交锋的能力、加强教学能力、提高科研能力,为"中国梦"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高度的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升其职业认同感和效能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教学底气不足等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的缺失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不够深刻,因此,必须深入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价值性与时代性的学习和研究,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17.
农克锋 《高教论坛》2020,(3):8-10,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核心课程,要有效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进学生行动",应把教材章节体系转化为专题式教学体系,把习语金句和微案例故事作为教学素材,采取亲近学生、学生可走进的"讲读论行写"五字教学法。  相似文献   

18.
殷有敢 《教书育人》2012,(33):106-108
随着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进"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和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化背景下,教师通过持续的学科教学教研的专业学习和实践,形成相应的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观念和责任,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过程。专业能力的发展尤其是教学专业能力的发展,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专业教学能力的发展关键在于其能  相似文献   

19.
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是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感召力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根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力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保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影响力是其的内在表征,共同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直气壮"的内生动力。要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理直气壮",就要增强其理论说服力、话语感染力和思想传播力,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有底气""有生气""有锐气"。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实现"课堂革命",需要全方位升级,其中提升共情意识以增强课堂温度就是一个重要维度。"共情"本来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意指从情绪和认知上理解他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均与共情意识的缺失有关。具体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的共情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教师对学生的共情,另一个层面是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的历史人物的共情,简称历史共情。剖析共情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的具体应用可以看到,通过教师的关怀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教学境界的多层次革新,以共情促共鸣,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