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隐与重构:作为一种人类文明指向的家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的价值标尺,而"家族"作为人类一种最基本的文化心理情结和精神价值指认也从来就存在于人类的观念形态中.尽管在东、西方文明中家族文化有着不同的实践形态和价值认证,但家族文化自始至终"存在着"其本身就是一种人类历史的真理性叙事.20世纪以来家族文化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总体性复兴和阶段性消隐两者并存的状态;而现代西方社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家族文化则表现出"寄生性再生长"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体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上.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民族文化承受的压力不仅来自于自身,更表现于外界。如今,面对全球化的压力,在对文化遗产的研究取得丰富成果的同时,一些学人在学术创新中因受现代西方的影响形成不少基调很高而实际空洞的理论。事实上,对西方文化的过分“崇敬”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东西方文化接触、碰撞和融合的过程中,民族文化因受到某些对西方的误读而正在遭遇少有的冷遇。这种对西方不科学的借鉴,说到底,折射出来一种民族自卑的文化心理。这种心理对本民族文化的弘扬颇为有害,对西方文化及其学者而言亦未必是件幸事。正是文化底蕴的缺乏才形成了一系统列纷…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的中心在于生命,西方文化的中心在于自然,故此,对于家族繁盛和人丁兴旺的兴趣,西方人在文化心理上比中国人弱一些.由于中国人没有西方人那种两歧式思维的文化传统,所以,政府有关节制生育的各种政策举措和文化努力不会导致不育行为的普遍出现和不育文化的兴盛.中和的思维方式和集体主义的伦理价值取向决定了中国人只能接受节育文化.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震荡,犹如石落死潭,激起层层波浪。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以坚船利炮开路,涌进古老的中华,猛烈冲击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中国人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天朝上国”观念也开始受到强烈的冲击,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同西方文化的价值,反省古老文化传统,开始产生向西方学习的开放意识,并开始走出天朝意识误区和探索中国近代化道路的艰难历程。(一)民族自我中心意识是早期人类历史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只是随着地理屏障的突破、战争以及程度相当的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许多国家和民族的自我中心意识逐渐淡化以至消失。而在…  相似文献   

5.
德籍犹太人心理学家库.勒温的拓扑心理学认知理论认为,物理的空间〔宇宙〕是单数的,心理的空间〔宇宙〕是复数的;物理的空间在动力上是封闭的,心理的空间在动力上是开放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构成的空间,是多维的、开放的、动态的、隐喻的,体现为多种原型,具体化为多种描绘概念的隐喻性认知图形,同时,在一定范围内,这些图形是等效的,它们共同说明、阐述和描绘一个种概念,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同一个意义。这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美学效应产生的过程,也是这个组诗的艺术魅力所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体现出来的西方传统宇宙论,如果用勒温的拓扑心理学来解释,是认知的、心理的,最终是隐喻的和文化的。  相似文献   

6.
中西神灵文化因其不同的渊源传统而风格迥异.其差异性带来的价值取向表现为中国文化重现世,学以致用;西方文化尚思辨,学以致知.由此而衍生出精神领域的不同信仰和追求,对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夷夏之辨的开放与封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夷夏之辨的开放与封闭罗志田中国传统的以夷夏之辨为表征的族类观念①与近代西方的民族观念有一重大区别:西人关于民族概念的界定早已汗牛充栋,而至今尚无一家为众人所普遍接受。但一般较为广泛接受的界定,都强调族内的同及与外族的人我之异,对外基本上为一封闭的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 商业文化是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学术观点是:华夏文明在本质上属于农业文明,中国只有商业文化而没有商业文明;而西方文化在本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是中国文化遭受西方文化;中击及其中西文化融合的世纪。20世纪初,以科技、制度为先导的欧洲文化陆续进入中国,使中国传统文化濒于解体。智识阶层对传统文化的信念动摇,而对西方文化的态度由抗拒、怀疑到学习,进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撷取。在此历史环境中,西方绘画也顺利进入中国并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逐步成长为中国本土艺术;20世纪也成为中国艺术史上以油画艺术的灿烂多彩为特点的世纪。  相似文献   

10.
插画,一种辅助文字叙述的图标,其主要功能是以可视的方式诠释文章内容;而在讲求效率的电子媒体时代,图像符号渐现凌驾字句语义的态势,凡报纸、杂志、广告、简章、海报等印刷品,皆仰赖别具亲和力的插画,以强化其传播性。插画表现形式多元而丰富,与一般彩绘和平面插画相比,立体插画更具特殊魅力。令人印象深刻。此文谨介绍3位西方当代女艺术家技法、风格不同的纸塑插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动物的生存需要消耗,而且,他们也知道挑选更可口的食物,营造更温暖更舒适更安全的巢穴,然而这只是出于它们生存本能的需要。人类的消费行为则不同,在满足生理需要的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抓住和诱导人们的文化心理越来越成为现代广告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陈炜 《华夏文化》2007,(2):20-22
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入侵,通商口岸的相继开放,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随之传入。面对鸦片战争的惨败,一大批有志之士以向西方学习为口号,在全国掀起了波澜渐起的近代化浪潮,进而引起了整个社会对近代新型人才和大众传播系统的强烈需求。在此基础上引发了城市传统教育  相似文献   

13.
《世界文化》2009,(5):I0001-I0004
“中间”艺术展将来自中国和澳大利亚的15位当代艺术家聚集在一起——即出自相似的文化和教育背景,却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5位中国大陆艺术家和5位澳大利亚籍中国艺术家以及另外5位完全在西方的文化环境中出生和成长,却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的澳大利亚艺术家。他们以各自不同的艺术手法阐述了对全球化发展给人类的生活与心理带来的诸多影响如: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冲突;全球性大众信息传媒的共享所带来的各民族个性语言的弱减与消亡;东、西方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与差异等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伤痕"叙事由最初的病理范畴延伸到了文学、绘画、雕塑、电影等各个艺术领域。随着世界大融合和中国国门的开放,西方文化不断渗入中国社会,新一代年轻人所接受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理念在中西方文化碰撞的夹缝中挣扎着发生了变化。除了与南京大屠杀、"文革"以及唐山大地震这些重大历史伤痕有关的艺术作品以外,关注青少年成长伤痕的"青春疼痛文学"开始出现。到了21世纪初,在电影中渐渐展现出了更明显、更多元的青春伤痕,产生这些伤痕的原因包括了家庭离婚率的增高、社会价值评判标准的金钱化等。本文立足于伦理学视角,分析和探究属于这个时代特有的因素给青少年成长带来的"新伤痕叙事"。  相似文献   

15.
汉语成语同英语谚语一样,作为一种语言形式,是人们在长期生活经验中总结出的,具有一定哲学道理和思想依据的、精炼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古往今来,各式各样的行为动作、风土人情、自然景物,都曾被人以文字的形式浓缩在中英成语或谚语当中,诠释着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本文将着重对成语当中的动物形象进行研究,并通过中西方文化意识形态的比较,对其因历史、地域、习俗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引起的具体形象的不同表达进行阐释。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希望从文化对比和分析的角度,为从事中英文语言和风俗文化学习与研究的学生找到较为贴近生活的突破口,使之更透彻地理解中西方风俗文化和思想认知上的区别。从而引导语言翻译和文化传播在更科学有效的途径中进行,使汉语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更精准,在语言的翻译过程中,更高效地传神达意。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其它几种文化相比较,具有许多独特的地方。这种文化不仅具有根深蒂固的、超稳定性的内在结构,而且它对外来文化又有着一种极大的宽容性:这种内在结构以中庸思想为核心,以和谐为最高的审美理想。为了实现这种理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其审美心理模式表现为对称与偶数、制欲意识、天人合一。而在审美心理上则表现为经验性、稳定性、整体性和模糊性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7.
社会文化对于人的心理与行为方式有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其在创伤后的心理康复中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5.12特大地震使受灾群众的心理健康遭受了巨大的创伤,而目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对一万余例地震灾民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与国内外大灾难后相比,此次四川地震灾区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率相当低,民众的心理康复非常好。这一研究结果引起了国内外学者极大的重视,也引起了心理工作者的深思。本文力求讨论四川历史文化的特点和该文化如何在灾后心理康复中发挥作用,以更充分地利用本土文化为心理康复服务。  相似文献   

18.
文艺心理学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前,经历了由明至清、由清至民国两次重要转变。明代至清代期间,文艺心理的探讨仍停留在传统的探索模式。那时的论述多为随笔式的杂评。清中叶,西学东渐成为了文艺心理研究发展的催化剂。学者们多引用西方概念,打破了多年的传统主题。民国初期,文艺心理的探讨终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问,有了明确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文艺心理学之所以能够有着迅速的发展,当中有三个重要的因素:渐趋清晰的学科定位、与时并进的开放态度以及研究方法的进益。  相似文献   

19.
香水小议     
东方人与西方人选用香水的习惯不尽相同,这与他们在生理上存在的差异有关:东方人体味较淡较轻,而西方人则较浓。所以西方人制出的香水一般味道浓郁,使人感受强烈,以掩盖人体本身的味道。另外,东西方人的心理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素来崇尚自然平和的东方人无意利用香水来强化个人形象,他们更愿接受一种与世无争、如沐春风的感觉,因此偏爱清幽淡雅香味的香水;而个性鲜明、喜爱表现的西方人却认为,利用香水是向他人展现自我的最直接的方式,所以西方人不仅普遍使用香水,而且使用的香水芳香各异。当然东西方人在香水的使用上正在设法…  相似文献   

20.
关肇洪 《世界文化》2002,(1):20-20,24
记得20世纪40年代,在圣约翰大学主修英语时,最受同学喜爱、的课程是Music Appreciation。精湛的钢琴演奏技巧将西方古典音乐与现代爵士音乐深入浅出地结合起来;由庄严而典雅的交响乐,协奏曲等转换为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的爵士音乐和其更为悦耳动听的摇摆舞音乐,使所有聆听者为之陶醉。人们不仅获得美的享受、调剂了身心,而且可以得到艺术、品德素质及西方文化教育熏陶。音乐是国际语言,它能够超越任何疆界和语言障碍自由地表达不同民族的思想感情和渴望,揭示人们的内心世界,以谋求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增进了解,友谊与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