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文本解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我对伯父生前给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几件事的回忆,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我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课文先写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接着触景生情地转入对伯父生前生活的点滴回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人教版第九册的课文。文章虽篇幅较长,但条理清楚,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是课文的中心句,直接揭示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3.
一、文本解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我”对伯父生前给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几件事的回忆,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我”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要点这一组教材有四篇课文,即讲读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白杨》、《高粱情》,阅读课文《幸福是什么》,还有一篇读写例话《练习概括中。G思想》及基础训练。1.四篇课文都是围绕“练习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一读写训练项目编排的,从不同角度赞颂革命前辈和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高尚品质,告诉人们做人的道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作者回忆跟伯父鲁迅先生接触的所见所闻,表现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怕扬》是一篇借物喻人,寓意深刻的抒情散文,作者倡大戈壁上的白杨来赞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诅歌…  相似文献   

5.
黄延勇 《山东教育》2011,(25):32-33
【单元教材简析】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上承五年级上册"走近毛泽东"的人物专题,共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其他三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是不同的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这样就可以使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少年闰土》是节选自鲁迅小说《故乡》中的  相似文献   

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江西南昌市豫章路小学肖贤教学要求: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鲁迅,学习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2.练习给各段课文加小标题,并说出各段间的联系。3.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4.学习本课生字词。5.能有感情地朗...  相似文献   

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法指导设计江西吉安地区教研室刘武德一、教材分析本课通过四件具体的事例表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文章末句既统帅全文,又照应全文。课文中写的四件事是由第一节中关键词“爱戴”引发出来。鲁迅先生为什么得到那么...  相似文献   

8.
【单元教材简析】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上承五年级上册“走近毛泽东”的人物专题,共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其他三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是不同的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这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作者通过对伯父鲁迅先生生前几个生活片断的回忆,赞扬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精神。文章围绕中心,精心选材,以内在思想感情为线索,将几个并列的生活片断有机组合,尤其是恰当地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匠心独运地将乍看较为松散的内容凝为一个整体,生动地再现了鲁迅先生亲切感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
秦皇岛青云里小学特级教师刘汉鼎老师,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高年级学生的读写能力,摸索出一条宝贵的经验,这就是“精讲、博览、细察、勤写”。精讲刘老师认为,精讲要从语文教学的目的出发,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着力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学习读书方法。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选取鲁迅生前的几件典型事例,表现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精神。他  相似文献   

11.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记叙了鲁迅先生生前的四件事。课文共分五段,各段相对独立,写法亦各有特色,但其内容步步加深,思想内涵联系紧密,集中反映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优秀品质。因此,教学时不宜泛泛地逐段逐句地讲读,而应依据教材特点,采用不同教法,在引导学生从人物言行中体会鲁迅先生伟大精神的同时,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所写的回忆鲁迅的纪念性文章。作者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生前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情(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敢于斗争,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无比怀念、敬仰的感情。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这篇课文时,  相似文献   

13.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晔写的一篇回忆鲁迅的散文。它作为小学语文传统教材,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作者以真挚的感情,朴实的语言,描述了鲁迅先生生活中的几件小事,从中挖掘了一个深刻的主题: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相似文献   

14.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的侄女周晔在他逝世8年后写的一篇文章,通过对鲁迅先生四件小事的回忆,反映了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文中的四件事由第一自然段关键词“暖戴”引发出来,鲁迅先生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四件事从不同侧面作了立体的回答,最后又前后照应总的回答开头提出的疑问。根据课文特点,我结合单元训练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一、整体初读,发现感知1.揭示课题,谈谈对鲁迅先生的初步认识。2.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  相似文献   

15.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是通过四件具体的事例表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文章末句既统帅全文,又照应全文。课文中写的四件事是由第一自然段中关键词“爱戴”引发出来,鲁迅先生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四件事从不同侧面作了立体回答。四件事独立性较强,都可以独立地归纳出一个中心,而且学生理解起来的难易程度也不相同,如何引导学生归纳全文的中心是本组课文,也是本篇课文的训练重点。一、按照课文及学生特点,选择恰当的教法,落实学法。根据本课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在教学本课中充分发…  相似文献   

16.
五年制第八册32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侄女周晔在鲁迅先生逝世8年后写的一篇纪念文章。作者择取耳闻目睹的有关鲁迅的几件平凡的生活小事,来表现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可贵品质。  相似文献   

17.
李云霞在全区青年教师“优质课”评选中,教的课文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评为一等奖。 李老师在教学这课时,采用了导学式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尝试。 一、从整体入手,直奔中心,理清思路。首先李老师从检查预习入手,引导学生找出并批注中心句:“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  相似文献   

18.
【教学片断】[师发讲义,生自读、朗读。(讲义的内容节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4~13自然段)]师:读得一字不差,展示了你的朗读水平。读了这个小故事,你们发现了什么?比如,在内容上,在写作方法上。生:我发现人物的语言写得很多。生:主要写的是"我"和伯父的对话。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目标】1.研读文本,品味童真童趣。2.披文入情,把握复杂情感。3.激趣引导,尝试整本书阅读。【课前准备】阅读课文,简要概括文中写了哪些人和事,初步了解作者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在小学六年级时学过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好的故事》以及他人的评价——《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等文章。请说说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20.
1.课文分五段,各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每段中找词语或句子作小标题。说说课文反映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第一段:写“我”对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第二段:写伯父鲁迅先生在与“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