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各方面所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改变。这里包括很容易被人忽视的教育生态问题,而教育生态对于整个教育的影响同样是潜移默化而又至关重要的。要弄清信息技术与新型教育生态建构的关系,首先要弄清教育生态的概念。所谓生态,是指所有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而教育生态则是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元环境体系。它的实质是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可以形象地概括为一个磁场。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对劳动者基本素质培养的要求。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的流畅实施,必须对信息技术教育对应的文化层面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信息技术教育的最终意义,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对劳动者基本素质培养的要求。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的流畅实施,必须对信息技术教育对应的文化层面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信息技术教育的最终意义,是使受教育者在适  相似文献   

4.
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因子及核心特征,给整个教育生态带来了巨大冲击,课堂生态作为与教育实践发生直接联系的微观区域不可避免地在结构、功能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革,如何让信息技术和教育发生深层次的融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让课堂更高效是现今教育工作者对课堂生态健康发展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育及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技术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它可以提升专业素质,拓宽知识渠道,强化专业技能,实现终身化发展。新形势下,教师应尽快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培养信息素养,真正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推动者、实践者。  相似文献   

6.
教育均衡发展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教育均衡发展体现了教育领域公平公正的理念。生态学原理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研究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提供了契机和新的研究视角:生态学基本理论系统观、平衡观、动态观和整体观契合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观主要包括宏观生态、微观生态和虚拟生态;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传统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模式和基于信息技术发展模式;基于两种发展模式,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传统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阶段、传统和基于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混合发展阶段和基于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生物信息学是与信息技术紧密联系的生命科学领域的交叉性新兴学科,教育生态观为其教学实践与改革提出了全新的思路与模式。生物信息学生态课堂以教育生态观为指导,通过构建具有开放性、平等性与发展性特征的生态学习环境,实现了信息技术与生物信息学课堂教学有效的、深度的整合,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在生态课堂中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教育与生态教育都是当今世界的教育热点。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并对培养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生态课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以人为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就是在教学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新秩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灵魂,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构建信息技术生态课堂,少不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集宁师专学报》2020,(5):94-97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期"五位一体"战略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态文建设的工作性质上来说,它属于一项需要长期持续进行的建设工作,除了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之外,针对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教育是应对这方面建设长期性要求的一个主要措施。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更新和发展,使其与教育领域工作开展的融合成为一个必然趋势和要求。本文重点探讨在教育网络化的背景下,如何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大业,从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入手提高这方面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需要.由于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使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学尽快得到普及,需要对中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进行探讨和研究,精心设计符合中学自身特点的、推进中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之路.本文就山区县普通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我们前一阶段的调查,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信息爆炸,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已成为信息时代社会每个成员的基本要求。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我国也将教育信息化列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而普及和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同时其他学科应用信息技术教学也是教学模式发展必然方向。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实践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课程整合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问题多多。本文就当前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对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过程存在的诸多误区作简单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描绘了未来十年的教育信息化蓝图,要求信息技术与教育双向融合建设我国教育信息化体系,以实现教育现代化。在这一理念的推动下,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和日益普及的泛在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思想正悄然催生,随时随地以个性化为主要特征的英语泛在生态学习理念使教师的传授职能和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受到挑战,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对英语泛在生态学习和英语教师角色转化,展开概念认识和途径可能性的初步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要求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如果能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整合,则会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促使语文教学效益趋向最大化。在"互联网+各个行业"促使现代社会深度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高中语文教学"必将创生出新的高中语文生态。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当强调核心素养培养,同时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契合素质教育发展要求。不过,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存在配套设施设备不完善、实践性教学不足、信息安全意识培养不到位、核心素养培养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教育质量的同时也难以满足素质教育要求。本文将简要分析素质教育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研究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就相应创新路径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互联网+”加速到来。信息技术改变的不仅仅是教育教学的方式,也改变着教科研方式。“互联网+”环境下的“教科研共同体”研修模式,突破了时空的界限,有效地提高了教师教科研能力及信息交流能力,有助于学校校本教科研的生态转型,是适应新时代要求教师成长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的教育是信息化教育,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作者在“十一五”期间开展《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就是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把信息技术渗透、运用到学科教学中,促进教学相长。文章主要介绍了作者在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方面的探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当前中国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信息化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高质量的信息技术人才是发展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创客教育模式是一种创新、高效的新颖教学方法,能够在培养当代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质量的同时培养信息技术素养。本文将对创客教育模式进行详细阐述,并结合相关资料对其在小学信息技术日常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进行探究,希望可以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角度出发,论述实验教学的新模式以及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不仅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将生态文明的认知和实践有机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将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