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娟 《生活教育》2012,(18):56-57
新课程中提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的确,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将应用于生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有积极作用。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因将学生熟悉的蕴涵数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入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存在着数学"的道理,从而爱好数学学习,促进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2.
现今数学教学提倡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向生活化发展,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数学思维逻辑的培养,而当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的核心素养,强调人人都要接受数学教育,在数学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技能和数学生活经验的提高。对于我们小学数学老师来说如何将数学融入生活,将核心素理念养贯彻到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需要我们不断探究。  相似文献   

3.
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走进课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数学教学贴近生活、形象直观。同时让学生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感悟数学、理解数学,并能运用数学。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必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有趣,学得更有效益。  相似文献   

4.
<正>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过于专注对数学知识的教学,却很少有教师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引入到生活中,将学生带入到生活中发现数学。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很多的数学知识,却没有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使得学习和生活完全脱节,很难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和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光要关注数学知识的学习,更要关注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应用,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5.
<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教学应在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善于选择适合的数学问题来联系生活实际,将生活实验和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与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7.
任怀让 《小学生》2012,(11):89-89
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因此,我们就要让数学学习走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需要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形成"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的良好风气,在数学课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呢?  相似文献   

8.
数学知识源自于生活实践,是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中,引导小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可以将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提高学习效率。针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与策略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9.
刘霞 《甘肃教育》2008,(7):49-49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数学教育理念:“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使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黄瑞瑜 《学苑教育》2019,(11):46-46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数学来自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善于创新,打破原有陈旧的教学模式,结合日常生活,将学生熟悉的东西加入到教材之中。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并将其加入到课堂上,使学生变得喜欢学习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数学问题生活化就是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高中数学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分析、挖掘教材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开展数学问题生活化课堂教学。开展数学问题生活化课堂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积极探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更能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田虹 《考试周刊》2014,(76):70-7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从而开阔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产生数学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将教学知识与生活进行联系,不仅仅是让数学回归到生活中,更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数学,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工具学科。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教学,就要将传统的课堂内教学活动向课外延伸,创设真实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5.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数学课堂要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数学课堂要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体验,将初中数学课堂打造为"生活课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时,要架设好课堂与生活的桥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体验相结合,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魅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让学生"享受"数学,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一、创设初中数学教学情境,树立学生数学源于生活的意识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6.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数学问题也来自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所以在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应该联系实际生活,回归生活本身。新课标要求增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和将数学应用于生活的能力。而小学数学的一个主要学习目标就是通过学习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应该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并谨遵新课标进行教学。本文对生活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影响做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学活动是以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过程为主要特征,并以获得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素养为主的认识活动。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熟练地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同时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和生活相一致的目的。教师还应该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从孩子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和生活实  相似文献   

18.
数学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生活的过程是我们不断地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要尽量将高中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合理地运用到我们现实生活中去.怎样在生活中去学习和消化高中数学知识呢?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引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道理,把数学思想渗透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大课堂中去,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9.
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那么,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教学教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呢,本人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将教学中的"数学"融于"生活"之中,增加数学教学的形象性设计,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学习的快乐,不失为一条好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让农村小学生深入田园生活之中,抓住田园生活的特点和乐趣,让田园生活成为学习数学的主场所,使小学生在认识田园生活的同时,能够将数学学习融入其中,让农村小学生可以更加自如、更加快乐地学习数学。田园生活在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运用,可以强化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更加精彩的田园生活,感受田园生活的精彩,体味田园生活的五彩缤纷。正是让田园生活成为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乐园,才可以真正改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使之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情怀,让小学生获得更加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