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农村学校网点布局调整后,九年一贯制学校以优化的教师队伍,优良的教学环境,让人感受到教育集约化的优点,此举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取得了突出成绩。但是新建后的校园在安全上仍有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一、交通问题新民市三道岗子学校由全乡16所小学和一所中学合并而成。与合并之前比较,农村乡镇中学学生上下学并未受太多影响,因为每乡的小学生毕业后都要集中到乡内同一所中学上学,早已成了习惯。但是对于合并后新教学楼所在地以外村屯的小学生来说,每天的上学放学就成了家长、学校担心的头等大事。一般来说,新建的教学网点都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各个乡镇所辖  相似文献   

2.
风起云涌的"初中进城" 近年来,"初中进城"在一些地方几乎成了一股潮流. 2009年7月30日《大众日报》报道,山东省平原县于2004年开始启动"初中进城"工程,就是把18处农村中学的初中教育全部集中到县城,让农村初中生全部进县城读书.到2007年,工程全部完成.5年来,累计有3万多名农村初中生进城读书,进城率为100%.  相似文献   

3.
五指山思源实验学校是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所有的学生都来自乡下,全部住校。在来这里读书之前,他们分散在5所办学条件简陋的乡镇中学就读。按理说,他们从大山深处来到城里设施一流的学校就读,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发奋读书,将来回报社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4.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近年来面对拆点并校的压力,好生基本上都进城就读了,乡下只剩四所初中,学生总数不到全县的三分之一。如果从学习成绩来看,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属于差生。全班每一科的平均分都较低,而低分率很高。该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平均分,降低低分率?这是摆在农村中学每一个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下面我就语文学科来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四年前,我在乡下的一所中学任毕业班老师。当时,发生了一件荒唐的抓阄事件,主角就是我。记得刚开学没几天,学校来了一名穿着时髦的男孩,据说是从市里的中学转来的。老师们都很纳闷,本来在城区读书,为什么到我们这个偏远的乡下学校?据学校介绍,这男孩不但学习成绩差,而且纪律散漫,在城里读书期间经常上网,夜不归宿,还逃学到外省流浪了两个月时间。父母历尽千辛万苦找到后,便把他转到乡下初三来补习。  相似文献   

6.
《黑河教育》2010,(11):F0004-F0004
逊克县民族中学地处逊克县城南端,是逊克县唯一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它的前身是逊克县边疆中学,2007年3月和2010年3月逊克县八所乡镇中学分两次合并成现民族中学。校园占地62880平方米,建筑面积14750平方米。  相似文献   

7.
张春颖 《考试周刊》2014,(86):110-111
<正>现阶段,我国农村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还很薄弱,限于经济发展条件及师资水平等多种因素,很多农村小学没有开设英语课,有的虽开设了英语课,效果也不甚理想。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农村学生在小学毕业后跟随父母进城,到县城里比较好的中学读书,导致农村中学的生源急剧下降,很多中学因此被撤销或合并,给农村中学教育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由小学升入镇级中学,面临很多的不适应,需要各位教师做好衔接及改善工作。下面  相似文献   

8.
在乡下工作的妹妹常出差,没时间管教儿子,于是她将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送进城来读书,请我这个有点儿"文墨"的舅舅代为教育。  相似文献   

9.
四年前,一个十分偶然的良机,我从离县城20多公里的农村中学调到了县城近郊的这所学校。那时的我,孑然一身地报到后,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未曾想到,也就在这时,已经扎根的爱情一下破土而出了,并且一发而不可止步。虽然也有人善意地提醒过我:好不容易有了进城的平台,不久就能跳人县城的中学了,最好别在乡下找女朋友了!  相似文献   

10.
地方举措     
《教育》2006,(11):10-11
北京房山关闭深山中学北京房山7个深山区乡镇原有9所中学,近年来生源逐年减少,一个年级仅二三十人。同时,受地理位置、环境影响。教师“只有走的,没有来的”。上世纪80年代分配到霞云岭乡六七十个教师,现在仅剩下四人。从今年9月1日起,9所中学的2600多名学生将“出山进城”,集中到房山、良乡新城地区的4所千人规模寄宿制学校读书,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城市优质教育。市区两级为此要投入资金近4亿元。房山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山里娃进城读书增加的费用由政府全部承担。  相似文献   

11.
刘开永 《贵州教育》2012,(19):47-47
学校放假了,我坐在电脑桌前一边整理书橱,想放松一下绷紧的弦。一张读书卡片从书中飞了出来,我的思绪一下像打开闸门的水奔腾起来。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读书了。从小学、中学到中师毕业,以后参加大专自考,最后达到函授本科毕业,直到今天,无不是在读书中成长。因为读书,使我从农村小学到乡镇中学、最后来到城镇中学教书。读书改变了我的人生,也促进我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2.
四年前,一个十分偶然的良机,我从离县城20多公里的农村中学调到了县城近郊的这所学校.那时的我,孑然一身地报到后,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未曾想到,也就在这时,已经扎根的爱情一下破土而出了,并且一发而不可止步.虽然也有人善意地提醒过我:好不容易有了进城的平台,不久就能跳入县城的中学了,最好别在乡下找女朋友了!  相似文献   

13.
永兴  刘建标 《湖南教育》2004,(19):45-45
一我喜欢《湖南教育》,通篇浏览成了我的习惯。但是,每当我看完最后一篇文章时,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不会因为我是成校教师的原故吧!成人教育是我国各类教育的一部分,乡镇成校是农村成人教育网的最基层。据我所知,全省每个乡镇都有一所与农科教中心结合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通常就  相似文献   

14.
伍先生传奇     
<正>我是在赣南山区完成中学学业的。进中学的时候,"文革"结束不久,刚刚恢复高考。阶级斗争和"文化大革命"把一批批"牛鬼蛇神""臭老九"赶到山区,成了我们的中学老师。乡下孩子有幸听这些奇人异士讲课,真是大开眼界。几乎每一堂课都是精神的盛宴。我们中的许多人喜爱读书,敬重读书人,喜欢让自己有点书生气、书卷气,全拜这些"牛鬼蛇神""臭老九"所赐。记得初中有位数学老师,课上得精彩,  相似文献   

15.
在报纸上我总是读到一些专家 学者的观点(不知是否真专家学者,只是觉得能在报上发表言论的人,都是高高在上的人),说农村教育要结合农村的实际,要把农家的孩子培养成能进城读书,能下乡种地的人,“成者  相似文献   

16.
《高中生》2007,(21)
我在一所学校读高一,成绩还不错。最近,我却做了件对不起爸爸的事。我家是农村的,以前在乡下读书时也没觉得什么,可是自从来到城里读书以后,我就感觉到自己的贫穷了,甚至连爸爸妈妈来学校找我时  相似文献   

17.
李克 《成人教育》1996,(10):25-26
乡镇的农科教结合工作李克我国有80%的人口在农村,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应该重点抓好农村教育。许多有远见的教育家很早就看到这一点,陶行知在投身二十年代初期的平民教育运动时说:“中国以农立国,十有八九往往在乡下”。教育应该下乡,但这种下乡的教育不能是...  相似文献   

18.
送别     
1995年,父亲送我到城里读中学。我们父子俩背着行李步行到了乡镇,站在路边等进城的中巴车。父亲说:“我不跟你一起进城了,进城车费要四元,到学校车费又是一元五,往返就是十一元,太不值得了。”  相似文献   

19.
<正>一位学生首先受到的教育是家庭教育,所以我结合个人的成长经验先谈谈家庭教育。我在1960年通过考试到香港培正中学读书。培正中学是一所非常有名的学校,而我的小学教育是在香港的乡村完成的,连最基本的英文和算术都不够水平,所以念中学一年级需要比较用功才能跟上培正的课程。但是在乡下的学校闲散惯了,我始终提不起很大的兴趣念书。当时的班主任是一位叫叶息机的女老师,培正当时每学期有三段考试,每段结束时,老师会写评语。第一期叶老师  相似文献   

20.
面对那目光     
我的家在乡下,三年前我考取了镇上的一所中学,全家都为我高兴。我与奶奶的感情最好,临走那天我抱着奶奶哭了。学校环境很好,整个校园都很美,我为能在这所学校读书而自豪。总以为环境好,同学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