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白银 《文教资料》2009,(20):60-61
古诗文在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中是难点,培养学生读语感,读情感,读美感,读好感是提高学生古诗文朗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注重古诗文教学的"读",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古诗文作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绵延发展千年,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人独特思想和聪明才智。初中语文教学阶段,古诗文教学是重点,但是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初中生古诗文记忆效果不佳,难以有效提升古诗文阅读质量及学生的审美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要重视"素读"。"素读"就是反复诵读,烂熟于心。本文就初中古诗文教学  相似文献   

3.
<正>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学好古诗文最有效的途径。诵读教学,在古诗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校开展了经典诗文诵读的课题研究活动。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对古诗诵读教学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下面就结合古诗文的教学案例,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初读,读准字音,感悟诗韵由于几千年的时空距离,造成了古诗文与现代学生之间的隔膜。要想让学生真正地走近古诗文,学好古诗文,首先就要把诗句读准、读通,初步感悟诗的韵味。  相似文献   

4.
古诗文的学习,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怎样使学生的古诗文学的更好呢?我认为古诗文教学,“读”字当头。朗读,创造语境。传统的古诗文教学经验之一是诵读,我们不可使之偏废,要下大力气加强朗读,为学生学习古诗文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初步从中品尝到古诗文的语言美、音乐美、节奏美,才能体会到其中的韵味,才可能产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也有利于语感的养成,在无形中使学生的思想受到熏陶,语文素养不断提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坚持多读。一堂课可先自由读、齐读、个人读、师范读、师领读、听录音带,多感受一…  相似文献   

5.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笔者将在古诗文的"朗读"艺术、古诗文的"鉴赏"艺术、古诗文的"拓展"艺术三方面继续进行探索,以期自己的古诗文教学挣脱功利化的枷锁,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更有实效。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是推进"文化强国战略"实现重要保证,古诗词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是民族精神彰显的最佳注脚,必须强化对学生的古诗文教育,然古诗文教育,需要强调以"读"为本,以"读"的优化来感受古诗文语言美、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本文正是基于此,探讨古诗文教学如何"读"、如何"读出四味",以真正实现在朗读中语感培养和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7.
马广兰 《学子》2013,(7):32-33
许多学生一说起古诗文,就表现出抵触、畏难的情绪。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开展"读古诗文"的活动,同时,从古诗文当中找突破口,把诵读古诗文和写小古文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古诗文的写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写小古文,以此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和题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  相似文献   

8.
古诗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现今的古诗文的教学中,教师大都偏重对字、词和句的讲解,使学生觉得古诗文枯燥、乏味。如果教师把“读”作为教学古诗文的重要方法,在课堂上留足时间让学生朗读,在学生阅读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笔者据经验总结出以下古诗文教学“四读”法。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62):21-22
古诗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古诗词语言含蓄精练,距离现在又年代久远,因此古诗文教学常常是一个难点。究竟怎样教好古诗词?作者认为,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感、多悟,架起从"意会"走向"言传"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凝练,内涵丰富,意蕴隽永。学习古诗文是学生感受传统文化气息和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初中语文教师,需深刻认识到诵读在古诗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让学生以诵读为切入点,以读促思,以读悟理,让古诗文教学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总目标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而古诗文创新教学的意义正是要通过"再创造"的训练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传统古诗文教学的"考试目标论"就制约了学生的发散思维,造成学习古诗文的"单向思维"以及古诗文教学价值的缺失,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减退。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  相似文献   

12.
卞学军 《广西教育》2013,(21):70-70
学生学好古诗文,不但可以提升文化品位,而且能陶冶情操,但当前的小学古诗教学状况令人担忧,大多数教师采用"读讲背模式",在课堂上没有体现出诗的美;教学的方法单调,学生提不起兴趣,老师也很无奈。因此,教师必须探索适用的教学方法,提升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是笔者的具体做法。一、创设情境一篇优美的古诗文充满了情味、情趣、情韵。所以,我们在教学古诗文时可制  相似文献   

13.
古诗文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的奇葩,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始终香清味浓,孕育着龙的传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教学有着重要地位。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古诗文教学的探索,以请教于大方之家。一、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什么是诵读?朱自清先生说:“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培养学生的了解和写作能力,教学的时候先由老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练着读,有时还得背诵,除背诵以外都可以看着书。”由此可以看出,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老师的“范读”,学生的“跟着读”、“练着读”、…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学古诗文教学重字词解析、轻诵读和感悟的现状,导致学生兴趣丧失和能力降低。在此背景之下,笔者以《与朱元思书》两节不同风格的课为例,比较分析并反思当前古诗文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及原因,据此提出古诗文教学应返朴归真。即把学习的权力真正交还给学生,抓住诵读这一根本引导他们进入古诗文的殿堂,放手让他们吟咏诵读,积累体验,自主分析、感悟作品,做到:辨读见疑,启发解惑;析读理解、披文入情、品读升华、妙点揣摩、练读迁移、层进深入。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教学中"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手段。古诗文教学更应将"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古诗文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读要有不同的策略:初读环节要过生字新词关。要通过初读让学生认识生字、学习词语、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初晓字义,把诗文读通读顺;熟读环节要读出节奏,读出诗味。按照诗文的韵律,尽可能把诗文读出抑扬顿挫;品读环节要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懂得诗文所表达的主题,从而与诗人产  相似文献   

16.
目前的古诗文教学,往往被师生们的一个"背"字了得。在这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成了现成的挡箭牌。在语文教学大讨论之后,虽然古诗文在试卷上的考察形式和内容都有所变化,但日常的教学也无外乎"背一背"课文、"译一译"句子、"谈一  相似文献   

17.
读写结合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将读写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以读导写,以写促读,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语文教学效果,是初中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古诗文教学的读写结合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读写结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以及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低年段古诗教学中存在着"读背"这一现象,学生对古诗不求甚解,只要背出来就行,而真正要想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必须要从"读背"走向"诵读"。学生在模仿、探究、延伸中,反复朗读古诗,做到感情充沛,抑扬顿挫,并通过内化、吸收和存储,形成语感。  相似文献   

19.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的目标重新作了更明确的界定,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教学古诗文应以此为方向,还古诗文教学以读为本的本来面目。那么,究竟应该怎么读、读到什么程度才算效果最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诵读分为五个层次来进行。一、读出韵味。古诗文往往一字多义,不易理解,但它语言高度凝练,声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只要多读就一定能读出它的韵味。先让学生读准字音,读懂词义,再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和韵味。可以采用不同手段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听录音、教…  相似文献   

20.
正古诗文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具有审美性、人文性以及民族性的特点。初中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要注重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使初中生接触并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从而具备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伦理道德。但古诗文教学相对比较困难,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如何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学好古诗文,本文作如下探讨。一、目前初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1.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缺少兴趣(1)古诗文由于时代久远的关系,现实生活中不使用文言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