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足球号称“天下第一大球”,拥有庞大的球迷群体。在众多球迷中有不少足球运动收藏爱好者。收藏足球英格兰球迷罗尔斯加已经观赏了2483场足球大赛,收藏了世界各地213个足球。他收藏的足球非同一般,有用布裹起来的原始足球,有历届杯赛时使用过的足球,还有“球  相似文献   

2.
《新体育》2006,(6):56-57
从1863年10月26日英国人在伦敦成立“英格兰足球协会”,到2006年6月9日德国世界杯开幕,一百年来的足球运动让我们记住了许多璀璨的顶尖球星.关于足球和球鞋本身的变化.即使最资深的球迷恐怕都没多少了解。  相似文献   

3.
德国足球在世界足坛占有重要的位置。德国足球队是1994年美国世界杯的夺标热门。德国足球甲级联赛是欧州三大甲级联赛(意大利、德国、英格兰)的重大赛事之一。但是,当数以万计的球迷涌进体育场,近乎于歇斯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足协在国家足球治理中的作用。结论:英联邦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由4个国家(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组成,每部分都相互独立,解释英格兰取得的体育成就比较复杂。足协在国家足球治理和发展中的作用,与英国分权倾向密切相关,是民族性格的概念,视自豪的和竞技性的努力为上,远超过运动训练、准备、技术和技巧。在足协层面上,形成了教练、运动员与球迷共同作用的英格兰文化,这在某种程度上造就了英格兰足球的历史成就。  相似文献   

5.
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市场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是市场开发最好的体育赛事之一。高度发达的经济、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先进的现代传媒技术、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悠久的英格兰文化是其市场开发外部支撑体系;垄断性的赛事组织、资本雄厚的足球俱乐部、明晰的赛事产权和激烈的升降级赛制度、赛事整合行销是其市场开发内部支撑体系。"球迷"将英超联赛市场内外部支撑体系连接在一起,共同推动着英超联赛的市场开发。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足球球迷月收入与足球消费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足球球迷对足球运动的经济投入是足球运动得以发展的物质保证。对足球球迷月收入及球迷足球消费情况的调查研究表明:中国足球球迷的足球消费处于一个低消费阶段。引导高收入球迷进行消费,市场很大。  相似文献   

7.
英格兰队在刚刚结束的巴西世界杯上小组赛就被淘汰,现代足球发源地的球队早已沦落成一支二流球队,英格兰球迷虽然失望,但总能找到心理安慰,那就是“我们的俱乐部”依然是全世界最好的。的确如此,参加世界杯的32强700多名球员中,在英格兰联赛踢球的球员占据22%。  相似文献   

8.
英国足球球迷文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国不仅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而且其足球球迷文化也历史悠久。文章对报纸的足球专栏、俱乐部队报、球迷对球队的支持和忠诚、球迷的地域特征、足球暴力和种族歧视等足球球迷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展现了英国丰富多彩的足球球迷文化,同时力求为中国足球球迷文化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欧洲足球锦标赛代表了欧洲乃至全世界足球发展的最高水平,因此受到了全世界球迷们的瞩目,它不仅仅属于欧洲也属于全世界。将于今年6月8日在英格兰拉开战幕的第10届欧洲足球锦标赛,已经走近了全世界的球迷。 “足球回家了!” 本届欧洲足球锦标赛的口号是:足球回家了!组委会确定这一口号的目的显而易见,是向世人提醒,英格兰是足球的故乡,是英格兰人发明了足球这一“世界第一运动”。1863年足球在英格兰出现,后来英格兰人还制定足球比赛的早期规则,渐渐足球便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0.
中国足球球迷文化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足球球迷现象有着极其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经大量文献资料考证,中国足球球迷的产生、发展以及他们所发挥的功能均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之影响,在与现代足球这一外来文化的融合中所产生的中国足球球迷文化现象。从不同角度与层面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中国足球球迷经历了一个由个性逐步发展到群体,从自在走向自为的演化过程。足球球迷现象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现象,它的兴盛衰落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背景紧紧相连。  相似文献   

11.
为了英格兰足球的未来,英格兰足球协会非常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愿意为优秀的青少年球员创造每一个能够发挥他们潜质的机会。以前,英格兰足球俱乐部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是支离破碎的。如今,“品质特许计划”已经成为当前英格兰足协的核心任务。该计划旨在保证青少年球员能够得到最好的敦育和训练指导。它要求所有英超联赛俱乐部必须有足球学校,所有参加足球联赛的俱乐部(有足球学校的除外)都必须有足球英才中心。  相似文献   

12.
刘江宏  王晓芳 《体育科技》2022,(3):77-80+83
球迷协会参与足球治理是中国足球现代化治理的重要体现。1986年以来,我国球迷协会经历了形成阶段、市场化阶段和俱乐部归属三个阶段。在建设过程中球迷协会长期处于被动局面、服务定位过于狭隘、缺乏必要的发声平台。球迷协会无足轻重的地位与中国足球事业低迷有着必然的关联。职业足球与校园足球有机融合是中国足球改革发展的路径。在中国足球现代化治理过程中,球迷协会应当代表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消费球迷”以及校园足球“家庭球迷”的根本利益与诉求,介入到职业足球和校园足球治理体系中。球迷协会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参与到职业足球治理中,可借鉴英国球迷参与足球治理的方式,建立球迷基金会、社会企业参与到校园足球治理体系中。  相似文献   

13.
在英格兰举行的1996年欧锦赛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排在第一位的当属蕴藏在激烈竞争之中的足球文化。 现代足球发源于英格兰,世界上第一个足球协会、第一个足球俱乐部、第一部足球规则、第一场正式的足球竞赛,均诞生在这里。足球在这个岛国的发展已有133年的历史,足球已成为英格兰人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把意大利称为足球圣地丝毫不过分,意大利是世界上足球运动最为普及的国家之一;国家队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曾三次夺得世界杯冠军;俱乐部队整体水平为世界上最高;拥有众多的球星和全世界各地的球迷。更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已经把足球变成了一项巨大的生意,这在世界上绝对处于领先地位。那么意大利成为足球圣地的原因何在呢?要知道论国力它不及德国;论喜欢足球的程度,德国人和西班牙人丝毫不差;论足球的发展历史,英格兰是足球之乡,而不是它。  相似文献   

15.
龙套     
从安菲尔德坐车到老特拉福德大约需要40分钟的车程,对于那些想了解英格兰足球文化的游客而言,这40英里是最方便快速的捷径。在安菲尔德,球迷齐声颂唱"你永远不会独行"的气势能让做客的对手腿脚发麻,而老特拉福德七万球迷的呐喊让巴斯比大道成为了整个英格兰的梦剧场。足球氛围的建立永远根植在球迷之上,尤其是对于这个视足球为宗教的新教国家。英格兰足球的红色,来源于球迷激情脉劫的血液,以及融于血液骨髓中执着而狂野的国民情绪。  相似文献   

16.
自“工体不败”的神话被1996年先后来访的拉齐奥、英格兰、那不勒斯几支欧洲劲旅无情地摧毁后,真正有理智的球迷并没有因此而悲观失望。他们把眼光又投回火爆的甲A赛场,又回归到改革日趋深化的国内足坛。但是,当听到了如下几方面的传闻后,一种“足球贵族”的不祥之兆袭上心头,连自诩算得上理智深沉球迷的我也很难沉得住气了。  相似文献   

17.
足球三思     
1995年全国足球工作会议结束了。这次会议给人的感觉是上上下下的重视程度非同小可。作为一名球迷,我觉得中国足球有这么多人关心重视,一定会大有希望。在此,我从球迷的角度谈些看法。一、人们常说球迷是球队的衣食父母。假若球场上没有了球迷,足球要想走入市场简直是天方夜谭。中国足球在向职业化发展的进程中,两年来的得与失,球迷心中最有数,他们中蕴藏着极大的积极性,有许多高品位的行家,谈起足球来思维清晰,洞  相似文献   

18.
足球回家     
明风 《当代体育》2007,(15):15-17
一名由演员转行的作家汤姆·瓦特曾在1998年温布利建成75周年纪念时,为这座球场撰写了官方的历史,“如果说足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体育运动,那么温布利就是足球的家,不光是英格兰足球的家。”英格兰U21和意大利U21之间进行的友谊赛本不应该如此被关注,但因为比赛地点特别,这场球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人们都是为了英格兰的“足球圣殿”而来,英意年轻小将们的撕杀宣告着沉寂了近七年的温布利球场回来了。  相似文献   

19.
足球,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而比赛便是呈现这一运动的大舞台.球迷们通过比赛不像能欣赏高超的足球技艺,还能通过比赛感受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增进友谊.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但自职业联赛以来,足球赛场上体现最多的却是观赛礼仪的丧失.中国要想让足球这个项目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必须让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职业化进程以及足球观赛礼仪和足球道德等同步发展.因此本文从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中球迷的观赛礼仪着手,深入探讨相关问题,在提高球迷素质的同时提高整个国家的足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0.
李央(以下简称李):“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没想到这句老掉牙的歌词,如今可以概括中国足球。两年前中国球迷隔着荧屏看意大利甲级联赛,还犹如欣赏一部进口的系列片《加里森敢死队》什么的。这两年呢,意大利、英格兰、巴西的甲级劲旅走马灯式地串场,让中国球迷大饱眼福。 汪大昭(以下简称汪):外国队来华已不新鲜。且不说电影《京都球侠》那个时代的“洋杂牌”军,五六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