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想去看圣诞老人!"小男孩哭喊道。"我说了,上车!准备回家。要下雨了。"小男孩的父亲大声说道,然后伸手去推小男孩的背。小男孩几乎撞到车门上。"可是,我想去看圣诞老人!"小男孩又哭喊道。"没有圣诞老人。那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我坐在我的车里,看见男孩的母亲站在丈夫和儿子之间,回头看看丈夫,又看看靠在车门边的儿子,然后一言不发地把几个袋子放进车的后备箱里。把儿子拉上车之后,男人启动了他的车。可能是由于地面有水,导致车轮打滑,汽车开始摇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存折     
父亲去世后,每次见到母亲,我总感到母亲慈祥的笑容在掩饰着什么。脾气倔犟的老人家从来不要儿女的资助, 每次我把母亲接来,最多在我这儿住上两天,就借口一个人闷得慌回去了,我知道她是不愿给儿子添麻烦。母亲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我不愿见到母亲满头的白发。今年春节前,我颇费了一番口舌才把母亲搀到理发馆,理发师一阵忙碌后,我惊喜的发现"黑发"的母亲一下年轻了许多,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母亲一个劲的嗔怪我:"你看看,我还能出门吗?" 晚上,母亲改变了早睡的习惯和我  相似文献   

3.
周霞 《山东教育》2014,(1):112-113
国庆假期.我终于又踏上了魂牵梦萦的黄土地。屈指算来,离开故园将近20年了.其间也曾蜻蜓点水般回去过.往往都是来去匆匆。这次回家.我想无论怎么忙.都要留出至少一天的时间.哪里也不去.让自己回归到一个赤子,融进母亲的怀抱,好好看看我的黄土地。这样暗暗想着的时候。其实心里是有点惴惴不安的..我担心,长久的疏离,我和那块土地会彼此陌生起来。  相似文献   

4.
写给母亲     
母亲是一坛美酒,越品越香醇母亲以苍老的笑不改初衷,儿子用积蓄的泪相依为命。母亲的乳汁如满天阳光使我们蓬勃向上,母亲的双目似遍地树阴让我们穿过沧桑。我赞美母亲:她是一坛储存了很久很久的酒,总是让我的心一次次地醉倒在香醇的思念之中。母亲一字不识,成功的儿子就是她琅琅上口的诗句,并自豪地把自己生命的辉煌镶入她响亮的名字里。母亲总把乳白色的炊烟升得好高好直好久,好叫远行的子女时刻想起母亲爱的叮咛。母亲,我是一列长长的列车。离开了用母爱铸就的月台,我就失去了你温暖的怀抱,失去了你深情的企盼、殷殷的祝福和平安的许诺,只…  相似文献   

5.
一 接到母亲的电话.母亲问,今天是什么日子?我想了半天.母亲说,今天是你的生日啊.三十几年了,母亲不怎么看日历,儿子的生日却一次不落地记得.儿时,日子再怎么艰难,母亲到了这时总给我煮两个鸡蛋.而且,母亲要让手从繁忙的家务中解放出来,长时间放在我的头顶,让我周身流遍慈爱. 儿子回家了,我问儿子,今天是什么日子,儿子说,今天是星期五,明天不用上学了.妻子回家我问她,妻子说,今天18号,好像是星期五,有《同一首歌》.连我自己都不记得,他们还会记得?儿子的生日只有母亲记得.因为几十年前的那个不寻常的日子,一个生命的诞生,对其他人无足轻重,而对一位母亲来说,却惊天动地.  相似文献   

6.
南北朝时期,魏朝东清河太守叫房景伯,字长晖。他的母亲崔氏,出身于书香门第,精通各种经书,在景伯很小的时候,就亲自教他读书。因此,房景伯从小就知情达理,孝敬父母。房景伯在任清河太守时,有一位叫贝邱的母亲,她有个儿子,很不孝敬她。贝邱忍无可忍,就到官府控告他的儿子。房景伯听了那位母亲的诉说,又气愤又难过。他回到家中,将此事告诉了母亲崔氏,问怎样才能教育好这个不孝敬老人的儿子。崔氏想了想,对房景伯说:“你不要太难过,你不是从小就很孝敬我吗?你去把他母子请到家里来,让那儿子亲眼看看你是怎样孝敬我的,他会…  相似文献   

7.
不信兽医     
母亲要儿子请医生给小猪看病。医生来了,母亲请他看看,小猪为什么老是长不肥?医生有点生气:“我是给人看病的,你应该去请兽医。”医生走后,母亲责骂儿子为什么没有请来兽医。儿子嗫嗫地说:“我根本不相信那位兽医,他自己那么瘦,哪有让猪长胖的办法呢?”不信兽医  相似文献   

8.
父亲几次打电话来,说是思念孙子,让我空闲时带上磊磊回老家看看。趁“五一”节放长假,我带上5岁的儿子,先坐火车,再换乘汽车,颠簸了一天一夜之后,回到了久违了的故乡。父亲早已等在了村头的大榆树下,额头又多了几条深深的皱纹,头顶上还平添了许多白发,望着父亲苍老的面容,我不由得一阵心酸。父亲把我上下打量一阵子,嘴里喃喃说道:“瘦了,瘦了……”双手伸过来把磊磊抱进怀里,不停地在磊磊的小脸上亲着。这时,往昔的一幕幕浮现在我的面前。我2岁时,母亲便因病告别了人世。那时,父亲只有30多岁。为了不让我受委屈,父亲谢绝了一些人劝他续弦的…  相似文献   

9.
父爱如杉     
母亲生我时难产死了。那一年父亲只有23岁,还走个毛头小伙子。母亲去世以后,父亲没有再娶,后来我曾问他为什么不给我找个后妈,父亲笑而不语,昏黄的眼晴里温情四溢,我猜想,他在思念母亲。常常可以从邻居们口中听到我记事以前父亲的艰辛养育:我饿了,没有奶水,就哭。父亲先是熬米汤,一口一口吹凉后喂我。偶尔我会刁嘴不喝,父亲就抱着我串乡走户,去找刚刚生了孩子的女人讨奶。我两三岁的时候很顽皮,父亲要下地干活,于是把我托给左邻右舍赋闲在家的老人们看管。可他又不放心,在地里干着干着就跑回来,看看我没事,才又回去。这样来回跑,误工又误时,有人劝父亲再  相似文献   

10.
陈启平 《陕西教育》2005,(10):25-26
难得一个双休日.忙忙碌碌的我感到了彻底地放松。然而.过度的清闲却又勾起了我对刚到市一中读书的儿子的几分思念.我不由自主地走进儿子的卧室.看到书桌上儿子的照片.猛然想起今天是儿子十六岁的生日.瞬间.儿子十六年的成长经历电影一般在我眼前浮过.尤其是这五年.在我这个从教二十多年的教师的记忆中显得特别清晰.  相似文献   

11.
娱乐逗秀场     
母亲:“你的脸还干净,可手怎么这样脏?”儿子:“我刚才用手擦脸了。”两人分有一男孩在水果店里偷了两个苹果,当场被抓获。老板问他:“小鬼,是谁要你来偷的?”“是、是你家的小约翰……他说了一人分一个。”称一称您的儿子一位妇女急匆匆地走进一家商店。“5分钟前我让小儿子来买一磅果酱,回去时分量不够,这个你怎么解释?”售货员礼貌地答道:“太太,回去称一称您的儿子。”手脸之间天刚黑,小约翰的父亲就上床睡了。那又粗又讨厌的鼾声弄得小约翰无法再把作业做下去。“喂,快醒醒!喂,快醒醒!”小约翰使劲地把父亲摇醒。“我才刚躺下,喊什么?!…  相似文献   

12.
严阳 《家教指南》2003,(7):43-45
严阳儿子已经15岁了,个头儿早已超过了我。看我也因此总是居高临下,俯视更多。这,曾经令我十分感叹与欣慰:儿子终于长大了。那一天,全家人吃过了晚饭,儿子照往常一样,要看一会儿电视,而后才会做作业。他母亲看看时间已经不早了,便让他关了电视,尽快投入学习。儿子借机跟她幽默了一把:“学什么?我就是这样的智商,学不学还不是一样,将来扫大街、站柜台。”他母亲正色道:“扫大街、站柜台能有什么出息?只能让人瞧不起,女朋友也甭想找到。”儿子又说:“那你就给我找关系,进电信、供电这些人家瞧得起的行业吧。”他母亲说:…  相似文献   

13.
收集快乐     
麦克11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了,母亲扔下他,和一个他不认识的男人去了纽约,她说麦克的父亲是个不配有家庭的人。而父亲说麦克不是他的儿子,要做亲子鉴定,还要送他去社会福利院,是祖母把他领回她的家。从此,他就成了没有妈妈的孩子,而父亲又总是酗酒,难得回去看祖母一次。在麦克13岁那年,他父亲因为伤人进了监狱,当他跟着祖母去探望父亲时,父亲瞪着凶狠的眼睛对他说:你不是我儿子,不要让我再见到你。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想过要爸爸妈妈。没有爸爸妈妈的麦克一开始是个忧郁的孩子,但是祖母让他学会了怎么使自己快乐。祖母在世的时候,每天晚上都会…  相似文献   

14.
《秋天的怀念》教学片段: (教师蜻蜓点水式的朗读感悟过后.) 师:母亲去世后,作者写下许多感人肺腑的文章,他不止一次地提到了自己的母亲,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爱.文章比较长,老师节选了其中的几个片段,想看看吗?  相似文献   

15.
牵挂     
儿子是母亲永远的牵挂。母亲87岁了,仍时刻思念着远离家乡的我。我又何尝不是如此?想起母亲,她那和蔼的面容仿佛就在眼前,一句句叮咛犹在耳畔,一幕幕往事浮上心头……  相似文献   

16.
一碗饺子     
母亲有病,我和妻子回去探望,给9岁的儿子留了钱,让他中午到街上买饭吃。一天晚上回家,妻子忙问儿子吃午饭了没有。儿子高高兴兴地说:“吃了,吃的饺子,真香!”妻子又问:“在哪家饭馆吃的?”儿子扑闪着纯澈的大眼睛说:“是隔壁张颖阿姨给我送来的。”“什么,张颖?”我和妻子同  相似文献   

17.
《荔枝》是一篇托物言情的散文,课文围绕荔枝写了“我”跟母亲之间的几件小事,母子之间浓浓的亲情浸润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教学时,应引领学生把心放进文章描述的情境之中,通过咀嚼那些看似浅易实则意丰的语句,去体悟母子间至真至纯的亲情,享受一次心灵的洗礼。一、初读课文,初步感受母子亲情课始,可以播放《妈妈的吻》或《常回家看看》等歌曲引领学生进入体味母子亲情的心境之中。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哪几件小事,通过这些小事自己感受到了什么?学生通过读书,能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我”对母亲的孝心、思念,母亲对“我”…  相似文献   

18.
谎言     
佚名 《家庭教育》2011,(1):91-91
孩提时,儿子张着小手对母亲说:“妈妈,我腿疼。”母亲急忙抱过儿子,问:“乖,哪儿疼?”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蹬了蹬小腿说:“噢,不疼了。”但刚把他放下,他就嚷:“又疼了。”母亲明白了:儿子原来是想让她抱。年轻的母亲抱着儿子,亲着他的小鼻头说:“坏宝,还骗妈妈呢。”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一脸得意地笑。这是孩子对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相似文献   

19.
马际娥 《家庭教育》2007,(10S):30-31
有这样一位母亲,生活节俭,但对自己7岁的儿子却有求必应。有一次,母亲带儿子到公园玩耍,儿子看中了一瓶包装精美、近10元钱的饮料.母亲二话不说就给儿子买下了。儿子喝了几口不愿再喝,口干舌燥的母亲刚拿饮料送到自己嘴边,儿子就气冲冲地过来夺过瓶子摔到地上,并高声尖叫:“这是我的,不准你喝!”[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关于爱     
范逢芸 《中国德育》2005,(12):11-11
或许是因为语言不通、行走过度吧。每个人都没有了那种炽烈.我一次次感受到自己的思念溶解于无形。再也体会不到亲切的话语和温柔的手心,在异国的空间里。我们只是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因为再多的思念其实都只能浓缩为寥寥几语.再多的劳累都只能硬生生地扯回去。我明白,我们都很想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