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生命历程理论,从健身者主位的视角出发,以健身爱好者的身体焦虑为切入点,探讨新冠疫情背景下健身爱好者对于“身体”的认知变化逻辑及规律。通过民族志叙事与访谈发现,“审美规训”“身体赋权”与“自我认同”是驱使个体成为健身爱好者的重要原因。新冠疫情的发生,扰乱健身爱好者的日常健身节奏,引发并加剧其身体焦虑,这种身体焦虑折射出健身爱好者将身体视为自我认同与安全感的来源,因而影响到健身爱好者之前建构起的“身体的意义”。该变化的动态过程为:轨迹(审美规训/身体赋权/自我认同)-转变(扰乱健身节奏/转变健身方式)-持续(身体成为安全感来源)。基于以上发现,提出健身爱好者身体意义是流动的、多样态的、能动的。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每逢清晨和傍晚,在美丽的滨海城市大连的街巷间都会出现比往年多出数倍的步行的人们,或三三两两,或结成十数人的小队,有的步履匆匆,有的缓如散步,这就是步行上下班健身的人们。 据不完全统计,大连约有10万可享受公交月票或乘单位班车的人不乘车而要步行上下班,而这支步行健身大军,是在大连步行健身俱乐部诞生后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体育博览》2010,(1):85-85
每年一届的“健身教练群英会”十佳健身教练评选活动已经成为北京健身教练们一年一度的欢庆盛会,这项活动网罗了全北京最优秀的健身教练们,让他们得以有机会彼此交流健身体会,同时也向广大健身爱好者传达最先进最科学的健身理念和健身方法。如今,这项活动已经不仅是健身行业中的盛事。更是所有健身运动爱好者的健康盛宴。  相似文献   

4.
《新疆体育》2001,(11):31-31
当今,随着国内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一些与常态相悖的特殊运动健身法——反序运动锻炼,已被广大的健身爱好者所接受。现代运动科学和医学研究证明,反序运动不仅益于健身,而且还可以祛病、健体。  相似文献   

5.
步行是健身的方法之一。步行可减少因患某些疾病而致死的危险,诸如:心脏病发作、中风、高血压、某些癌症、骨质疏松症、抑郁症和肥胖症。步行能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有益于骨关节炎和糖尿病的治疗,增加身体内高密度脂蛋白(一种对身体有益的胆固醇)的含量,并且能使人的心情得到放松。步行是一种效果显著的健身方式(因身体条件不允许而禁止步行者除外,如严重退行性关节病患者),还不需要花钱呢!  相似文献   

6.
就厦门市居民对太极拳健身的认知、参与和消费等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对厦门市6个社区居民习练点300名太极拳爱好者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厦门市居民太极拳健身的消费现状处于较低水平,影响太极拳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宣传力度和健身理念等问题;反映了厦门市居民对太极拳的健身意识较明确,参与态度较积极,消费水平较理性。  相似文献   

7.
赵滢  陆阿明 《体育科研》2017,(6):93-100
通过进行zebris步态测试和后足角度拍摄,采集和分析速度变化对步行和跑步时后足角度和足偏角的影响,从而科学指导广大健身爱好者进行合理的步行和跑步运动,预防运动损伤。实验结果显示:(1)相较于自身步行偏好速度,采用实验步行设定速度时左右足后足角度均显著增大,左右足足偏角均显著减小(1.33 m/s例外);(2)实验步行设定速度之间,相较于1.33 m/s速度步行,以1.56 m/s和1.78 m/s步行时左足后足角度显著增大,以1.56 m/s步行时右足足偏角显著减小;(3)相较于自身跑步偏好速度,当以慢于自身跑步偏好速度跑步时,左右足后足角度和足偏角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当以快于自身跑步偏好速度跑步时,左右足的足偏角显著减小,后足角度无显著性差异;(4)快于自身跑步偏好速度时比慢于自身跑步速度时左右足的足偏角显著减小(以3.61 m/s跑步时比1.78 m/s跑步时左足后足角度增大);(5)快于自身跑步偏好速度时,以3.61 m/s跑步时比2.78 m/s跑步时左右足足偏角显著减小。实验结果表明:(1)相较于其他实验设定速度,以自身偏好速度步行时,后足角度较小,足偏角较大,可以有效预防运动损伤;(2)从后足角度和足偏角考虑,当步行速度较快时,保持步长,适当减小足偏角可以减少踝关节损伤。  相似文献   

8.
日本负责“步行健身”讲座的东洋英和女学院大学教授宫下充正指出,普通的步行和健身步行不同,要达到步行健身的目的每分钟步行90~120米的速度,一天步行40~50分钟,一周3~4天,手臂尽量摆大,步伐长度要相当于身长的45%~到50%,每分钟心跳数宜保持在最高心跳数(220减去年龄数)的60%~70%之间。研究虚血性心脏病的运动疗法的神原纪念中心副院长滨本指出,像一小时走6000步左右(每分钟约70米)的这种稍有点吃力的运动对预防心脏病有益。若配合自己的体力,每天走20~60分钟,一周3天的话有助于降低罹患心脏病的危险。过去一般的理论是走路重视上半…  相似文献   

9.
聊城大学拥有众多的健身爱好者、充足的场地设施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已具备了建立健身俱乐部的条件和要求。对建立俱乐部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名家信箱     
《中华武术》2005,(8):58-59
甘肃兰州西北师范大学老年人武术健身协会李希平来信:我是一个太极拳爱好者,有许多问题不太明白,特向名家们请教。  相似文献   

11.
我今年74岁,从离休那年开始步行锻炼。在今年的《健身科学》杂志上看到了“最好的锻炼方法是步行”的理论,从此更进一步提高了对步行的认识,提高了步行的质量。我每天坚持步行10公里(这个数字可不能一蹴而就),每天保持乐观情绪。我与老伴步行时,很注重衣着外表形象,就是穿运动服、运动鞋都要一个样式、★实践经典★一个颜色,并肩步行,先迈哪条腿都尽量做到一致。每当我们穿过晨练人群时,都招手点头互相打招呼问候。时间久了即受到人们的赞扬与好评。开始由我俩人,现在已扩大到10多个人的自发性的步行队伍。每天早晨由各自的家门…  相似文献   

12.
楚林 《健身科学》2009,(4):39-39
我的邻居印老伯今年80岁,但面色红润,手脚灵活,思维敏捷。我向他请教健身之道。他告诉我,他只不过常年坚持散步按摩,就是在步行的时候,两手在全身相关穴位进行按摩,达到步行、按摩两不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张东方 《武当》2010,(10):5-5
8月14日,近万名健身气功爱好者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的景观大道参加健身气功展示活动。这项活动由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和北京市体育局主办。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功能性训练被越来越多的健身爱好者和教练所推崇。这种训练方法更加强调模拟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将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从而达到全面锻炼的目的。文章结合功能性训练的核心原理,分析了功能性训练对健身健美运动的作用,并深入探讨了功能性训练在健身健美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健身健美爱好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训练视角。  相似文献   

15.
日本负责“步行健身”讲座的东洋英和女学院教授宫下充正指出,普通的步行和健身步行不同,只是慢步的话几乎完全不使用肌肉,其效果极小。要增进健康,走路步伐必须比平常大、速度较快且持续时间较长些。宫下教授建议要达到步行健身的目的每分钟步行90至120米的速度,一天步行40到50分钟,一周3至4天,手臂尽量摆大,步伐长度要相当于身长的45%到50%,每分钟心跳数宜保持在最高心跳数(220减去年龄数)的60%至70%之间。研究虚血性心脏病的运动疗法的神原纪念中心副院长滨本指出,像一小时走6000步左右(每分钟约70米)的这种稍有点吃力的运动对预防心脏病…  相似文献   

16.
Reebok锐步健身讲座步行第二阶段这种训练方法是为了增强心肺机能和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步行速度约为每公里8—10分钟。第二阶段应在建立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即已掌握了良好的行走姿式。这一阶段练习重点应放在手臂摆动和脚部位置上。姿式:抬头、肩部下垂、挺胸...  相似文献   

17.
《中华武术》2004,(10):58-59
合气道是当今世界最流行的武术健身项目之一,起源于古代的秘传柔术,而在现代成为一种健身性和实用性都十分显著的现代武术形式,在世界各地的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大量爱好者。  相似文献   

18.
本文比较了15名中老年女性在长期长距离步行锻炼前后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发现坚持长距离步行能使造血系统增生活跃,红细胞代谢加强,探讨了步行锻炼的健身机理。  相似文献   

19.
从补液的时间、内容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便能为广大健身爱好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水中健身在我国是一种新兴的体育健身活动,其影响力越来越大。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水中健身的特点、价值及其美好前景进行阐述,目的是给广大健身爱好者提供一种更安全有效的锻炼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