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所谓整体,就是南部分组成的,离开部分就小存在整体;而部分也一样离不开整体,离开整体的部分也就失去其原来的意义.不过两者还有很大的区别,整体不是将多个部分进行简单堆砌,而是将这些部分有效地组合成一个有机体.所以优化的系统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  相似文献   

2.
数学概念的学习不是一个一个孤立的数学概念的记忆或认知,而是对众多相互关联的数学概念的辨别与再联结。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只有置身于整体的数学概念框架中才是可能的或现实的。正如法国著名数学家布莱士·帕斯卡所说的:“我认为不认识整体就不可能认识部分,同样地,不特别地认识各个部分也不可能认识整体。”因此,离开概念框架,任何教学概念的教学将毫无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3.
庄建军 《考试周刊》2007,(15):118-119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与社会密切相关。因为它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一旦离开社会生活,也就失去了生命力。以前报纸上常报道,我国的大学生英语笔试成绩十分优秀,但和老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课堂中,面对纷繁复杂的数学知识,学生往往以感觉代替分析,把部分看成整体,将现象误作本质,导致他们的思维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  相似文献   

5.
整体赏析教学设计艺术,主要用于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文学熏陶。 从教材处理看,它特别地强调整体意识,讲求单篇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认为如果脱离了课文的整体,教给学生一些知识的片断或者片断的知识,那么不仅是对课文的肢解,同时也只能让学生的知能在低层次徘徊。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离开《荔枝蜜》这个整体,你如何让学生理解课文“欲扬先抑”的手法?离开了《挺进报》这个整体,你怎样让学生找到课文中的伏笔与照应?  相似文献   

6.
对任何单项知识的理解,决不是训诂式的一词一句的理解,把义弄得支离破碎,而是将这个单项知识置于整体之中,从整体来理解局部。任何问题一旦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就容易产生误解,甚至没有任何意义。  相似文献   

7.
朱盛 《教育导刊》2009,(7):52-53
阅读教学要提倡整体感知、整体把握,将文章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把握文章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而不能脱离文章整体单纯就句子学句子,就段落学段落。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为先、题目着眼、理顺思路、感知主旨四个步骤来进行整体感知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8.
<正>在阅读活动中,多角度切入和整体把握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很多时候也是交织在一起的:整体把握有助于找准最好的切入点,最优的切入角度有利于对作品更快、更好地把握;对作品的整体感知不可能离开对细节的咀嚼,对作品的细节感悟也不可能离开对整体的把握。一、整体把握作品价值,多角度寻找阅读教学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在农村,初中学生中途离开学校,停止学习的情况时有发生.一部分辍学生是由于客观原因,但也有一些是辍学者本身的自主行为.心理学家指出:由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个人实践和社会影响等多种因素的作用,部分初中生会出现诸如消极的自尊、逆反、盲目从众、厌倦学习、自卑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是导致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农村"辍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与疏导.  相似文献   

10.
据<山西晚报>报道,甘甜是汶川漩口中学初一的学生,地震发生当天,她和同学们正在一楼的教室里上地理课,突然感到一阵晃动.就在大家六神无主时,甘甜大叫:"不要慌,躲到桌子底下!"等摇晃稍微平静后,她又一次发出指令:"大家赶紧离开!"在她的组织下,班上同学迅速从教室的两道门离开.刚刚冲到操场上,4层楼的教学楼便整体垮塌了,她带领43名同学成功逃生,甚至无一人受伤.漩口中学在震中,全班同学集体安全逃生实属奇迹.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