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琛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8):106-108
通过梳理新诗节奏与格律化的发展与研究历程,试图阐述格律新诗逐渐向自由诗发展以及新诗格律逐渐内在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闻一多的诗歌之旅,始于旧诗,更为新诗,归于新诗格律化。其《诗的格律》旨在匡正时弊,救治新诗,于新诗格律化有倡导之功,惟其言说属急就章,缺少学理的缜密。其后,中国新诗格律化继续探索前行,却是道阻且长,至今尚未走出困境。在中国新诗格局中,自由诗与格律诗各有所长,将会长期共存。人们期待中的现代格律诗的几种主导体裁应该是:古典加民歌式的三顿体,突破古典和民歌的四顿体,以及歌词体。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中国传统诗歌史上诗歌文体的自由化和格律化运动,以及新诗史上诗歌形式的自由化与格律化问题的产生及其发展两方面,总结诗歌文体发展的自由化与格律化之辨证关系,并提出了新诗的未来格律文体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卞之琳是在格律新诗的创作和理论方面都有重大贡献的诗人。本文试图从卞之琳历年关于新诗格律的论述中总结出其新诗格律理论的主要观点,并把它放在新诗格律理论探索的历史上给予评价。卞之琳的新诗格律理论既继承了闻一多、孙大雨新诗格律方案中以音尺(闻一多称“音尺”,卞之琳称“顿”,孙大雨称“音组”)为新诗节奏单元的核心意见,同时又扬弃了闻一多格律方案中的机械论因素和孙大雨的本质主义倾向,使这一方案更加符合现代汉语声韵和节奏的内在规律。卞之琳先生对新诗格律理论的突出贡献还在于区分了汉语诗歌的哼唱型节奏和说话型节奏,并首次阐明了这一区分的语言学依据。卞之琳认为,我国古典诗歌的节奏主要是哼唱型的,新诗则主要是说话型的。这一看法实际上从理论上分别了新诗和古典诗歌两种不同的节奏模式,同时肯定了说话型节奏作为自由诗和格律新诗共同的音乐(节奏)性质,为形成统一的新诗音乐性理论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
格律体新诗的审美价值格律体(实际上还包括半格律体)新诗是对自由体新诗而言。新格律体在篇无定节、行无定字、不计平仄等方面区别于旧格律诗;在节有定行、行有定拍、换韵有序等方面区别于自由体。用史的眼光看,新格律体的语言排列组合的方式已完全不同于旧格律体的排列组合的方式,从而实现了一场从内容到形式的革命。格律诗是一种传统的诗体,在自由体新诗崛起兴旺的新时期,又有格律、半格律体新诗的产生和发展,这证明了格律诗的审美属性有可承袭的因素,格律体新诗更有不可低估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由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和常熟理工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共同主办的“新诗格律与格律体新诗理论研讨会”,于2007年10月20至21日在常熟理工学院举行。这是一个关于诗歌和诗学的小型高层研讨会。会议由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蒋登科教授和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常务副会长、诗人黄淮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位知名诗人和诗学研究专家出席了研讨会。会议结合诗歌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一步探索新诗格律与格律体新诗的理论问题。代表们在会内会外充分地交换意见,力争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达成共识,推动中国格律体新诗走向成熟。上海《文学报》和浙江《诗评人》等也派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面对五四白话新诗散文化的无序状态,新月派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新诗格律化并非像有的评论家所说的“复古”或“拟古”,而是在强调传统格律的同时,又对传统格律进行了解构。新格律诗既是自由诗的格律化,又是格律诗的自由化。新月派站在历史的高度,将诗歌史上不同时期出现的自由化或格律化浓缩在同一时段并将二者辨证地融合在一起,为新诗的发展确立了可资借鉴的规范。  相似文献   

8.
闻一多的新诗理论与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当前诗坛理论与批评的不正之风,对闻一多的新诗理论与新诗批评进行了研究,指出闻一多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批评上,都不随波逐流而采取实事求是态度.他注重新诗的艺术质量,力促新诗的艺术建设;他注重新诗的民族文化精神和地方特色的建设;他提出新诗格律理论并领导新诗格律运动.所有这些,对于新诗艺术建设的功绩是不可估量的.他严肃认真的实事求是的理论与批评精神、态度、作风,永远值得我们敬佩,学习与效仿.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1923年前后是新诗第一个十年发展的重要分水岭,新诗由白话自由体向格律体过渡不应忽视1923年前后的诗坛现象。因此,本文就1923年前后新诗发展过程中格律因素的增强、新诗创作主体结构的变化及创作道路的转变、新诗人创作观念的变革等三方面,对此期的诗坛现象给予分析和论述。以期能够探讨新诗由自由体向格律体过渡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正> A、中国新诗的格律问题一直为众多的诗人、诗论家所关注。闻一多、何其芳、卞之琳、郭小川等都为中国格律体新诗的建设,从理论到实践作出了卓有成绩的探索。他们的探索不仅证明了格律体新诗应当作为新诗的一体而存在,而且证明了自由体新诗也在走着格律化的新道路。朱自清先生对此的评论最为详明。他批评了自由诗派“诗里的散文成分实在很多”,极力称赞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格律诗派,“他们又努  相似文献   

11.
音乐与诗歌有着不解之缘 ,是艺术殿堂中的一对孪生姊妹 ,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唐代的音乐发达 ,诗歌鼎盛 ,除政治与经济的原因外 ,首先是乐与诗的完美结合 ,促进了音乐与诗歌的共同发展 ;同时诗对乐的精妙描写 ,使音乐与诗歌都受益匪浅 ;再就是文学修养高、音乐造诣深的诗人参与音乐的创作、改造及演奏 ,保证了音乐与诗歌朝着更加健康和理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早期诗乐结合的乐歌,《风》诗在《诗经》中形式特征最为明显。虽然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可是受经学阐释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并没有很好的展开。20世纪20-30年代从歌谣角度对《风》诗形式所进行的讨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后来相当长的时期里,学术研究更多关注《风》诗的思想内容,对艺术形式的研究重视不够。1980年代以后,不少论者从音乐角度与语言学角度研究《诗经》,取得了一些可资借鉴的成果。由于重视诗乐关系与文本分析,《风》诗的艺术形式研究在一些具体的方面有所深入。回顾古今学者的研究,我们发现,《风》诗艺术形式研究的状况,往往和那个时期人们对《风》诗性质及对诗乐关系的认识有密切关系。这说明,要推进和深化《风》诗艺术形式的研究,还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3.
流行音乐不断创新发展,特别是融入了一些古典元素的以RB为代表的流行音乐,更是让众人耳目一新。这些在文学、形式、内容等方面上的古典元素融入的流行音乐给流行歌坛注入了全新的概念和活力,不但丰富了流行音乐的内涵,而且推动了流行音乐的创新和发展。同时,古典元素在文字、形式、内容等方面为流行音乐创作者提供了更多新的思维和借鉴,为流行音乐走出一条融合创新的道路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大量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对照,发现流行歌曲通过吸收古典诗词的营养从而丰富了自己的内容、情感和意境,提高了自己的整体水准和品位;同时又因为流行歌曲的广泛传唱,使人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古典诗词之魅力,为古典诗词增加了一种新的传播途径和方式。总之,古典诗词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隽永的情感韵味影响了一批优秀的流行歌曲,而流行歌曲在古典诗词的传承发扬上,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5.
古诗词教学是美的教学。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运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潜能,有效地引导学生领略古诗词的节奏情感音韵之美。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笔者从中学语文教学特点出发,着重引导学生从朗读、联想、图画、音乐四个角度来感受古诗词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感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受到美的滋养。  相似文献   

16.
诗是可以解读的.正是因为诗可以解读,欣赏诗才有乐趣.诗才能够给读者美的享受。但是诗歌欣赏活动是一种需要欣赏者的创造力的特殊的艺术鉴赏活动,它比欣赏小说、散文等其他文学文体更需要欣赏者参与发现和创造诗美的工作。诗歌欣赏的主要任务是寻找诗美。诗美包括诗的抒情的美和形式的美。在欣赏诗时,不要把诗的内容与形式截然分开,特别要重视诗的形式的美。诗的视觉美在现代诗歌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音乐与乐府诗关系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与乐府诗的联系十分密切,文人为了音乐的需要而参与乐府歌诗的创作,开始了文人乐府诗创作的源头,又因乐曲的失传而开始了脱离了与音乐的联系的诗歌创作,使得乐府诗成为独立的文学形式。文人乐府诗虽然渐渐远离了音乐的束缚,但相互间的潜在联系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8.
各种艺术都是相通的,相互渗透的。除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还可以说"诗中有乐,乐中有诗","诗中有舞,舞中有诗","诗中有建筑,建筑中有诗",以及"乐中有画,画中有乐","乐中有舞,舞中有乐","乐中有建筑,建筑中有乐"等。各种艺术的互动和配合,主要发生在想象艺术与听觉艺术、视觉艺术之间,以及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之间。书法地位独特,与其它各种艺术都可能相通互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唐代古琴艺术的发展,唐诗有了更加多元化的写作素材,众多的听琴诗相继出现。从形式上看,听琴诗的音乐性主要体现在平仄、节奏、押韵等方面;从内容来看,听琴诗与音乐的联系主要体现在诗人对古琴音乐的再创造、读者对诗歌再创造并进行音乐审美的循环过程。音乐与诗歌的紧密结合使听琴诗别有韵味,具有双重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宗白华小诗创作风格与诗美观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20世纪的初中国新诗运动的“殿军”,宗白华的小诗意象新颖,风格独标,其中活跃着自然生命的感悟,宇宙万象的体会,既有理智的清醒与深邃,也有情绪的纯真与感动,传达了诗人的人生立场与生命情怀,而以明激的理性引领创作实践,是宗白华较一般新诗诗人优越的地方,他关于“形”“质”不分的新诗艺术意境创构理论,以及对于诗人人格的修养要求,体现了辩证的艺术精神,对中国新诗运动的发展产生了得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