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我省普通高中的发展现状 我省普通高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借助高 中收费制度改革的强力推动,从纵向发展来看,获得 了巨大的、跃进式的发展,迎来了高中发展的春天。 但是,由于我省农村人口居多,经济底子薄,高中教育 的发展仍处在一个粗放型和规模发展型阶段。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中教育的普及率尚不足30%,农村人口高 中的普及率更低。数量有限的农村高中毕业生远远 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想有效解决“三 农”问题,促进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的 措施是提高农民素质。据调研,一个农村孩子初中…  相似文献   

2.
教育与人口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教育的对象是人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口素质。人口是影响教育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人口的数量规模、增长率、结构、流动等对教育发展的规模、水平、质量、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湖北省人口变化情况及其对教育发展规模、结构和质量的直接影响等问题的研究 ,提出 2 1世纪初期湖北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一、湖北省人口变化情况分析1 .湖北省十年来人口变化情况湖北省十年来人口变化表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征。第一 ,人口基数大 ,增长速度明显降低。1 990年 ,湖北省总人口为 5 4…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高职教育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1~2010年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及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显示,十年间山东省高职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偏低。建议加强高职院校师资规模和质量建设;政府、行业、企业与高校四方联动,提高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调整高职院校区域分布和专业划分。  相似文献   

4.
新乡市农村人口多.农村教育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新乡市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均衡问题。必须大力推进贫困县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体育教学作为教育工作的一个方面.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素质的提高.不容小视。但对于作为体育教学工作重点和难点的农村学校来说.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单独二孩"政策的启动以及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生育年龄,中国将迎来新一轮"婴儿潮"。人口政策变动将对学前教育适龄人口规模及分布产生较大影响,须提前规划。分城乡预测学龄人口是制定教育发展规划的信息基础,本文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2013-2030年城乡学前教育阶段学龄人口进行预测。研究发现,2017年以前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机会窗口",若错过,则会在2017年迎来学龄人口高峰后面临异常严峻的挑战和困难;由于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期,城镇学前教育需求受人口政策影响更大,特别在2017-2020年间,城镇学前教育需求规模增速超过农村,尽管农村地区面临供需缺口同样巨大。在分析学前教育阶段适龄人口变动趋势与教育需求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1998-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变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2007年是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十年,层次结构的发展演变体现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重心的变化,体现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体现了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研究通过对十年间高等教育各层次发展规模、层次比例结构变化、分科类的层次结构变化,以及前后十年层次结构的纵向比较,深入剖析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发展演变轨迹,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借用经济学中的弹性概念和规模经济原理,用城镇人口增长土地弹性来分析1990~2012年间梅州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问题.研究以五年为一个阶段,将研究分为5个时间段.研究发现,前四个阶段即1990~2010年间,梅州城镇人口和城镇土地规模都在增加,但是城镇人口增长土地弹性均小于100%,说明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处于相对协调阶段.2010~2012年间,城镇人口增长土地弹性为462.63%,说明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处于协调阶段.最后分析了影响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的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城市化因素和政策因素.由于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相互作用机制复杂,还需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人口与教育是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但是人口与教育又有密切的联系。要研究教育的发展问题,特别是教育发展的规模、学校布局结构,人口的变化情况是主要依据之一。实地调查结果显示,人口变化对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有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办学规模、布局结构、教师队伍及教育质量等方面。应对这些影响,必须强化政府在九年义务教育发展中的责任;因地制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的保护,防止流失。  相似文献   

9.
鲍春萍 《化学教与学》2010,(6):14-15,37
本文通过笔者1998年和2008年这十年间两次“物质的量”的教学引入案例的不同剖析了作为教师个人前后教育思想、理念的差异,反映了新教材、新课程的改革,对一线教师教育理念的改变: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行为的转变等等。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由于我国教育适龄人口下降,而又要保持一个庞大的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开拓生源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教育部从2008年开始在每年的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的通知中,不断强调要拓宽思路,创新招生机制,多方组织生源,面向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复转军人、进城农民工、青年农民和未升学高中毕业生招生。分析发现,通过这样的拓展来增大中职招生的规模不太现实。目前,农村地区的初中应届毕业生还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生源。在此情况下,如果我们不断追求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将会抑制农村地区普通高中的正常发展,也将会使更多的农村学生被动员到中等职业学校,这将不断扩大城乡教育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11.
合理地进行城乡学校布局调整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文章详细解读了成都市金堂县在进行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所实施的三大工程和一系列保障机制,并发现通过学校布局调整,金堂县县域内的学校在规模效益、教育质量和教育均衡三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部地区某县城乡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师资配置和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的调研,发现我国中部地区县域城乡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乡学校办学条件依然严重不均衡,教育经费投入依然很不均衡,师资力量依然非常不均衡,城乡学校教学质量也存在太大差距。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我们提出的推进策略是:(1)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应在提供充足财政支持的同时,确保办学经费的合理分配;(2)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科学合理地调整城乡学校布局,必须方便农村学生就近入学,着重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缩小校际间的明显差距,乡镇和农村学校应提升办学质量而非扩大办学规模;(3)扎扎实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城乡义务教育规范化发展;(4)加强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科学建设城乡学校教师合理流动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一直是全面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的短板,即使在经济政策大力支持下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依然存在着诸如学校规模萎缩、生源质量差、教师“留不住”等困境,出现了“强支持弱发展”现象。为了更好地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落实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文章从城镇化进程给农村带来的务工结构变化、乡村文化的失落以及教育协同等方面深层次挖掘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顺势而为,提出科学发展乡村小规模学校,完善政策保障机制,盘活优化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配置;发挥乡村校长领导力,激发乡村教师发展力,提升小规模学校发展质量;创办农村家长学校,提升家校合作水平等改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对一些地区的中小学规模产生了强烈的扩张效应,这给城乡义务教育班级与学校规模的合理调整带来严峻挑战。中国义务教育城市化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一些人口大省的小学城市化水平低于城市总体的城市化水平;二是初中城市化水平不仅明显高于小学而且大大超越城市总体城市化水平。受人口自然增长放缓、农村人口迁移流向不确定、城市化水平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及隐性城市化人口激增等因素影响,中国的义务教育在学校数量和规模方面呈现总量基本合理、城乡差异化发展、隐性生源压力日增、一些地方大班额问题突出等特征。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是:把农村和城镇作为两个向度,在数量和规模间寻找不同的平衡点;保持教育城市化水平与区域总体城市化水平的协调一致;善于利用小班额预存的人数弹性空间,以应对流动人口流向的不确定性;对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人口大省和中心城市周边地区的人口流向实施科学监测,并建立有效控制班级和学校规模的预警机制;提高义务教育统筹协调层次,保证各级政府在实施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方面责权对称。  相似文献   

15.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教育起着奠基作用。农村学校教师资源配置失衡、整体素质偏低、信心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其办学水平的提升。省级教育学院应该发挥传统优势,拓展新的办学功能,以满足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对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卓越农村中学教师培养对于提升农村中学教师教育质量,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意义重大。卓越农村中学教师培养课程体系建构有其内在逻辑,要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秉承以人为本、实践取向、文化融合的理念,突出反映农村中学教育的特殊需求;在培养课程设置上,要以卓越农村中学教师一体化培养模式为依托,合理建构其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农村的存量人口和增量人口在向城市转移的途径选择上应该有所区别。存量人口的转移办法基本上是补救性措施.新的增量人口应通过新的路径把他们合理地转移出去,而不能够积累成存量人口问题。农村增量人口转移有两种途径.一是农民子女-学生(大学)-城市(镇)人口;二是农民子女-学生(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一部分城镇(市)人口和部分新农村人口。无论选择何种路径,农民子女接受教育是关键.它能使农村人口稳定地向高层次转移。而且只有通过这种方式的转移才能使重庆从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源大市转变。  相似文献   

18.
县域教师进修学校是农村教师教育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县域教师进修学校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进修提高、促进县域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从总体上看,它们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农村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的需求和县域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存在着培训机制不活、培训投入不足、培训规划缺失、培训功能受制、培训模式落后、培训者队伍不强等诸多问题。研究县域教师进修学校的发展策略,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创新,对促进县域教师进修学校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我国职业教育的历史很长,但只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职业教育经历了恢复起步、加速发展、依法推进和调整改革四个阶段,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我们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高度,从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高度,从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从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高度认识职业教育,科学构建职业教育体系,明确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狠抓招生就业环节,重点推进农村职业教育规模发展,城市职业教育质量提高,实现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和城市职业学校质量新突破,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质量问题考察与归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升教育质量是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质量问题的考察,可以看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低水平维持的实践样态。从质量管理的视角审视,在教育资源既定的情况下,是内部因素而非外部因素对学校教育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导致学校教育内部教育质量偏低是可控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