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小翠 《文教资料》2011,(35):15-16
作者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从文学伦理学理论视角出发,从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等方面对索尔·贝娄作品《只争朝夕》进行了研究,对索尔·贝娄作品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各诸侯国和地区的社会风貌与人民生活。深入分析《国风》中的作品,可以发现各国不同的风俗民情及文化精神。从对《诗经.郑风》的作品题材、人物形象、赋比兴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分析,可以看出郑人爱情至上、勇于行动、坦然大方等独具特色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3.
《土地》是一部建构宏伟、场面壮阔的长篇小说,包括《火花》、《自由》、《曙光》三部曲。本文从四个方面观照评析了这部宏篇巨制:从创作发生学的角度评介了作者的创作动机、写作条件等;以"土地"问题为视角,从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之联系的广阔视野透视了作品所写社会风貌、基本情节和典型形象,揭示了作品讴歌土地情结,展示社会风云的广度和深度;从创作方法、艺术特色、作品的风格等方面评赏了作品的艺术成就;从"时代的局限性"出发,评说了作品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前期作品《萧萧》与《边城》,后期作品《长河》与《湘西》等,描写了作者所处社会转型期的种种情事,刻画了当时人民所处的具体生活状态,反映了社会变迁与文化道德的剧烈碰撞,其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现实意义,对于展现中国近现代史上变化鲜明的当代中国,对于研究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趋势,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元代著名剧作家关汉卿一生创作了《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等六十多部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 ,他或是描绘元代社会政治的黑暗 ,或是表现人民生活的悲惨 ,或是歌颂被压迫者的斗争精神 ,或是表达对英雄人物业绩的向往 ,关汉卿的杂剧作品以其较高的思想性受到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6.
蒲松龄的《促织》和卡夫卡的《变形记》同属变形母题,都有作者的自伤自哀、讥讽社会的浓厚色彩.从美学特征、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主题思想与创作动机、艺术特征等方面对两篇作品进行了比较研究,可以为理解作品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对蒲松龄和《聊斋志异》作了严厉的批判,既指责作品内容驳杂和不真实,又影射蒲松龄用《聊斋志异》来发泄对现实的不满,造成了很不良的社会效果。纪昀创作《阅微草堂笔记》就是为了挽回《聊斋志异》的不利影响。尽管纪昀的创作态度和作品的社会影响与蒲松龄及《聊斋志异》截然不同,但《阅微草堂笔记》同样内容驳杂和不真实。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人们对于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杰作《红与黑》与《巴马修道院》非常熟悉,而对他的另一部作品《红与白》却不甚了解。如果说,副题叫做“一八三○年纪事”的《红与黑》是因为对王政复辟时期的法国社会生活作真实的描绘而受到注目的话,那么,作者在《红与白》中以同样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真实感再现了由大财阀统治一切的七月王朝时期法国资产阶级社会生活的真实图画。由于司汤达在这部作品中对资产阶级民主持彻底否定的态度和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全面深刻的揭露与批判,由于这部作品所显示出的卓越精湛的艺术技巧,使得《红与白》象《红与黑》、《巴马修道院》一样,在文学史上占有不朽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潘婷 《考试周刊》2015,(52):11-12
老舍的《月牙儿》与《阳光》同收于《樱海集》,两部作品都创作于1935年,纵观学界对老舍作品的研究状况,《阳光》比起《月牙儿》稍显黯淡,不过把《阳光》与《月牙儿》做互文性阅读分析就不难发现,尽管学界很多研究者从很多层面剖析《月牙儿》这部作品,但大多数都把《月牙儿》中主人公"我"的命运悲剧归结为"贫穷的生活"、"黑暗的社会"等外在因素,关注造成她人生悲剧的内在原因的很少。本文通过《月牙儿》与《阳光》的互文性阅读,挖掘《月牙儿》所表现的女性悲剧的其他深层次原因,并从作者老舍的创作角度解析文本透露出的作者的女性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简·奥斯丁(JaneAustin,1775—1817)在短短的一生中一共写出了六部完整的作品。这些作品基本上都是“真实地描绘了自己所熟悉的生活”,①自然也包括婚姻。以《傲慢与偏见》为代表的前期小说,包括《理智与情感》、《诺桑觉寺》、《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与以《劝导》为代表的后期作品有着明显的不同。她的前期小说主要以与女主人公相关的外部因素──财产、全钱及社会地位等方面作为婚姻的主要内容,是当时的英国妇女为了生存、生活而被迫利用婚姻向社会抗争的真实写照;而她的后期小说则明显地表现出女主人公从对爱情的物质方面…  相似文献   

11.
常芳作为一个新锐女作家,从2005年开始小说创作之时即展现了自己不俗的创作能力,其作品先后在《北京文学》《中国作家》《十月》《上海文学》《收获》等多家刊物发表,《一日三餐》《拐个弯就到》《告诉我哪儿是北》《一个人站在高高的云端》都是其近几年的代表作品。常芳的作品时刻呈现出社会沦落与精神拯救的对抗,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英国社会活动家兼作家马蒂诺的《时与人》开创了废奴文学的先河 ,具有极高的文学和社会价值。文章从社会背景、文本特点和所产生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作品进行了探讨 ,以期引起研究界对于该作品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3.
《围城》主旨是写人生及婚姻如“围城”吗?否。《围城》主要意义是对造成作品人物命运社会环境的辛辣讽刺?有之,但不尽然。本文从作品独特的结构分析入手,以与作品研究历史相对话方式展开论证,对《围城》的主题及其表现方式提出了新的认识——《围城》以社会历史时空与人物心理时空矛盾组合的艺术结构,塑造了中西文化合流中所产生的蜕变人格,表现了这种人格在现实生活中与民族时代精神的龃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苏雪林除了通过《棘心》等作品展开对内的自我追问,还把批判的视角指向外部世界。她一方面在《语丝》上发表《在海船上》、《归途》等辛辣的杂文,对国人由内而外的种种劣根性进行了独到的刻画和尖锐的批判,另一方面则通过《生活周刊》上大量的时评写作来针砭社会时弊,呼吁社会改良。  相似文献   

15.
每部作品都有其创作目的,但类似森鸥外《舞姬》这样拥有众多而复杂创作目的作品却并不多见。《舞姬》与其他作品一样,具有展示作者文学才能及创造作品的社会意义等创作目的的共同性之外,还具有更多的对个人仕途的考虑,其中大多数是远远游离于文学范畴之外的。该文在参考诸位大家先行研究,尊重史料,肯定或否定其他学者对《舞姬》创作动机论述的基础上,对其创作动机的功利性试图做一接近客观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篇小说《生》是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瓦尔拉莫夫的代表性作品。作者擅长攫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琐事,藉以阐发社会和人生的宏大主题。小说《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在作品中实现了个体与社会心理的契合。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英国社会活动家兼作家马蒂诺的《时与人》开创了废奴文学的先河,具有极高的文学和社会价值。文章从社会背景、文本特点和所产生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作品进行了探讨,以期引起研究界对于该作品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8.
《龙的传人》本是一首由台湾作曲家侯德健创作的流行歌曲,后广为传唱,被作曲家任策改变为一首混声合唱,它是作曲家在美国与台湾断交后而作,是一首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特色的作品,本文从歌曲创作背景、作曲家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合唱作品的声部分析、作品的排练提示、作品的演唱提示等方面入手,对《龙的传人》作品进行了作品分析和排练方法提示,结合了对合唱作品的演唱要点提示,为排练和演唱这首作品提供一些新的灵感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篇小说《局外人》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代表作,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典范作品。本文对《局外人》这部作品中所表达的社会现实,以及通过对作品主人公形象的描写所折射的人性内涵进行了分析论述,为《局外人》的赏析和深刻理解加缪通过这部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张恨水的成名作《春明外史》向《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学习了择取社会事件糅化为小说情节,从而使之发挥社会批判作用的本领,对传统章回小说的改良做出了贡献。此外《花月痕》的回目、诗词和哀伤情调等作品的外部特征及其内在精神气质也都对《春明外史》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