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的最完整和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它的前身叫清漪园,是乾隆皇帝于1750年为他母亲庆祝六旬寿辰而动工兴建的,直到1764年全部完成。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漪园也同时被毁。 1861年咸丰在热河行宫病死,同治继位,年仅6岁。他的生母叶赫·那拉氏被尊为慈禧太后。她与恭亲王奕訢等设计杀死摄政大臣载垣、端华、肃顺,发动“辛酉政变”后,在“垂帘听政”的名义下,大权独揽,成为实际掌权者。1875年同治皇帝病死,那拉氏  相似文献   

2.
“战争”这一词,大家并不陌生,前一阵美国对伊拉克发动了战争。可能有人会说:“还好,中国没有战争”。那他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在我们身边的“非典”病菌,已经对我们健康的身体发动了战争。今年二月“非典”在我国广州最先被发现,因为是通过空气传播,已有不少人被感染。不只是广州,还有北京、内蒙古,以及国外也不少人被感染,有人竞被它害得离开了人世,连“白衣天使”也逃不过“非典”的攻击。  相似文献   

3.
1945年初秋,第二次世界大战已进入尾声,中国军队、苏联红军和美国军队在亚洲战场上对日本法西斯军队展开了最后的进攻.8月6日和9日,美军飞机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了两颗绰号为“胖子”和“小男孩”的原子弹,两座城市瞬间被毁、几天以后,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原子弹初次露面显示出来的强大破坏力使核武器成为一种巨大的威慑力量,是否拥有原子弹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正是凭着这种核优势,美国在50年代初悍然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出兵台湾海峡,甚至公开叫嚣要对新中国使用核武器,妄图把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4.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晚年的重大悲剧。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那么,这样一场持续十年之久的所谓的“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是通过什么手段和途径发动起来的呢?本文无力对“文化大革命”的全部手段和途径进行全面的探讨和研究,只就其中对“文革”的发动起关键作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与“革”的发动有着直接的联系,会议在对“大跃进”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遭受挫折的原因分析中,并没有统一认识;毛泽东在“革”发动前夕没有“大权旁落”,“大权旁落”不是导致毛泽东发动“革”的主要因素;在“革”发动的初期,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给予了一定的抵制。  相似文献   

6.
1932年,日本发动了“一二·八”事变,驻守上海的国民党十九路军爱国官兵,不顾蒋介石的阻挠奋起抵抗,深受人民的赞扬。蒋介石出卖淞沪抗战,十九路军被调往福建“剿共”,屡为红军挫败,处境维艰。该军领导人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反蒋势力,于1933年11月在福州发动了著名的福建事变。  相似文献   

7.
第三章“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本章教材涉及的时间是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发出到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内容编为4个目。第一个目,“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共4个问题。第一,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这里主要讲毛泽东对国内党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估计。他认为一大批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革命队伍,相当多的单位的领导权已不在人民手里,党内从中央到地方都出了“走资本  相似文献   

8.
“化大革命”在1966年的迅速发动与当时中国的思想化状况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平均主义价值观念的重新扩张,构成了民众参与“革”的驱动力;个人崇拜的滋长和盛行,提供了“革”发动的重要政治资源;“革命的斗争哲学”构筑了“革”发动的思想基础;“左”倾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革”发动的理论基础;从众心理的影响,对民众参与“革”起了重要的推助作用。  相似文献   

9.
12004年9月11日凌晨开始,“伊万”飓风先是袭击了加勒比海岛国牙买加和格林纳达,这之后,它转向西北方向继续推进.9月13日抵达古巴.16日“伊万”飓风席卷美国南部地区。“伊万”所到之处,携风带雨,掀起惊涛骇浪,房屋被毁,车辆被掀翻在地,路面上到处是被吹毁的树木,一片狼籍.共造成一百余人死亡.经济损失不可估量.仅美国南部地区损失就达30~1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0.
本就云南护国起义前,蔡锷从拥袁以及在京期间同以梁启超为首的进步党、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西南地方实力派的联络活动等史实,主要说明蔡锷在云南护国起义发动过程中的历史作用,并以此肯定蔡锷是云南护国起义最主要的发动,应居首功,以别于“纯蔡锷发动说”和“唐继尧发动说”,“云南中下级军官发动说”和“孙中山、黄兴发动说”。  相似文献   

11.
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希特勒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老师把它改为:“希特勒发动了二次世界大战”。那个同学奇怪地问:“‘两’不就是‘二’吗?”“两”和“二”字形、读音  相似文献   

12.
石卉 《语文知识》2014,(5):9-10
斯威夫特(1667—1745)是英国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格列佛游记》(1720)是其代表作。《格列佛游记》被列为教育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定名著必读书目,并收录到南京大学出版社“学生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之中。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说,如果世界上其他书都被毁时,也要保留六本书,  相似文献   

13.
1973年10月6日。以埃及和叙利亚为首的阿拉伯国家携手对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 “赎罪日战争”爆发。10月14日,埃以空军进行了至今规模最大的超音速战斗机之间的空战。过去介绍埃军方面的文章,往往集中在陆军跨过运河之战,埃及空军的表现长期被以色列天之骄子的神话所遮蔽,对于他们,这是一场“被遗忘的战争”。10月6日是犹太民族传统的“赎罪日”,当天下午14时.埃军全线出击,而以军毫无准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到了,10月14日.战局已经逐步趋于对阿拉伯国家不利。为了减轻叙利亚方面的压力,埃及军队重新发动了攻势,试图占领西奈  相似文献   

14.
“文革”的发动与当时中国的宪法运行机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法外制度”与“法内制度”的相悖,消解了阻止“文革”发动的外部屏障。可见宪法功能的弱化失去了阻止“文革”爆发的最后屏障。  相似文献   

15.
苏联“大清洗”,是世界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政治浩劫。斯大林为了清洗其主要的政治对手——托洛茨基分子,在1936-1939年发动肃反,共逮捕了120万苏共党员,占当时党员总数的一半。“大清洗”期间,苏联1934年十七大选出的139个联共中央委员,有89个被逮捕并被枪决;在1966个十七大代表中,有1108个“消失”了。  相似文献   

16.
“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当时我国的政府体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单一的纵向信息传输和交换机制所产生的信息失真,使毛泽东产生了发动“化大革命”的主观意识;以党代政的高度集权的决策体制为发动“化大革命决策创造了条件;缺乏监督和制衡机制的权力结构失去了阻止“化大革命”由决策到发动的最后屏障。  相似文献   

17.
“斗私批修”,曾被林彪、“四人帮”崇奉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纲领”。他们举着“斗私批修”的四字旗,像中世纪十字军扛着标志耶稣受难的十字架一样,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的社会主义中国,发动了一场空前规模的新宗教讨伐战,强迫人们放弃物质利益,去接受早被人类唾弃了的宗教禁欲主义。在那些日子里,被认为有“私”的“迷途羔羊”,必须日日请罪,随时忏悔;被当作“修”的“异教徒”,要受到极严酷的惩处。八亿中国人民,上自国家主席,下到刚刚懂事的孩童,都在“私”和“修”这两种罪名下,受到了触及灵魂的斗争或触及皮肉的批判。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云南护国起义前,蔡锷从拥袁以及在京期间同以梁启超为 首的进步党、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西南地方实力派的联络活 动等史实,主要说明蔡锷在云南护国起义发动过程中的历史作用,并以此肯定蔡 锷是云南护国起义最主要的发动者,应居首功,以别于“纯蔡锷发动说”和“唐 继尧发动说”,“云南中下级军官发动说”和“孙中山、黄兴发动说”。  相似文献   

19.
田雨 《历史学习》2010,(10):7-9
1931年9月,日本侵华军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发动了旨在侵吞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这场侵华战争呢?  相似文献   

20.
一“护国战争”的爆发与“护国战争”的领导权问题“护国战争”是谁发动的呢?对这个问题,长时期以来,一些资产阶级学者和别有用心的分子制造了许多混乱。还在“护国战争”结束以后不久,梁启超即发表了《国体战争躬历谈》、《护国之役回顾谈》等文,吹嘘“护国战争”是由蔡锷发动的(蔡受梁的指挥,也就是说,梁策划,蔡发动)。梁启超甚至说:“纪念护国起义,还有什么纪念呢?……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