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国内在对华政策上存在着分歧。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美、苏等世界强国都对日本侵略行为妥协姑息。法西斯势力在日本国内的地位迅速上升,逐步控制了政权,进而确立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国策。  相似文献   

2.
关于日本侵华战争的原因,学术界已从经济、政治、思想、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本利用前人研究成果梳理了日本霸权主义思想的源流,认为霸权主义思想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3.
马学松 《新高考》2007,(2):34-37
【考点指津】 1.分析、把握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必然性的原因日本:侵华方针(大陆政策--田中奏折--“国策基准”)、活动(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华北事变、全面侵华思想、经济、军事准备)。  相似文献   

4.
从1894年到1937年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日本接连发动了两次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战争。甲午战争对全面侵华战争的发动具有重大的影响;甲午战争奠定了日本作为东亚军事、经济和政治强国的地位,进一步刺激了日本侵华扩张的野心;甲午战争改变了东亚格局,日本成了帝国主义侵华的急先锋;甲午战争使日本在华势力恶性膨胀,各种矛盾日益激化,日本为摆脱困境,不惜铤而走险,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5.
关于日本侵华战争的原因,学术界已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利用前人研究成果梳理了日本霸权主义思想的源流,认为霸权主义思想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6.
蒋萌 《老年教育》2007,(8):24-25
70年前的7月7日,日本侵略军悍然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全面赤裸裸地迈出了侵华步伐,中国军民同仇敌忾、全面抗击侵略者的大幕同时拉开……[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老年教育》2007,(3):16-17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随后全面展开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爆发了。日本侵华航空队凭借先进的航空装备在中华大地上肆无忌惮地狂轰滥炸,他们自以为在中国上空不可能遇到敌手,日本国内也在大肆鼓吹日军空战无敌的神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一二八”事变是日本侵华的重要事件之一,之所以能够停战,主要是因为日本方面发动事变的目的已经达到,另外战争中日军受到沉重打击,美、英等国对日本态度强硬,国民党政府妥协退让都对停战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掀起全面侵华战争。当时,在华北一带的日军称“中国驻屯军”,直接制造卢沟桥事变的日本军人是田代皖一郎、牟田口廉也和一木清直。  相似文献   

10.
在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之前,由于英美对日本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以及对苏联与中国革命的偏见和相互之间的猜忌,无视中国抗战的战略地位,英美对日本没有采取强硬的措施,未能组建远东集体安全体系,丧失了阻止日本法西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时机。这是英美在战略上的短视和对形势的错误估价而做出错误的决断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1.
徐兴虎 《新高考》2007,(2):30-33
【考点指津】 1.分析20世纪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的原因 (1)内因:①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是由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所决定的,是其推行“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这是日本侵华的内因;②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对日本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日本政府急于发动一场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借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并依靠掠夺中国的财富,来医治经济危机造成的创伤。外因:①当时国民党正忙于“围剿”红军,也给日本以可乘之机。②日美为争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矛盾日益激化。  相似文献   

12.
严冬 《学习之友》2006,(9):60-61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14年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日本对华战争中代价最小,得利最大的一次侵略行动。日本轻易占领东三省后,又以东北为基地,向关内步步进逼,直到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半壁河山沦陷,伤亡3500多万人,财产损失更不计其数。因此,7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有必要认真反思“九·一八事变”的教训。  相似文献   

13.
祝红德  张维 《历史学习》2001,(11):16-17
近代史上,日本先后两次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一次是甲午战争,另一次是全面侵华战争。将这两次侵略战争作一番比较,对于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推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和平发展,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日本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惨痛的长期战争,不仅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不可逆转的伤害,同时对日本本国也产生了负面影响。通过探究日本侵华的历史根源,能够帮助我们从多角度更加详细的阐发日本侵华的主要原因,深入评价日本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15.
明治维新后期,日本国内儒学逐渐走向军国主义化。为谋发动侵华战争,明治政府将儒家文化中的忠孝伦理借助于武士道的形式扩展为全体日本人只效忠天皇一人的近代军国主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国家意识全面法西斯化的形势下,日本国内儒学研究的学术性也逐渐退化。这些为后来日本殖民者在沦陷区宣扬封建礼教,奴役中国人民提供了思想根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一场包括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侵略战争。奴化教育是日本对我国东北地区实行的殖民教育,是具有军国主义色彩的殖民侵略,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政治统治、军事镇压和经济侵略而采取的侵略措施。  相似文献   

17.
日本全面侵华初期美国绥靖日本经济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7年7月7日,日晕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战争初期,美国对日本采取了姑息与纵容的绥靖政策。本从美、日经济关系的视角,对促使美国采取此政策的经济因素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灭亡中国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华的基本政策,但其侵华策略则根据形势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纵观日本的侵华策略,主要经历了从不扩大方针向全面侵华战争的转变;从速胜决战向持久消极战的转变;从以军事进攻为主向军事进攻与政治攻势并举的转变;从有条件求和向无条件投降的转变。这些转变并非日本侵略者的主机意愿,而是决定于中日双方军事力量的消长,中国和世界反法西战场胜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绝大多数文学家都是“战争协力者”,然而战后关于战争责任问题的声讨和追究却虎头蛇尾,不了了之,半途而废。日本战后文学的总体倾向,实质上不是反对“战争”,而是反对“战败”;不是反省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而是刻意表现日本人本身的受害。更有一批作家反抗战后的和平秩序,发泄对战败投降的不满和悲哀,甚至公开为侵略战争辩解。而揭露侵华战争罪恶,真诚反省的作家,半个世纪以来寥若晨星  相似文献   

20.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从那时候起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对于日本侵华暴行曾进行过不少揭露,然而对日本官僚、政客、财阀、学阀们制造的侵华“理论”和“舆论”进行深入的揭批并不多。由于百年来日本对外侵略扩张带有全民参与性质,因此,若不将这些侵略“理论”、“舆论”加以揭批,日本社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对过去的侵略罪行作深刻的反省和认识,甚至在新的形势下,还会演化为新的对外侵略战争。历史的进步永远离不开对以往历史活动的审视和检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