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帕夫雷什中学,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小角落",这是校长苏霍姆林斯基精心设计的"教育角",这些看似无意的设置,恰恰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独具匠心。这些"小角落"有的是一片草地,有的是废弃的屋舍,有的在苹果树林里,有的在走廊和教室的某一个角落。这  相似文献   

2.
又是一年一度的春游。无忧的歌声流淌在清新纯净的空气中,无邪的欢笑溢满了浓翠欲滴的树林。孩子们三五成群围坐在草地上,有的醉心于用食物构造想象中的童话世界,有的盛情邀请老师们参加他们的草地野餐。坐在孩子们中间,我边品尝他们带来的美味,边巡视着这一张张笑脸。忽然,我发觉少了那个被孩子们称作“怪味豆”的金洪。我起身环顾四周,却见不远处的一截断壁残  相似文献   

3.
你好鸭!     
<正>一、主题活动背景幼儿园里有一片茂盛的小树林,天气暖和的时候,幼儿经常去小树林里散步,寻找宝贝。一天,幼儿们又去小树林里散步,草地里一枚蛋被一位眼尖的幼儿发现了。“快看!这里有一个鸡蛋!”幼儿们立刻围拢过来。“这是什么蛋呢?”“这个蛋有点大,像是鸭蛋。”“这个鸭蛋里面有鸭宝宝吗?”“现在肯定还没有,长大一点才有。”  相似文献   

4.
《小企鹅和妈妈》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小企鹅长大了,想出去闯闯,你们说,她还会看到些什么呢?”这一拓展性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孩子们强烈的兴趣。他们有的马上在小组中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有的双手托着下巴思考着……不久,一双双小手纷纷出现在我的眼前。有的说:“小企鹅长大了,出去闯闯,看到了一片茂密的树林,绿油油的,真美啊!”有的说:“小企鹅长大了,出去  相似文献   

5.
活动说明 我们闵行区在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区的过程中,培植了许多小树林。这些树林是幼儿开展野趣活动的好场所。我们把幼儿带到小树林,开展“捉知了”活动,把“攀爬、投掷、跨越、奔跑”等体育项目串成充满野趣的游戏,孩子们一个游戏接着一个游戏玩,体验到了在大自然中运动的快乐。  相似文献   

6.
冬天的清晨有些凉意,一缕阳光穿过层层高楼照射到我们身上。结合今天的教育目标,我和孩子们正在感受朝阳的美。这时与目标无关的趣事发生了,一个孩子发现滑梯上有许许多多的小水珠,他一喊,所有的孩子全涌到了滑梯边。我看孩子们的兴趣点已转移,就改变目标,与孩子们一同研究起小水珠。我问他们:“猜猜看,这些小水珠从哪里来 ?”孩子们有的说:“是爷爷刚刷过滑梯。”有的说:“是楼上的人用盆子倒下来的。”有的说:“是下的雨。”有的说:“是雾。”有的说“是老天爷的眼泪”……到底谁说的对呢 ?我没有急于告诉孩子们答案,而是与…  相似文献   

7.
一、“小专题”研讨的背景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老师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共性的小问题,比如“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孩子们总爱插嘴”“孩子们喝水时总爱挤”“课堂发言的总是那么几个少数孩子”等等。以前,这些小问题总被认为是“常规教育不到位,教育教学能力差”,自然很多教师讳而不谈。但“教育无小事”“细微之处见真功”,细节往往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当这些教育小事情摆在众人面前、  相似文献   

8.
春风吹又生     
刘影 《山东教育》2004,(30):36-36
孩子们非常喜欢诗歌《草》,在前几天的一次户外活动中,孩子们看到渐渐变绿的小草,忽然兴致盎然,开怀吟诵“离离原上草……”我想孩子们可能是触景生情,这不正是一次情境教育的好机会吗?于是,我指着攀缘墙下面的那一片草地说:“大家快看,春天已经来了,可是那里的小草为什么没有‘春风吹又生’呢?”孩子们观察后,顿时议论纷纷,有的说:“攀缘墙遮挡住了阳光”,有的说:“小草没有喝到水”,还有的说:“小朋友在爬攀缘墙的时候,把小草踩死了。”……各种各样的答案一下子被这群小家伙全都讲出来了。我借此为孩子开展了一次关于“草”的活动,对孩子…  相似文献   

9.
魔法小精灵     
郑晖  徐开云 《小朋友》2004,(9):2004
不知道从哪天起,上学的小孩子们一个个苦着脸,笑也笑不出来。而且他们的背驼(tuo)了,腿也弯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看看小孩子们身上背的像小山似的书包就知道了。“这些上学的孩子真可怜啊!”连在树枝上跳上跳下的麻雀们看见了,互相也会用麻雀语议论。有一天,当一群孩子放学经过一条林中小路时,突然, 从树林中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孩子们正在疑惑时,从树林中跳出来一个小人  相似文献   

10.
捕捉 美丽的夏天带给孩子们无限的乐趣。一场雷雨过后,孩子们到院子里玩水,院子旁边有一片小树林,忽然,冷家祺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大声喊:“快来看呀,树上有许多‘知了皮’!”这一喊,立刻引过来许多孩子。张腾说:“快看,这里有知了洞,知了是从地下爬出来的。”张文说:“老师,我在农村姥姥家的果园里挖过知了猴,今天我们在小树林里挖好吗?”这一提议立刻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11.
嗨! 你好!     
程昱华 《少年月刊》2011,(Z4):31-32
小鼹鼠连着几天挖了好几条地洞。有的通往青青的草地,有的通往茂密的树林,有的通往清清的小河边……小鼹鼠一直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希望能够和自己最要好的朋友一起去旅行。可是,和谁去旅行比较合适呢?他一直在心底悄  相似文献   

12.
水珠的奥秘     
冬天的清晨有些凉意,阳光穿过层层高楼照射在我们身上。我和孩子们正在感受朝阳的美好,这时侯奇小朋友发现滑梯上有许许多多的小水珠,他一喊,所有的孩子全拥到了滑梯边。我看到孩子们的兴趣点已经转移,就改变目标,与孩子们一起观察研究起了小水珠。我说:“大家猜猜看,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有的说:“是爷爷刚刷过滑梯。”有的说:“是楼上的人用盆倒下来的。”有的说:“是下的雨。”有的说:“是雾。”……到底谁说得对呢?我没有急于告诉孩子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大家商定中午的时候再来看。吃完午餐,孩子们急急忙忙来看。咦?…  相似文献   

13.
设计意图春天来了,大自然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幼儿园南边的草地一片翠绿,小山坡上也开满了星星点点的小野花,这一切引起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一次散步的时候他们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我们去那里玩一会儿,好吗?”我笑着答应了。孩子们奔向草地,高兴地唱着、叫着、跑着、跳着、滚  相似文献   

14.
小角落     
活动室里摆放着钢琴、电视柜、玩具柜等东西,自由活动时有些孩子总喜欢挤在那些角落里,嘻嘻哈哈的。起初我并不在意,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把椅子、玩具都拿到那里去了。不到1平方米的小角落挤了四五个人,我怕有安全隐患,就叫他们不要在那里玩。但没过两天,孩子们又挤到那些角落去了。我想探个究竟,就走近其中一个角落,孩子们以为我要批评他们,赶忙“逃”了出来。我说:“你们为什么喜欢在这小角落里,这里有什么好玩的呀?”他们笑着告诉我:“这是我们的家。”我又到另一个小角落,问涵涵:“你们在干吗?”她先是一怔,然后兴奋地说:“这是我们的家…  相似文献   

15.
余青 《生活教育》2009,(7):61-62
“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爱孩子。”这是享誉世界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肺腑之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集中体现在一个“爱”字上:他热爱教育事业,在平凡而伟大的教育岗位上,他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园丁,辛勤地耕耘着,用心去发现心,以爱培育着爱,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孩子们。他的一言一行启迪、激励着我们这些年轻的教育工作者:“爱”是教育的核心,“爱”是我们不竭的源泉,“爱”是教育的最高艺术。  相似文献   

16.
美丽春景     
给一幅有山、树林、草地、野花、小河的画添上几种动物(画或贴都可以),天上、地上、水中都可以添,然后给整幅图涂上颜色。把图写成有趣的作文。可以先简单写写图中的景物,再写一种或几种你添上的动物。题目自己定。这是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我来到郊外,这里有一片开阔的芳草地,一弯小河环绕着这片草地,周围是一片小树林,它们成了草地天然的屏障。云姑娘穿着一件洁白的长裙悠闲地飘来荡去。一阵和风吹过,河岸边的杨柳枝条随风摆动,婀娜多姿。树林中的小鸟儿,先是在一旁静静地观望,随后开始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也许是意见不和,其中的两只小鸟儿…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生活中,小小的垃圾桶不但给人们带米许多方便,美化了城市,而且,它还是城市环保的小卫士呢。你看,街道旁、公园里摆放着形状各异的垃圾捅:有的是“小兔采蘑菇”,有的是“小猪腆肚皮”,有的是“大象喷水”……它们简直成了城市的艺术品。可是,在有些角落,这些“小动物”遭了劫难,小兔的耳朵少了一只,小猪被开膛破肚,大象的鼻子断了半截,人们都不愿意接近它们了,  相似文献   

18.
活动背景 参观导弹营回来的路上,孩子们经过一片绿油油的广阔的小麦田,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好大的一片草坪啊。”有的说:“不是草坪,是韭菜地。”一个月过后,孩子们告诉我,那片“草坪”开始变黄了。孩子们需要通过自己的感官来发现、感受,得到关于“那片草坪”的正确认识。于是,我们设计了下面一系列的活动。  相似文献   

19.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重要教育思想之一是“要相信孩子”。但是,只有热爱孩子才能相信孩子,热爱孩子是相信孩子的基础,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因而,他把自己的整个心灵和全部的爱都献给了孩子们,他用爱这把金钥匙打开了孩子们并非向所有的人都能敞开的心扉。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有一颗敏感的心灵,这颗心对于什么是“爱护”,什么是“挑剔”,什么是真心实意的“帮助”,什  相似文献   

20.
王安燚 《教育家》2004,(10):52-53
苏霍姆林斯基在当字教师期间,曾写过一千多篇小作。这些小作有的是描写自然现象的,有的是反悔自己的情感和体会的。他说,这些写作“不是为了发表.而是为了教会我的学生使用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