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宗法制度作为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西周的宗法制度是西周时期统治的核心,对维护当时的社会秩序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宗法制度是以血统远近来区别亲疏的制度,只允许嫡长子继承王位,通过家族组织与国家制度相融合来确保世袭统治,稳定和巩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因此宗法制度对当时社会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本文将对西周宗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上的宗法伦理思想是统治者巩固和加强专制统治的重要思想武器.早在奴隶制时代,奴隶主为了对奴隶专政的需要,吸收和应用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的血缘组织,在西周时便形成了一套加强奴隶制统治的宗法制度.宗法,据《说文》释“宗”字说:“宗,尊,宗庙也;从宀,从示”.“宀”是屋宇,“示”是神主,本义是“宗庙”.由于近亲各家族都在一个宗庙里祭祀祖先,因此,这些家族合称为“宗族”.“宗法”就是家族共同遵守的各种法规,如家族的组织法和继承法等.宗法制所规定的等级和政治上的等级是一致的.奴隶主贵族把血缘关系的宗法组织发展为政治组织,作为加强奴隶主贵族对奴隶专政的手段.在宗法制下,宗族中分为大宗、小宗,周天子自称是上帝的长子,天下的大宗,最高的族长,政治上的君主.各诸侯国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其国内则为大宗.王位和诸侯国君位规定由嫡长子世袭.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等,也只能世袭,不得僭越.从血统上说,大宗小宗是兄弟,从政治上来说,又是君臣关系.奴隶制国家的天子以君长兼族长的双重资格来统治国家.这种宗法  相似文献   

3.
宦官杂谈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宦官在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族,扮演着相当重要而又神秘的角色,一直伴随着封建君主制度的存在而存在。宦官中,最高职位由帝王任命;配享高官厚禄。他们所拥有的权势,甚至影响到封建王朝的兴衰和存亡。  相似文献   

4.
年号作为中国古代封建帝王纪元所立之名号,既是特定意义的记述年代的标识,也是自汉至清延续了两千多年的纪年方法,因而在我们日常阅读史籍和古代文学作品、讲授中国古代历史、甚至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时,随时能遇上或听到一些诸如天汉、建安、贞观、天宝、洪武、乾隆等年号。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里,不管什么人物、通过什么途径,只要一旦建立政权,有了国号,同时也就必然有了年号,统一的“正统”王朝如此,一方“僭窃”的地方割据政权亦同样,农民起义政权、少数民族政权也不例外。国号年号不只是简单的代号,其意义在于国号是政权的名称,年号是时代的标志。因此,中国历史上也就出现了数以百计的年号。  相似文献   

5.
朱元璋教子     
教育后代、培养接班人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关系到统治阶级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历代统治者无不将此作为一项长久的战略任务来认真对待。在中国历史上,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巩固一姓皇族的统治,不少封建帝王善于总结统治经验,并运用于教育子女之中,呕心沥血,殚思竭  相似文献   

6.
公元一六四四年,在我国历史上也可算是风云多变、惊心动魄的一年。正月,明末农民军最杰出的领袖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李自成改称“大顺王”,建元“永昌”。它的建立,预示着明王朝末日的到来。二月,农民军就以摧枯拉朽之势,直捣北京。三月十九日凌晨,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走投无路,终于在煤山自缢而死。中午,李自成率领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统治中国人民达二百七十六年之久的朱明王朝从此覆亡了。中国历史又处  相似文献   

7.
政党政治也称政党制度,就是政党行使政权或干预政治的方式、方法和程序.政党政治是属于与君主专制政治相对立的民主政治,其核心是掌握国家政权和进行政治管理时,必须由政党参与.政党则是一定阶级的一部分政治上最积极的活动分子,为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和实现本阶级或本阶级的某个阶层、某个政治集团的政治主张而围绕着夺取或巩固政权所结成的政治团体.因此,任何一个阶级的政党都集中了一大批代表本阶级利益的职业政治家.正如列宁所说:“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能取得统治地位.”所以,政党政治也可以说是政党代表阶级,政治家代表政党来行使政权、管理国家,实行阶级统治的一种政治形式.  相似文献   

8.
重新认识商纣王的历史功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千多年来,商纣王的历史功绩被抹煞。实际上,商纣王是一位颇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他曾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如反对神权,改革旧俗;打破奴隶主贵族“世袭”制,大胆地从中下层提拔了一批新人,为其革新路线服务。商纣王的最大历史功绩在于为古代中国的最终统一奠定了物质和思想的基础,是统一古代中国的先驱者。商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改革不彻底及遭到奴隶主阶级守旧派的激烈反对,而周国的兴起最终导致商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9.
土司制度是在“天下一统”、中央集权高度发展的政治形势下产生的。“土司”一词最早见于宋代。但是,土司作为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封建中央王朝辖治少数民族地区所采用的“以土治土”的世袭土著长官之称,则出现于元代。当时,元代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加强管理,在今天的土家族聚居地区实行一种异于宋代羁縻制度的新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0.
高氏家族是云南历史上的一个名门望族。大理国时期,高氏家族世袭宰相,分封高氏子弟统治大理国的八府四郡。元明清时期,高氏土司长期统治鹤庆、永胜、姚安三地。高氏家族长期统治云南各地,对云南的佛教、文化教育、社会公益事业、民族关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提倡早婚多子女是我国古代剥削阶级的婚姻观,与之相反,我国古代还有另一种晚婚和少生子女的婚姻人口理论。研究历史上这两种对立的人口理论、政策,揭示各自的阶级实质,对于提倡晚婚,推行计划生育和只生一个子女的风尚是大有好处的。也是研究历史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的一个新的内容。一早婚多子女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婚姻人口理论,是剥削阶级维持世袭特权的统治地位的产物。奴隶主阶级由于维持世袭地位后继有人,都是广蓄妻妾,因而都是子女众多的。《诗经·大雅·假乐》向最高奴隶主祝祷时,既祝愿他们“千禄百福”、又祝愿他们“子孙  相似文献   

12.
三、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 私有制和阶级都是历史范畴,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它是在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产生的,也只存在于一定阶段上.恩格斯指出:"氏族制度的伟大,但同时也是它的局限,就在于这咀没有统治和奴役存在的余地."  相似文献   

13.
高语五册《殽之战》一文,对“夏后皋之墓也”一句中的“夏后皋”所作的注解是:“夏帝皋,桀的祖父。后,帝王、天子。”“后”在这里是否可作“帝、帝王、天子”解,我认为值得商榷。《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这就是说“夏后”是帝禹的国号。在《夏本纪》中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夏传子、家天下”的传说。现代史学界一般也认为我国古代的王位世袭制起源于夏朝,而在夏朝之前,则是实行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制”。如臧嵘、王宏志云:“禹死以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惯例,由自己继承父亲的位置,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1)笔者认为,依据现有的史料,大致可以推断,在我国古中原地区,帝王世袭制至迟在黄帝时代就已取代了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举制度的形成与确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原始社会,部落首领采用民选制.“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由部落民众先后推举出尧、舜、禹部落首领.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进程中,出现了争权斗争,父死于继取代了选贤与能,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那时,不仅帝王世袭,官吏也世袭,称为世卿制,仅有低级职官可由地方推荐产生.  相似文献   

16.
宗法关系是以血缘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并维护家长、族长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广西南丹莫氏壮族土司政权是中国历史上实行土司制度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地方政权之一,留下了灿烂辉煌的南丹土司文化,在中国土司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里以宗法关系为视角,以宋朝以降广西南丹莫氏壮族土司政权及其历史影响为例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窥见中国土司政权的宗法关系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宗法关系是以血缘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并维护家长、族长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广西南丹莫氏壮族土司政权是中国历史上实行土司制度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地方政权之一,留下了灿烂辉煌的南丹土司文化,在中国土司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里以宗法关系为视角,以宋朝以降广西南丹莫氏壮族土司政权及其历史影响为例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窥见中国土司政权的宗法关系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任何一个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总是希望使用最能反映本阶段意志和利益的人才,充当自己的代表,去管理国家机器和行使国家职能。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是古代中国特色政治化的重要体现,中国进入阶段社会起,便实行专制的政治体制,在中国近几千年历史上表现尤为突出和经久不衰,官吏制度关系到国家的兴亡,这种制度随着明的进步和社会关系的复杂变化而演变,不同历史阶段形成了内容不同的官吏选拔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大国,民族众多、人口众多、一盘散沙的情况下,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统一了全中国,实现了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赶走了帝国主义,变地主资产阶级的私有制为公有制,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中,消灭了阶级,消灭了压迫和剥削,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不论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伟大的。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完全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20.
熊乡江 《文教资料》2010,(4):100-101
王位之争与帝王的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历史现象.王位之争的实质是典型武力征伐的专制独裁,是为了满足统治者个人的享受欲、权力欲、荣誉欲等。只有彻底根除封建帝王思想。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