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杰 《大观周刊》2013,(1):20-20
笔者在编写自己的毕业论文之际,发现胡适思想和中国传统的宗教密切相关,在此,笔者将胡适最关心的禅宗。一是对胡适的诗歌美学做出总结,另一方面是对于诗歌美学的追根溯源,找出其诗歌美学灵魂的所在,将胡适最关心的两个课题进行系统的阐述和整理,也是弥补当下缺少对于二者结合起来探讨的缺憾;其创新点便是宗教中的两个大派别和开中国白话先河的胡适之提倡白话诗歌的美学理论的相互贯通、补足,理论方面的进一步深刻化。从而拉近神秘的禅宗岛平民化的诗歌的距离,使得受众更易于接受和普及。  相似文献   

2.
康健 《编辑之友》2011,(10):78-80
《禅宗大词典》(以下简称《禅典》)是在前编《禅宗词典》(1995年荣获首届中国辞书奖)的基础上,经过较大幅度的增补修改而成的,主要收释中国禅宗文献里的重要或常见词语,共有词目8000余条,是一部切实有用的禅宗专科辞书。其中语文条目占2/3以上,亦可视作禅宗文献语言词典。众所周知,禅宗文献  相似文献   

3.
张昌红 《新世纪图书馆》2013,73(1):58-60,72
颂古是参禅者对公案悟境进行诗化表达的一种佛教文学体裁.它源于偈颂,具有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想象奇特、意蕴丰富等特点.《禅宗颂古联珠通集》是现存最早的颂古作品总集,汇集了1300多则公案与5700多首颂古,有十卷本、二十一卷本、四十卷本三个版本系统.二十一卷本由明释净戒校补后首次入于《洪武南藏》.该集对于宋元僧诗的辑佚、禅宗公案的阐释以及唐宋语言、文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也是了解宋代文字禅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4.
颂古是参禅者对公案悟境进行诗化表达的一种佛教文学体裁。它源于偈颂,具有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想象奇特、意蕴丰富等特点。《禅宗颂古联珠通集》是现存最早的颂古作品总集,汇集了1300多则公案与5700多首颂古,有十卷本、二十一卷本、四十卷本三个版本系统。二十一卷本由明释净戒校补后首次入于《洪武南藏》。该集对于宋元僧诗的辑佚、禅宗公案的阐释以及唐宋语言、文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也是了解宋代文字禅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5.
对儒家经典文献的训诂活动,一直贯穿于中国古代和近代。各类训诂体例繁杂多样,训诂著作层出不穷,是中国古近代训诂活动盛行的典型表现。训诂活动之所以盛行,与释词达意、引经据典、科考取士的需要紧密相关。崇尚古训,是中国古人的信仰取向,而对古训的义理进行阐释和宣传,以此保持信仰的稳固性,是训诂活动的形而上旨趣;通过训诂活动,把人们的思想意识统一于儒家伦理学说,为现存统治秩序提供合法性证明,是训诂活动的实用理性旨趣。  相似文献   

6.
刘海龙 《大观周刊》2012,(31):21-21
禅宗通过对“佛”以及“关于佛的知识”的“反思”,使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差异性消失,让主体和客体进行融合,最终使主体成为禅宗的“佛”。在禅宗里,矛盾的核心是追求“佛”无法成“佛”,只有忘记“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佛”,但是中间的这一过度——从有“佛”到无“佛”又是一条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7.
周明滟 《大观周刊》2011,(22):161-161,143
本文简要介绍了通过胡适禅学案中体现的代表中西方不同同的禅宗研究方法.在论文中,一方面介绍了不同禅宗研究方法的代表人物和各自的禅淙研究方法特点;另一方面对不同的禅宗研究方法进行了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金璐璐 《兰台世界》2012,(15):41-42
班昭的文献注疏通过训释字音、解释字词、阐释句意、揭示文本元意的方式,建构起传统意义上的训诂学,体现了"我注六经"的注疏模式。同时,班昭把注疏的对象从经书转向辞赋、史传等文体样式,扩大了训诂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注疏是对古代典籍注释及再注释而形成的文本,不仅反映注疏者对古籍文本的认知理解,也是后人理解、传承与传播思想与文化的重要基础。利用本体和纳米出版物等语义技术对注疏文本进行知识表示和语义化建模,可以揭示注疏文献中蕴含的知识间的语义关系,并实现注疏文献的语义化出版与再造。为验证注疏知识表示和语义化建模方法的可行性及实用性,本文设计了包含引用关系的阐释本体,并以部分注疏文本为语料,实现了以纳米出版物为独立出版单位的注疏语义化表示与引用关系推断。实验证明,阐释本体可作为单语篇注疏知识单元结构化和跨语篇注疏知识单元关联化的数据模型,助力注疏文献的数据化处理与价值增值。注疏知识的语义化表示路径可以为古籍知识库建设、语义出版和数字化再造提供参考。图6。表5。参考文献41。  相似文献   

10.
张萍 《兰台世界》2014,(10):65-66
苏轼的一生与禅宗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方面受宋代的禅悦之风的影响;另一方面与他坎坷崎岖的人生经历有关。在他大起大落、沉浮不定的政治生涯中,是禅宗思想让他虽身处逆境却能达观自适。  相似文献   

11.
苏轼的一生与禅宗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方面受宋代的禅悦之风的影响;另一方面与他坎坷崎岖的人生经历有关。在他大起大落、沉浮不定的政治生涯中,是禅宗思想让他虽身处逆境却能达观自适。  相似文献   

12.
沈曾植晚年学术兴趣发生转向,潜心研究儒、玄、道、释之学。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以驳正灯史为旨趣,以发掘保留在早期禅籍、非禅门著述、碑铭文献中的"唐人旧说"为主要方法,对早期禅宗史的诸多关节进行的考证。这些考证虽然仍然采用题跋、札记等传统著述体裁,但在处理史料的观念与方法上已初步具备了现代学术研究的基本特征。将这些研究与以胡适为代表的所谓作为现代学术的禅宗史研究相比较,会发现二者有着深刻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13.
南朝傅大士作为中国禅宗的重要代表人物,其禅宗方面的著述非常丰富。这些著述是佛教经典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文化遗产的特性。傅大士著述以佛教文化母题为核心,表现出内涵的哲理性、叙事的经典性以及传播的广泛性等特征。许多内容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其中不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通性,对当今人们良好行为准则的养成也具有一定的启迪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禅宗语录词义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释禅宗语录中"商量"、"落处"、"掣猱"、"一格"四条词语,或首释该词之义,或补词典义 项之漏,或正词典释义之失。  相似文献   

15.
李华 《大观周刊》2012,(31):28-28
中国禅学始于汉末安世高的小乘禅,玄学的盛行带来了魏晋般若学的繁兴,至南北朝时,北方禅学蔚为大观。隋唐时期佛教的发展进入了模仿世俗化的封建宗法制度确立传法世系的阶段,禅宗一向重师承,因此以标榜“南天竺一乘宗”的菩提达摩便被奉为东土初祖.至唐宋时更是有西天二十八祖之说。  相似文献   

16.
对名物、典章制度的认识不同,分节、断句不一致,及《书集传》以意解经,导致了《书集传》与《尚书注疏》在经文训解上出现大范围分歧。《书集传》更加强调文理脉络;更多引用《孟子》训解经文,将宋儒以为的《孟子》精神成功融入训解之中;部分经文训解追求对偶的特征,与宋代科举考试相关联。宋以后刻本时代和理学时代的到来,使得训诂精简和义理突出的《书集传》在与《尚书注疏》等的竞争中占据优势,最终完成文本的经典化历程。  相似文献   

17.
郑霞 《大观周刊》2012,(41):74-74
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精髓和代表,是日本人心灵的寄托,也是外国人了解日本文化的一条通道。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道,但却不像中国茶道一样受儒道释三家思想的综合影响,而是在长期的发展与演变中形成了以禅宗思想为主的新的审美观念和具有日本民族味的特有的内蕴。本文主要根据日本茶道历史的发展与演变,来分析了的日本茶道精神里独特的“和”、“敬”、“清”、“寂”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8.
介绍注疏文献的引用特点,并对注疏文献的引用情况进行分类。分析注疏文献引文分析的流程,提出利用学科本体和XML表示的注疏文献,解决引文分析中的难点。通过对《十三经注疏》中各部注疏文献之间的耦合分析,以及被引文献的同被引分析,尝试对古籍文献的影响力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笔记文献的整理出版主要以笔记文献丛书、笔记文献编选集以及单本笔记著作的整理与出版为主,其中笔记文献丛书的整理出版成果最为显著,其又主要呈现为三种形态:一是冠以“笔记小说”之名而实际是笔记文献的大型丛书的整理出版;二是偏重史料性质的笔记文献丛书的整理出版;三是偏重学术性质的笔记文献丛书的整理出版.本文即对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笔记文献的整理与出版情况进行综合回顾与考察,以便更好地推动和促进未来笔记文献的整理与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20.
"科技训诂"在科技史研究与教育中是个重要概念,中国的科技史家不可以说自己对古汉语文献的考据训诂一无所知,但不要求与古汉语专业一样高,读懂《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中"古文字学"和"汉语音韵学"两条就够了。至于研究工作则以"科技汉语史"为更完备的概念。中国古代科技文献的研究要求掌握科技汉语史,但先要掌握古文字学和古音韵学。从郑玄、陆德明、戴震、段玉裁到现代,古经训诂之学历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