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凤凰网消息,日前,由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兆鹏等人编著、中华书局出版的《唐诗排行榜》在黄鹤楼举行首发式和研讨会。之所以将地点选择在黄鹤楼,源于崔颢的《黄鹤楼》一诗在排行榜上位列第一。《唐诗排行榜》的主要作者王兆鹏教授自陈,我是很认真地用科学的态度做一本‘好  相似文献   

2.
玛特史上第一个《唐诗排行榜》横空出世!(《唐诗排行榜》王兆鹏编著,中华书局出版)  相似文献   

3.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兆鹏主编的《宋词排行榜》出炉,继给唐诗排座次之后,他再次从两万多首宋词选出"百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岳飞的《满江红》以及李清照的《声声慢》名列前三甲。王兆鹏介绍,这次宋词排行榜的参考数据包括5部分:宋元明清以来有代表性的107种词选,互联网的权威搜索引擎谷歌和百度所链接的关于宋词的网页数目,历代  相似文献   

4.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诗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意境优美,经常成为画家的素材。据武汉大学王兆鹏先生统计,《滁州西涧》在所有唐诗名篇中的综合排名在第19位,足见其魅力之大。  相似文献   

5.
崔颢的《黄鹤楼》是精美绝伦而又通俗易诵的唐诗经典之一。《黄鹤楼》传诵之初,李白登斯楼尝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叹。一首《黄鹤楼》竟让绝代诗仙称首,实在是一个奇迹。于是唐代以来的接受者围绕《黄鹤楼》及其影响,展开了热烈争论。一部《黄鹤楼》的接受史也因此可以一分为三:一是由《黄鹤楼》的影响史引发的"影响的焦虑";二是"崔颢体"的提出及美学阐释;三是崔李"优劣论"中表现的"批评的焦虑"。从"影响的焦虑"到"批评的焦虑",是《黄鹤楼》和《凤凰台》接受史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文学经典接受史中较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裴洪印 《语文知识》2002,(12):11-12
崔颢的《黄鹤楼》和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都被《唐诗三百首》等书列入了七言律诗之中。崔颢的《黄鹤楼》还被列为七言律诗之首,南宋诗评家严羽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见《沧浪诗话校释》181页,1962年版)据《该闻录》载:  相似文献   

7.
《文学教育(上)》2011,(21):157-157
中华书局近日推出的《唐诗排行榜》对传统进行了颠覆:首次对文学作品以排行榜的方式加以排序。据出版方称,这个排行榜是采集关于唐诗的传统材料和现代材料,采用现代统计学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全唐诗》收诗将近5万首,事实上,  相似文献   

8.
崔颢《黄鹤楼》一诗的首句,或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或作“昔人已乘白云去”。作“黄鹤”者如《唐诗解》、《唐诗别裁集》、《唐诗三百首》等。作“白云”者如《全唐诗》、《唐诗正音》、《又玄集》、《才调集》、《河岳英灵集》《国秀集》等。孰是孰非,意见纷纭,莫衷一是。持“黄鹤”说者,理由有:一、“乘黄鹤”、“乘白云”二者比较,前者说法较为常见。古诗中未见用  相似文献   

9.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意境优美,经常成为画家的素材。据武汉大学王兆鹏先生统计,《滁州西涧》在所有唐诗名篇中的综合排名在第19位,足见其魅力之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相似文献   

10.
(一)崔颁的《黄鹤楼》诗问世一千二百多年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称赏。历代诗评家给予了异乎寻常的重视,并作出了极高的评价。早在唐代,人们就把崔颢与当时颇负盛名的王维并称。如窦(?)(jì,同暨)《述书赋》有注说:“时议论诗,则曰王维、崔颢;论笔,则曰王缙、李邕”。(见《全唐文》卷447)可见崔颢在唐代诗坛上的地位。到了宋代,由于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诗评》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因此,崔颢和他的《黄鹤楼》诗就更蜚声诗坛了。南宋计有功编撰《唐诗纪事》,又收载了《黄鹤楼》诗,并记述了一个小故事,说是大诗人李白游览黄鹤楼时,本想写  相似文献   

11.
方言诗歌第一篇:中唐诗人顾况的四言诗《囝》。唐人七律第一:盛唐诗人崔颢的《黄鹤楼》。中兴第一:是对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郭璞的称誉。  相似文献   

12.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唐代诗人崔颢(704—754)这首曾使同时代的大诗人李白(701—762)甘拜下风的《黄鹤楼》,堪称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唐诗三百首》就把它列为七律的第一首。原诗如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相似文献   

13.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曰:“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里的“烟花”是什么意思呢?有两种解释:①《唐诗鉴赏辞典》:“烟花者,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也。”②《李白诗选》:“烟花,指春天秾丽的景色。”  相似文献   

14.
唐代诗人崔颢所做的《黄鹤楼》集意境美、音韵美、形式美于一体,被誉为唐诗七律之首。为了能保留原诗中的美学意蕴,在《黄鹤楼》的英译过程中,许渊冲将"三美"论应用其中,使译作充分传达了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这一翻译思想与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不谋而合,为古诗词翻译提供了新视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三峡》入选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其他三篇文章分别是《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山川美景”。可见,编者将《三峡》纳入富有文学性的“山水文”范畴。  相似文献   

16.
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对唐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4种英译文作语篇功能分析。分析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通过语言学分析帮助我们揭示一些诗学分析方法容易忽略的汉诗英译问题;二是检验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可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高明泉教授的《唐诗管窥》是其在《宋词管窥》及《(五七言杏村草稿)注解》之后的一部很有新意的唐诗研究成果,该著能够将学术性与普及性、学术研究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体现了宁夏师范学院近年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新进展。这部著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黄鹤楼"故事并不见于《三国演义》,但在"三国"故事中闻名遐迩。故事最早著录于元代无名氏《三国志平话》,后被改编成元杂剧《刘玄德醉走黄鹤楼》。细考英国汉学家司登得英译本《黄鹤楼》可知,该译文明显来自京剧剧本。本文以司登得英译京剧剧本《黄鹤楼》为核心,尝试对"黄鹤楼"故事的渊源和在西方世界的接受与影响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9.
唐代是诗歌最繁荣的时代,在唐诗中又有许多的送别诗。初中语教材中所选《送元二使安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送别诗中的精品。尽管四位诗人所处的时代相同,但由于人物不同,送别的环境不同及友人去的地方不同,送别时的心情也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20.
焦文林 《语文知识》2004,(11):42-43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1)-(2)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