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自信是继"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是国家战略理论的重要内容。"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群体对传统文化缺乏正确认识和积极认同,有的甚至丧失初心,怀疑或否定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显得危机四伏。建议在供给侧方面,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主体力量,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尤其发挥好新媒体的作用,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在需求侧方面,解决好文化需求的欲望、能力、层次、结构和素养问题,同时加强对文化消费市场的监测与把控,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得到高质量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学科核心素养中针对"文化传承与理解"明确进行表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祖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等。换言之,文化传承与理解可以说是学生需要具备的文化素养。在坚持"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当下,对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是最基础、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地方农业高职院校作为"三农"服务的重要机构,厚植教师的乡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地方农业高职院校的社会职能角度分析厚植教师乡土文化自信的意义,通过问卷和个别访谈对某地方农业高职教师乡土文化自信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地方农业高职教师乡土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提出厚植地方农业高职教师乡土文化自信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对初唐文学文化的建设曾产生重要影响,这突出地反映了初唐时期的文人对文学的理论认识日渐深化,其中包括初唐时期出现的在“原道、征圣、宗经”认识影响下的溯源文学观、以崇尚学识为核心的文学学术化倾向以及“通变”观和“文质论”二重性对于初唐时期的南北文风融合所起到的理论推动作用。这些受到《文心雕龙》深刻影响所形成的重要认识无不促使初唐的文学创作朝着成熟健康的方向发展,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初唐的文学文化在中古时代由魏晋六朝向盛唐气象转变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杨银 《亚太教育》2019,(11):5-6
社会主义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都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培育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纲领,是指引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明灯。本文分析了构建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意义以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构建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价值,提出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构建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文化自信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在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却是一个普遍现象。如何凸显高职英语教学的“人文性”,是值得每一位英语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当前高职英语教学遇到的机遇与挑战、文化自信培养现状,基于教学现状进一步阐述了在文化自信视角下,中国文化与高职英语教学融合的路径探索,为今后英语教学中树立文化自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自信"的方向引领之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应该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教学方式的创新,在教学改革进程中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注重教学资源的采集,为提升文化自信提供新素材;注重革命文化的引入,为提升文化自信提供正能量;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为提升文化自信提供...  相似文献   

8.
甄英英 《海外英语》2024,(6):238-240
民族文化自信是我国立足于世界的立足之本与发展之基,也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历史缩影,是振兴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当代年轻人肩负着新时代传统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责任,而学校教育是我国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播与继承方式,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行业的重要部分,对培养新时代传统文化接班人、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简单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民族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探讨了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自信的价值,并围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自信提出了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信有其生成依据和现实逻辑,它源于对传统与当代文化的高度认同和自豪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文化时代价值和现存状况的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它蕴含的丰富内容厚植了文化自信的底蕴,它具有的时代价值增强了文化自信的底气,它涵养的内在精神提振了文化自信的信心。坚定文化自信,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力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融进去""走出去",用鲜活的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之基,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10.
经过历代传承与发展,"扬州家风"已成为地方文化的优秀基因和城市特质,是实现扬州地区高职生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基于扬州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分析,本研究从精神内核、价值取向以及永恒主题等方面论述了"扬州家风"培育高职生文化自信的价值和作用,提出了高职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具体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专业文化是高校与企业、专业与职业、学习与工作、理论武装和技能淬炼的纽带,是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交流渗透、融合对接的结果。本文在阐释专业文化内涵和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6个"校企共建"的角度,论述了体现专业文化"智囊团""畜水池""大染坊""动力场""助推器"和"黏合剂"功用和推进专业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从而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在理念、灵魂、思路和实践上的零距离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育研究》2017,(3):19-24
身份是个体社会等级地位的标识,具有结构性和建构性双重特征。反思高职院校教师的身份,激发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源性动力,能促进高职教育创新发展。从历史的角度看,我国职业教育教师身份经历了学官、技艺人和单位人三个阶段,这些身份反映了他们在社会阶层中的地位和文化形象。针对当下高职院校教师在建构性和结构性身份上的危机,需要从作为人的存在和社会规范的存在两个方面重构高职院校教师的身份,塑造其"经济人""社会人""技术技能人"三种身份标识,并通过建构实践文化、反思文化和服务文化,固化高职院校教师的结构性和建构性身份。  相似文献   

13.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初唐,是封建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大唐王朝的开始,也是中国古典诗歌黄金王朝的序幕。当前台的帷幕刚刚拉开,闪亮登场的便是被美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稍后便是韩愈在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文化自信的内涵是对高职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可和对高职发展道路的充分信任。从根源上讲,这种文化自信的产生有其历史逻辑、价值逻辑和比较逻辑,并呈现出实践性、自足性、兼容性和创新性的特质。挖掘文化自信的逻辑,保持文化自信的特质必将引领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阐述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基础上,简要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主要表现,最后重点探讨了高职院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文化自信视角下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高职院校留学生工作研究的重点.结合新时代留学生教育和管理模式的研究基础,高职院校留学生人才培养需要坚定文化自信,完善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机制,兼收并蓄其他国家先进的思想和文化.留学生人才培养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因材施教、推进分层教学、建立合理的评...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提出“文化自信自强”的概念,文化自信自强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支撑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青年大学生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关键力量,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是思政课的使命。文化自信自强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文化自信自强,要从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夯实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主渠道、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三个方面入手,以更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相似文献   

18.
为了能让学校的墨韵文化陶冶情操,涵养生命,弘扬汉字精神和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民族记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品格提升,实现从书法特色打造到书法文化育人的嬗变,江苏省丹阳市荆林学校以"尚真养正"为价值引领,以"笔正""心正""行正"为探索路径,以"规、正、雅"为育人目标,通过"墨色明品""墨痕润品""墨韵铸品""墨瀚敦品""墨香养品"五大举措促进学生的品格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高职英语口译人才综合素养,从文化自信视域下分析高职院校在口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口译教材内容母语文化弱化、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口译训练缺乏文化自信等问题,提出利用自编教材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渗透中国文化、提升教师对文化自信重要性的认识以及提高学生文化自信等高职口译人才培养路径。这些措施能全面提升学生口译能力及综合素质,为今后高职口译教学中树立学生文化自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职教改革背景下高职教育文化自信提升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自信是激发改革的内生动力。从历史维度、现实维度、发展维度来看,文化自信是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目前,高职教育发展资源失衡、自我认同缺失、文化积淀匮乏、办学导向偏差影响了高职教育文化自信的提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发布,开启了新时代职业教育全面改革的步伐,鉴于此,文章提出:兼顾效率与公平,加快高职教育发展,筑牢文化自信的基础;注重文化发展视域,持续推进高职教育改革;积极适应改革新形势,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三方面共同入手,找准提升高职教育文化自信的切入点;充分认识高职教育的发展成就和未来预期,增强群体自豪感;依托合作教学的特长和优势,增强高职教育文化自信的特异性;加强国际交流,拓展高职教育文化自信建设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