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保险市场日益加剧的竞争态势,使得保险公司传统的依靠承保业务获取盈利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保险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为了拓展生存空间,保险投资业务成为保险公司决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业务之一。我国已经加入WTO ,大力发展保险投资业务对于增强国内保险企业的竞争实力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1999 -2003年中国保险基金运用情况的分析,论述了当前保险基金运用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了中国保险基金运用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保险业现状与发展 在发达国家,保险早已渗透到经济的各行各业、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中国保险事业由于历史原因一度进入长达20年的停顿期,直到实施改革开放,保险业才得以全面恢复,逐渐步入蓬勃发展的轨道。一个以国有保险公司为主体,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外资保险公司争相入市,多家保险公司竞争发展的保险市场新格局已初步形成。保险已经成为人们非常熟悉的生活话题。  相似文献   

3.
保险市场日益加剧的竞争态势。使得保险公司传统的依靠承保业务获取盈利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保险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为了拓展生存空间,保险投资业务成为保险公司决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业务之一。我国已经加入WTO,大力发展保险投资业务对于增强国内保险企业的竞争实力意义重大。本通过对1999—2003年中国保险基金运用情况的分析,论述了当前保险基金运用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了中国保险基金运用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我国保险业获得了飞速发展,但自1994年以来我国的农业保险开始萎缩,许多保险公司纷纷退出这一市场,除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国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在部分地区保留农业保险业务外,很少有其他商业保险公司涉足这一领域.农村出现了"投保难"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加强对农业保险的再认识、政府与补贴、开拓农村保险市场、积极寻找农业保险商业化运行模式及拓宽投资渠道等方面对如何发展我国农业保险做了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5.
面对巨灾,保险市场存在市场失灵问题,从国际经验来看通过资本市场转移风险在这几年发展也很缓慢。多家保险公司间的相互制保险可以使每家保险公司索赔成本更加分散化,在所有公司持有的资本总额不变的情况下,平均损失的标准差降低,即相互制保险可以降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的概率。考虑我国巨灾具有空间分布的特点,建议在我国推行相互制保险以转移保险公司的巨灾风险,并成立保险交易所以交易相互保险的保单。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我国保险业获得了飞速发展,但自1994年以来我国的农业保险开始萎缩,许多保险公司纷纷退出这一市场,除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国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在部分地区保留农业保险业务外,很少有其他商业保险公司涉足这一领域。农村出现了“投保难”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奉文从加强对农业保险的再认识、政府补贴、开拓农村保险市场、积极寻找农业保险商业化运行模式及拓宽投资渠道等方面对如何发展我国农业保险做了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个健全的保险市场离不开保险中介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作为保险中介人的华商"保险行"在外资保险公司大量涌现的情况下,先于民族保险公司兴起。华商"保险行"在与"洋商分利"的同时,对国人保险意识的提高和民族保险公司的创立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发展农业保险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总结我国发展农业保险的多年经验,提出了发展我国农业保险六大对策:强化广大农民的保险意识,使农业救灾从依赖政府向自我保障转换;对农业保险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依据国情,建立新的灾害补偿制度;农业保险的经营要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国家农业保险公司的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实行农业保险的多种经营模式;加强农业保险管理机构的建设,重视农业保险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业保险得到进一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农民的经济收入,从而促进我国农村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不断推广和运用农业保险,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业经济长远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以有效加快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0.
太平保险公司是由金城银行首创,后数家银行入股,共同经营的一家近代著名的大保险公司。在金城与其他银行的共同经营下,几年之内即发展成国内首屈一指的大保险公司,给经办行带来利润的同时,也为中国早期保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这种银行与保险一体经营,相互扶持,互壮声势,互促发展的混业经营模式,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跨国保险越来越具规模地集聚我国,其集聚效应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正在逐渐凸现。本文分析了跨国保险集聚的效应,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险市场结构调整、市场化改革、实施人才战略、保险国际化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我国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相对薄弱环节,农业保险多年以来也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有效的制度供给.美、日两国农业保险的制度模式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农业保险的实践,对加强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建设有重要启示.我国应建立以政府组织为主体、结合农业合作组织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度是全球保险业遭受巨灾损失最为严重的一年,飓风、洪水和恐怖袭击等巨灾风险给许多国家社会带来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同时又是个农业大国,巨灾风险在我国的暴露情况十分严重;然而,我国的保险制度尚在建立之初,保险体系尚未完善,巨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农业保险发展阻碍重重;巨灾风险给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隐患;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巨灾保险制度已经建立多年,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组织模式和运营经验,除了通过保险/再保险市场的运作外,由于巨灾风险的特点,一般都有政府部门的参与,形成了商业性保险和政策性保险以及交叉运作等运作模式;如何借鉴发达国家开展巨灾保险的经验在我国推进巨灾保险制度的发展,从而增强我国应对巨灾风险的能力,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保险业出现一个新的险种——保证保险。由于保证保险表现出两种法律关系:保证法律关系和保险法律关系,对于保证保险的法律性质,法学理论界存在着较大的分歧。通过从保证保险的表现形式和内在实质两方面对其法律性质进行剖析,得出保证保险的法律性质应为保证。  相似文献   

15.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加快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越来越重要。日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轨迹和我国有相似之处,其制度建设的主要做法可为我国提供借鉴。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依然存在着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养老保险体系碎片化、补充型养老保险体系尚未建立、养老金投资受限等问题,应从加大政府财政对养老保险的投入、提高覆盖全民的基础养老保险标准、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深化养老金市场化运作、促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等方面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6.
发达国家农业保险的福利化转型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表现为主导模式的根本转变、基本地位的显著提升、政策目标的重大调整、财政投入的迅猛增长、保险范围的急剧扩大、保障程度的大幅提高以及实施方式的强制变革。这些转型的发生受到特定的经济、政治、社会政策和理论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启示意义是应循序渐进地推动农业保险的福利化转型、应恰当选择农业保险的政策目标、应充分发挥财政投入对农业保险的拉动效应、应适时推出福利保障性农业保险新产品、应积极推进农业保险实施方式的强制性变革。  相似文献   

17.
农业保险在我国源远流长,而且与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农业保险在我国显示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又面临着一系列困境。我们应当借鉴现有的国内外农业保险的发展实践,正确进行农业保险立法。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业保险能够分散、转移风险,提高农民偿付能力,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而农业保险发展滞后,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构建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业保险制度:第一要制定法律,支持、规范农业保险;第二要中央和地方财税要加大对农业保险支持;第三农业保险要在经营模式、农险产品品种、组织形式和业务能力等方面不断创新,提高服务水平,最后要设立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农业保险风险防范体制。  相似文献   

19.
财政补贴的缺位、制度的不合理以及农业风险的特殊性,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从而形成了农业保险市场的萎缩和供需不均衡的局面。改变这种局面,需要在政府的支持下,利用法律、行政、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突破,重新安排农业保险制度,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保险业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但保险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文以《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政策报告》确立的"八大经济区域"为划分依据,利用全距和变异系数,从区域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三个方面分析了八大经济区域保险业发展的差异性。总体而言,2003—2008年我国区域保险的差异性在不断扩大,但差异程度并没有异常变化;2009年以后其差异性趋于平稳。因此,应加强对保险业落后地区的政策支持,保险企业应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确立不同的目标市场,开发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