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受庐陵刘辰翁的影响,元初江右文人崇尚奇崛、峭厉之风,下者则流于剿袭炫博、以文为事。大德、元祐之际,虞集崛起江右。他力接"庆历、乾、淳"余绪,倡平易晓畅的文风,诗歌则主张"崇唐得古",以雅正为旨归,从而使江右诗文风气为之一变,并深刻地影响了明代的"江右派"乃至馆阁文学。职是之故,清末赣人杨希闵将他列为乡邦诗史"三宗"之一。  相似文献   

2.
元初文坛占据主流的是以北方文士姚燧为代表的汪洋恣肆、雄浑刚健的文风;元仁宗延祜之后,袁桷的散文地位上升,其平易自然、含蓄清丽的风格成为主流。这种风格为南方文士虞集、欧阳玄等人继承并有所发扬,在元代散文中影响深广。  相似文献   

3.
吴澄是有元一代大儒,他学术上提倡实学,重会通,求自得,融通而包容。受学术思想影响,他文学批评中有一种儒者情怀。具体言之,这种儒者情怀表现在三方面:个性情志与世教伦理的统一、包容欣赏的批评态度、融液贯彻的主体修养之功,这是他作为名儒所具有的淑世精神、平和风度和人文关怀的反映。吴澄对于认识元代中后期江西文学的圣贤气象和元中后期平易正大的盛世文风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以其平易风格的散文创作开启了一代文风。欧阳修散文平易风格的形成与他的思想特色密切相关,同时也深受宋代社会整体文化氛围和作家性格性情的影响。欧阳修的散文风格不仅体现了作家仁义宽厚、敏感细腻、贴近生活的文化性格,也体现了宋代经世致用的社会思潮和归于平淡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5.
李超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1):110-113
傅若金是元代后期著名诗人.当代对傅若金的研究与他在元代诗坛的地位是不相称的.他留存至今的作品有诗歌868首,文191篇,其诗各体兼工,艺术风格多样,尤其以律诗成就最突出,其文有平易雅畅之风,总之,他是继元诗四大家之后的又一诗歌大家.他理应受到学术界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元初诗文名家庐陵刘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庐陵刘诜是元初很有成就的诗文作家和文学理论家。他是元代一流的赋作家,也是中国赋史上有成就的作者之一。他的散文创作有大家气象,诗歌则有多种风格。他的诗文理论有很高价值,关于学古与创新的理论富有辨证思维,对元中期诗文弊病的批评切中要害。他有如此多方面的成就,不应被文学史所遗忘。  相似文献   

7.
元代多年科举中断,延祐年间随着科举的恢复,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正统权威重新确立起来,这对于诗风是有影响的。诗文发展到延祐年间出现了极盛现象,延祐科举以后元代才真正形成馆阁文风,而延祐年间出现的雅正文风是馆阁文风形成的标志,雅正文风的形成与科举的恢复关系密切,影响了一代文人的创作风格,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溍是元代中期倡导雅正文风的台阁文臣,亦是生活在浙东婺学盛行的义乌学人。因此,黄溍的诗话思想、文学理念、政治心态和交游情况无不渗透着与浙东婺学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他的雅正精神与“婺学”思想更是交相辉映,显示出了元代学者对与浙东婺学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黄溍是元代中期倡导雅正文风的台阁文臣,亦是生活在浙东婺学盛行的义乌学人。因此,黄溍的诗话思想、文学理念、政治心态和交游情况无不渗透着与浙东婺学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他的雅正精神与"婺学"思想更是交相辉映,显示出了元代学者对与浙东婺学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元代大儒吴澄结合地域谈论文学这一点很少为人关注,他由山川特点到人才特点再到文风特点,形成认识地域文学的一种独特思路,并对古代江西地域文学观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陆游继承了唐宋古文运动的创作传统,对欧阳修尤为推崇。他对文章风格自然平易的主张,对文道关系的理解,都表明他在文学思想上认同和接受欧阳修的观点。他的散文学习欧阳修,《入蜀记》《天彭牡丹谱》师法欧阳修,与同时的大家相比,《入蜀记》较之范成大《吴船录》体制更为完善,内容更为丰富。题跋文继承发展了欧跋的学术考辨精神与语短情深的文体特征。较之同样学习欧阳修的周必大,陆游对欧跋的情韵之美有更好的发展,跋文的抒情性、文学性更强。总之,陆游是欧阳修散文的优秀继承者,是南宋散文的优秀代表。  相似文献   

12.
北宋仁宗庆历前后是中国学术史上重要的转折期,这一时期学术和散文的互动表现尤为明显。欧阳修处于学术-散文互动模式的中心位置,其独特的学术理念影响到了他系统而深刻的散文创作理论,对同时代的散文创作起引导作用;他坚持学术与文学并重的选材标准,为促进学术和散文的共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选定苏轼为继承者,为中国散文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欧阳詹是中唐古文运动时期的重要作家,除在古文创作上享有较高声誉外,其辞赋创作也有较高成就。今存辞赋13篇,居中唐古文家之首。欧阳詹辞赋作品体现出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律赋立意雅正,或言志,或颂德,或规谏;句式灵活,对仗精工,行文承转有致。骈赋多为抒情小赋,体式宽松,言词简拙;情感跌宕往复,缠绵回转。  相似文献   

14.
权德舆是中唐贞元、元和间文坛上十分活跃的人物,也是较早提倡革正文体的作家之一。其文学成绩主要在碑志文这类应用文体,其碑志散文不只是单纯用应用文的笔法去写,在取材、组织、构思、语言等方面更接近于文学散文的写法,大都写得温润弘博,自然流畅。  相似文献   

15.
傅亮的仕宦情怀决定了其散文颇多政治色彩较强的侍奉之作,内容平浅无奇。而复杂多变的官场又催生出其深刻的忧惧意识,表现在文章中便多见忧患之思,颇具情感深度。概括而言,傅亮的散文典雅质朴,代表了刘宋早期散文的总体风貌。  相似文献   

16.
季羡林先生是学者散文家中对散文用情最深、用力最多的一位,其散文创作历经六十年而不辍。质朴单纯的个性造就其素朴的散文风格;其作品借助朴实而生动的语言和独特传奇的内容吸引读者,以真挚的情感表达感染读者;其文中丰厚的学养显示其学者散文特色。  相似文献   

17.
出于总结前代化遗产的现实需要,在学领域,无论初盛唐的骈家还是中唐古运动的先驱都能从政教作用出发反思前代创作经验。随着古的形成,骈从普遍的章形态逐渐转变为一种特殊的章体制,在此过程中,古家及其先驱又对作为一般章形态的骈偶体制加以批判。这两种批评潮流都促进了骈批评从一般章学向专门体学的转型。而唐人对本朝骈的批评因具有重视政教体的倾向,与宋代作为专门体学的四六批评已有相通之处。因此唐代骈批判呈现出破中有立的态势。  相似文献   

18.
傅亮的仕宦情怀决定了其散文颇多政治色彩较强的侍奉之作,内容平浅无奇。而复杂多变的官场叉催生出其深刻的忧惧意识,表现在文章中便多见忧患之思,颇具情感深度。概括而言,傅亮的散文典雅质朴,代表了刘宋早期散文的总体风貌。  相似文献   

19.
王十朋不仅是南宋著名政治家,其文学成就亦卓然成家,是南宋散文的代表作家之一。其散文体式多样,内容丰赡,思想深刻,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但至今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现对王十朋的散文思想及创作成就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