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科技图书的对外版权贸易活动既是向世界展示我国科技发展现状与成就的途径,也是与世界图书出版接轨、引进智力资源、丰富我国科技图书市场的重要体现。应正视影响科技图书版权引进与输出的因素,多层面地采取措施,促进我国科技图书版权贸易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浙江大学出版社在科技图书版权输出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创新性的版权输出道路,而且在版权输出金额上也创下了中国科技图书单本之最,其与美国Waters科技公司签订《中药质量现代分析技术:中国药典一部参考手册》外文版权输出协议,版税收入15万美元。1.精心布署,做好顶层设计。多少年来,中国的中医药科学家们为将中医、中药推向国际做出了不懈努力。浙大社作为国家一级出版社,一直将科技学术著作出版和海外输出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稳步提升,科学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一系列承载我国科研成果的图书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成就.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科技图书版权输出依然面临着输出数量少、贸易逆差严重等困境.文章对目前制约科技图书版权输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国际合作出版是国际出版合作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图书版权输出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目前我国图书版权输出的方式方法较为单一,不少出版社局限于传统的授权转让模式,尚未涉足国际合作出版这一大有作为的领域.本文对国际合作出版的各种方式进行了初步归纳和介绍,并对其利弊进行了探讨分析,以期提供参考、抛砖引玉,服务于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新常态和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版权输出的五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的第57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中国展团引进版权881项,输出版权615项,引进和输出的比例首次降为1.43:1,基本上实现了版权引进和输出的大体平衡.这一事实像一支强心剂,鼓舞和振奋着我国的图书版权输出,也将激励更多的出版企业从事版权输出.然而,版权输出毕竟是一种国际间的跨文化交流,涉及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风俗习惯、阅读心理等诸多因素,因此,我国出版企业在进行版权输出时不能只凭一时的冲动和热情,必须在结合国际、国内出版业现实情况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方法和策略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中国英文科技出版物:如何走向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出版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出版的图书和期刊种类跃居世界前列,步入了出版大国行列。科技出版也与整个出版业同步发展。据统计,我国目前出版科技图书26 000多种,科技期刊4 300多种,居世界各国之首。但是,我国出版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出版物和版权输出少就是两个突出问题,这也是我国科技出版物走向世界的“瓶颈”。出版物走向世界应当包括两个主要指标:一是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二是出版物及版权的贸易输出量。前者主要为研究人员所关注,后者主要为出版工作者所关注。虽然我国图书的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7.
版权输出一直以来是我国对外版权贸易中的一条短腿.笔者认为,对于国内出版企业来讲,把国内、国际两种出版资源与企业自身具体情况相结合走适合自己特色的出版道路,无疑是应对出版业变局的明智之举.笔者在此以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系列丛书版权输出走俏现象为例,探讨分析出版社应如何结合自身情况,走出国内外资源相结合的特色出版道路,以期抛砖引玉,对业内同行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从版权贸易看上海出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编辑学刊》2005,(4):29-31
一、上海版权贸易的特点和分析 如果说十年前,图书版权贸易在中国还是星星之火,仅仅闪耀在北京、上海等少数经济发达地区,那么现在,版权贸易这把火已经是越烧越旺.它的迅猛发展同时带来的一些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据国家版权局统计,1995年到2003年全国引进版权累计58077项,输出版权累计5362项,两者之比大约是10:1还多.2003年,尽管受到SARS的影响,引进为12516种,输出811种,引进和输出比达到了15:1.这充分说明,就引进而言,中国市场越来越成为国际出版市场的一部分;而就输出而言,我国的图书选题依然没有国际竞争力,版权输出能力依旧没有加强,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出版市场竞争也只是纸上谈兵.这样的结果是,我国图书市场日益成为外国(主要是英美)图书的倾销地.  相似文献   

9.
如何缩小版权贸易逆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培云 《电子出版》2003,(10):18-21
虽然我国版权贸易引进、输出数量在不断扩大,可实际上版权贸易逆差也在不断扩大。而要缩小版权贸易逆差,就必须从提高出版竞争力的战略角度来认识和规划版权贸易,找准在国际出版市场中的定位、寻求特色,走品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内科技出版社对海外图书版权引进工作的加强和版权竞争的加剧,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如何进一步做好科技图书版权引进工作,以更好地为我国科技人员搭建技术平台、促进国际最新科技成果的传播,作者给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1.
版权贸易对于一个外向型的、国际化的出版社来说至关重要.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与国外出版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已经展开,1990年《<史记>故事精选连环画》输出到韩国,实现版权输出零的突破.中国加入伯尔尼公约后,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与海外出版社的交流也更加密切,开始引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1999年设立国际合作部,由专人负责版权贸易,把图画书、玩具书、科普漫画书、青少年文学等出版类目下的作品介绍到中国,并且引进作品的数量逐年增加.近年来,我国出版业的发展迅速,出版的国际化脚步日益加快,为了适应新的环境和发展趋势,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不断地调整和创新对外合作模式,主动将自身的出版行为融入国际图书市场之中.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一直是新闻出版“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窗口,拥有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等众多对外出版推介平台和机构,并与境外国际大型出版展会和输出机构频繁交流互动.五年来,北京地区着力推动出版产品走出去、品牌走出去、资本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出版物进出口和版权贸易呈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这一时期,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在国际书展同业下滑的大背景下,逆市上扬,跻身世界第二大国际书展.2014年,第2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达成版权协议4346项,同比增长18.5%;输出版权2594项,同比增长24%,版权输出与引进比为1.48:1.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北京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更为频繁,北京地区出版物进出口和版权贸易都取得了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13.
优秀出版物的版权引进与输出,能成为出版社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支撑.要做好版权贸易工作,应树立和强化国际出版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版权贸易整体规划,并在版权贸易工作实践中讲究一些原则与技巧.  相似文献   

14.
在2006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辽宁出版集团通过"中外双方共同策划、国际市场直接销售、全球同步出版"等多种合作模式,共计达成版权输出合同和意向112项,成品书出口120种,出口贸易额突破1000万元.其中,莫言的长篇小说《四十一炮》的版权同时输出到了美国、法国、日本和韩国,"中国风尚"系列图书不仅与法国ICI公司成功签约,而且同时与俄罗斯、新加坡等国书商达成输出意向.  相似文献   

15.
科技图书怎样走向国际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在即,我国的图书出版业正在加快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要想在国际图书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并真正树立起作用出版大国的形象,就必须首先通过图书和版权贸易等形式输出一大批从内容、语种、编排、装帧设计、印刷、纸张、开本,甚至包装和宣传品都适合海外市场需求,并能产生一定影响力的外向型图书。然而我们这方面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据统计,1995-1999年,我国引进图书20900余帧,而输出仅2200余项,占版权贸易总量的9.5%,其中1999年引进6461项,输出仅418项,约占6%(见2000年4月3日和8月9日《新闻出版报》,而直接通过图书贸易出口的图书也很少,下面从几科技出版社的角度就科技图书如何走向世界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我国图书版权的引进与输出的逆差逐渐在缩小,但是不同类别的图书在"走出去"的道路上仍被不同的难题困扰。笔者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医学科技图书版权输出为基础,浅谈地方科技社在医学图书"走出去"方面遇到的难题以及探讨一些可行的促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我国图书版权的引进与输出的逆差逐渐在缩小,但是不同类别的图书在"走出去"的道路上仍被不同的难题困扰。笔者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医学科技图书版权输出为基础,浅谈地方科技社在医学图书"走出去"方面遇到的难题以及探讨一些可行的促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黎强 《编辑之友》2007,(6):11-14
衡量一个国家的某一行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主要指标是国际接轨程度.就图书出版而言,这一指标就是指图书版权的输入与输出之比.相比之下,我国的书刊出版行业与国际接轨的程度明显低于世界上的一些"出版强国",也明显低于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等地区.  相似文献   

19.
2011年,在全国少儿出版界都在大规模从国外引进儿童图书的时候,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原创的精品儿童图画书《营养总动员》(两季共16册)却成功地打入国际市场,与泰国BOOKPOINT出版公司正式签订了版权输出协议.回想这套图书的版权输出之路,作为这套图书的版权运营人,我有一些很深的感触.  相似文献   

20.
经过10余年的努力探索,中国专业出版取得了显著进步.15年前,我国版权输出与引进的比例是1:15,经过多年努力,该比例成功降到了1:1.7,而且输出的项目有了实质性增长,一批反映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学术著作的版权输出到国际著名出版公司.随着国家对文化软实力的重视,无论是国内出版社还是国外出版社都把中外学术交流作为推进自身发展的重要业务板块.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目前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